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发挥财政信用的作用,支持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改造,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是财政部门在财税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任务。从1986年开始,安徽省蚌埠市财政局商贸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财政信用形式支持全市商业设施改造和网点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7年,蚌埠市预算内商业企业实现销售总额70177.8万元;上交税金1024.4万元,比1985年增长27.34%;固定资产原值7814万元,比1985年增长20.53%。
1.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近几年,蚌埠市商业企业发展较快,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社会商品销售额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商业企业设施陈旧,仓库、网点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商品流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仓库、网点建设,然而资金短缺,无法实现。为了解决商业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蚌埠市财政局商贸科通过预算安排一部分挖潜改造资金,从商业企业利润留成中集中一部分资金,向省财政厅借用周转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两年来共筹集资金380多万元,作为财政小额贷款资金,支持商业企业进行仓库、网点建设及其他设施改造等项目4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商业企业的发展。
2.坚持“择优扶持”原则,用好财政小额贷款资金。两年来,蚌埠市财政局商贸科在用好用活财政小额贷款资金方面,坚持了“四个不贷”,“六个优先”的原则。“四个不贷”即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不贷;没有还款能力的企业不贷;信益不好的企业不贷,人情款坚决不贷。“六个优先”即优先支持仓库、商业网点建设项目;优先支持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优先支持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优先支持填平补齐项目;优先支持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优先支持采购适销对路商品急需的短缺资金。由于他们坚持上述原则,严格把住了资金投放关,全部贷款项目都能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全部按期偿还了贷款。
3.建立审查监督制度,加强财政小额贷款资金的管理。为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财政小额贷款资金的管理上,蚌埠市财政局商贸科制定了“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制度。并将投资项目、资金回收具体落实到每个专管员。他们的做法是:(1)严格进行贷款项目的事前审查。规定企业申请贷款,必须有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调查报告和担保单位。财政专管员对贷款项目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市场情况,研究项目效益以及企业还款能力,看贷款项目是否可行,据此决定是否贷款及贷款数额。(2)监督资金的使用。资金贷出后,要求财政专管员经常深入贷款企业了解工程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施工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保证项目按期完工交付使用。如果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问题严重的停止贷款或收回贷款。(3)进行事后检查,项目完工后,要求财政专管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项目投入生产或经营后的情况进行了解,为回收资金打好基础。同时,为保证资金的按期回收,蚌埠市财政局商贸科还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促使企业主动还款;二是要求专管员多跑、勤跑,积极回收贷款;三是超期加息,促使企业按期还款。通过严格执行审查监督制度,防止了资金被挪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较好地发挥了财政小额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