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7 作者:傅延怿 (作者单位:天津市财政税收科研所)
[大]
[中]
[小]
摘要: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本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及其数以万计的子公司已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经济领域,并已控制了全世界制造业生产的40%。1997年,仅排名前100名的世界大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就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去世界贸易总额的另一个1/3,在余下的1/3贸易额中,绝大多数都与跨国公司有关。所以有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国无论是敞开国门与世界跨国公司打交道,还是迈出国门建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都必须对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当代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发展迅猛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和各自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相对持久的合作关系,它是以股份相互占有、技术相互转让、市场相互分享为内容,组成同行业跨国联合体为特征的联盟。
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从80年代才大量出现的,且发展很快。从行业分布来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部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发展的动因...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本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及其数以万计的子公司已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经济领域,并已控制了全世界制造业生产的40%。1997年,仅排名前100名的世界大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就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去世界贸易总额的另一个1/3,在余下的1/3贸易额中,绝大多数都与跨国公司有关。所以有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国无论是敞开国门与世界跨国公司打交道,还是迈出国门建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都必须对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当代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发展迅猛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和各自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相对持久的合作关系,它是以股份相互占有、技术相互转让、市场相互分享为内容,组成同行业跨国联合体为特征的联盟。
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从80年代才大量出现的,且发展很快。从行业分布来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部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发展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市场和技术的因素。从资金角度看,很少有公司能具有如此雄厚的资金以致于能独立完成对某些产品的开发。从市场角度来说,能迅速地向不同的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从技术角度而言,当今世界产业技术革新突飞猛进,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难度不断提高,即使那些规模巨大、资金雄厚、拥有大批科技人才的超级跨国公司,也无法负担其全部研制费用和风险,也不能具有为研究试制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因此,为了实现创新、扩大生产,迅速占领和扩大世界市场,战略联盟就成了跨国公司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预示着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将不是“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式的传统竞争,而是一种不合作就不可能有强的竞争力,是一种与竞争伙伴既合作又竞争的所谓“柔性竞争”。
趋势之二:跨国投资模式向战略指向型发展
跨国投资的模式反映出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直接制约着跨国公司经营国际化的发展。按跨国投资的直接目标和主要特征来划分,当今跨国公司的跨国投资模式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市场指向型、资源指向型、效率指向型和战略指向型。
7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的多数直接投资都属于第一或第二种类型,即以占领市场或控制资源为基本目标。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采取了第三或第四种类型,90年代以来则更有向第四种类型即战略指向型投资集中的趋势。即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决策方面,不是单纯着眼于市场或利润,而在于保障和促进企业的长远利益;投资不是单纯考虑在某一国家的发展前景,而更多地注重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资产指向型投资是对前几种投资模式的综合和提升。跨国投资模式的变化趋势反映出了一种规律:当代跨国公司更多地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趋势之三:服务业跨国公司地位日趋重要
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有很大变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无论就绝对额或相对比重而言,从本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对服务业的直接投资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1970—1990年间最大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中,1975年初级产业(采掘业和农业)占25.3%,第二产业(制造业)占45%,第三产业(服务业)占27.7%,到1990年则分别为11.2%,38.7%和50.1%。另外,以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为例,自90年代初期以来,该公司已把发展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1999年,该公司3/4以上的收入来自金融、信息和产品等方面的服务。
服务业跨国公司之所以发展迅速,首先是因为国际化大生产、国际分工日趋精细,要求把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若干职能分离出来。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方便了资金的融通,便捷了信息和技术的国际流动,大大促进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进程,也有利于产品、人员和技术的国际流动。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所得增加,由此引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为发展消费性投资提供了较大可能。此外,近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某些劳务市场的开放政策,也促进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
趋势之四:中小型跨国公司方兴未艾
中小型跨国公司以其独特的产品优势、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营销手段,正跻身于跨国公司的行列,成为当代跨国公司中的新生力量。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兴起是与当前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分不开的。从技术方面看,当前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衍生出一批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产品成本降低很快,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而产品附加值较大,因此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同样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很适合中小企业一展身手。从市场方面考虑,如何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寻求生产过程和企业组织的最佳组合,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具有更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企业愈来愈倾向于从兼并中小型企业转向扶植和利用中小型企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转包承做这种合作方式的广泛发展。
二、当代世界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对我国发展跨国经营的几点启示
(一)以加盟国际战略联盟来促进我国跨国经营的发展
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我国应顺应这一潮流,积极争取加盟国际战略联盟,在竞争中求合作、谋发展。
我国跨国企业应转变国际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陈旧观念,根据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选择一些有参与可能的国际战略联盟,以促使我国的跨国公司全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展。目前,有许多跨国公司来我国组建合资企业,我国也在国外设立了一些合资合作项目,但从投资动机和实际运作来看,仅仅局限于地区性和单向性的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联盟还有相当大差距。而加盟国际联盟对于我国企业早日打入国际市场并占领相当份额的目标来说,正是一条成本较小的途径。我国企业可以与国外跨国公司在某些区域、某些行业内组成战略联盟,在保持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双方对等投入,共同分担费用,共同科技创新,从而共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二)积极开拓海外投资领域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走向国际化
我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这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和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决定的。如果静止地采用某些单一的尺度来衡量,如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前沿性技术创新能力等角度出发,就看不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优势。我国企业在某些产业或某些生产工艺方面客观上拥有特殊优势,就是开拓海外投资的现实经济基础。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能力只能通过实际操作来不断提高,否则潜在的优势就无法得到挖掘和充分发挥。
根据我国的国情,以跨国投资来带动我国企业经营走向国际化,最好采用多重的跨国投资模式,培养多种跨国投资主体,实行多元的跨国投资战略,使我国一批企业逐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这里,多重的跨国投资模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跨国投资模式,才能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广泛地参与进来,有效地实现跨国投资区域的多元化,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多层次的需要。
应当看到,多种跨国投资模式的并存,在我国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现象。在短时期内,市场指向型和资源指向型在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中仍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必然要向效率指向型和战略资产指向型转变,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
(三)尝试建立中小型服务业跨国公司
目前,我国在国外服务业的投资还比较少。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视听服务、通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方面,而我国在这些领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状导致了我国在服务业的跨国投资屈指可数。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某些开放城市中,外资已进入到诸如金融、保险、专家服务、零售等行业。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给我国服务业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技能,也同时带来了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因此,我国的服务业企业一方面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在竞争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要着手选择适当的方式,以攻为守,尝试进军海外市场。鉴于我国服务业起步晚、水平低的现状,最好能创建一批中小型跨国公司,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捕捉市场空隙,在与世界众多的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