近两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财政所充分利用上级财政部门划拨的69.9万元周转金,坚持常收常放,收放结合,以放促收,支持全镇商品生产的发展,较好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1986和1987两年,该所共回收周转金56万元,累计向企业投放周转金267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镇办企业的发展。198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4889万元,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11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48%。其经验是:
一、健全管理制度。两年来,仙人渡镇财政所健全了以下几项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了周转金管理的内部责任制。其内容是按照专管员的工作分工,对周转金的管理实行人员、项目和回收时间三落实,谁放谁收,权责结合,年终考核,奖惩兑现。这一内部责任制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专管员管好用活周转金的责任感。两年来,仙人渡财政所在周转金投放中没有出现一笔违纪或逾期沉淀的。二是实行借款公证制。仙人渡镇财政所用法律公证的形式,把每个借款单位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固定下来。同时,他们还采取了由借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担保或由借款单位以其资产抵押的办法,防止资金的沉淀和流失,增强了有关各方管好用好财政周转金的责任感。三是对资金使用单位实行奖惩制。财政所对企业借用周转金提前归还的,减收一定比例的占用费;对按期归还的,按标准收取占用费:对逾期归还的加收占用费。多归还,多安排。1987年底,财政所召开了全镇各企业周转金使用管理经验交流会,向5个资金周转快、效果好的企业赠送了锦旗。
二、盘活沉淀资金。由于多种原因,前几年仙人渡镇出现了不少沉淀资金。为此,仙人渡财政所这两年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狠抓了沉淀资金的盘活回收。(一)对因生产发生困难,致使财政资金沉淀的,财政所积极帮助企业通过搞活生产,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促进了周转金的回收。(二)对因单位撤消或原借款企业厂垮人散造成周转金沉淀的,财政所顺藤摸瓜,一追到底。原仙人渡乡在1973年兴建拖拉机站时,向财政所借了1.1万元周转金。不久,这个站即下马,撤消了核算单位。这笔“死账”怎么平?财政所不是简单的核销了事,而是找出原单位的借款凭证和负责人及会计,弄清了资金的用途。尔后,又与镇政府和原主管部门达成协议,按照谁用谁还的原则,一次回收了这笔沉淀长达14年的周转金。(三)对于有还款能力而又拖欠不还的“钉子户”,财政所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追回欠款。镇上有家预制专业户,是1983年财政投放1万元周转金扶持他走上致富路的。可他致富以后却欠下6000元周转金不归还。财政所派人上门20多次宣传财政周转金的使用原则,催还借款。他不仅不听,反而大发脾气、无理纠缠、威胁财政干部。对这个“钉子户”,财政所依法向法庭起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他慑于法律的威力,在限期内如数归还了欠款。在盘活沉淀资金的同时,仙人渡镇财政所还积极利用财政间隙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扶持企业发展生产。1987年他们先后向企业投放预算外资金和财政间隙资金16万元,为乡镇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选准投资项目。周转金只有投得准,才能效益好、周转灵、回收快。基于这种认识,两年来,仙人渡镇财政所在抓好资金回收的同时,在资金投向上狠下功夫。一是注重开发本地资源。仙人渡镇位于汉水河畔,沙石资源极其丰富,是发展建筑、建材业的一大优势。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全镇近五分之三的劳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财政所先后筹资40万元,集中投放于建筑、建材业,支持兴办了村、镇两级共30多家预制、砖瓦、建筑等企业,从业人员达2200多人,年创产值2100万元,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0%以上。二是注重发展名优产品。如该镇的“仙人酒”,600年前就曾记于史书,享有盛名。为支持酒厂生产,创名优产品,镇财政所先后投入3万元周转金,支持镇酒厂引进人才、技术,研究传统工艺,生产新产品。1987年镇酒厂生产的“地封特曲”“燕恋春”分别荣获湖北省和襄樊市同类产品的第一名,第二名,“老窖”白酒荣获省优产品金杯奖。三是大力促进企业出口创汇。两年来,财政所扶持发展创汇产品13个,年创汇额达200多万元。镇皮革厂过去是个集体小厂。近几年该厂在财政所的帮助下,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为西德加工出口蓝湿制革,工厂越办越兴旺。1986和1987两年,这个厂共创汇60多万元,创利税7.2万元,成为全镇出口创汇的骨干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