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8 作者:郝万志 柳军 蒋立珍 张之珍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山东省招远市年产黄金40万两,是全国黄金生产第一市(县),也是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批破产、停产和半停产企业,下岗、待岗职工骤然增加。据统计,1996年该市职工下岗2126人,1998年猛增到4314人。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及再就业问题,招远市财政部门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下岗要有序、生活有保障、实现再就业”为基本目标,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狠抓了三条保障线的建立,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开展,为保改革、保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构筑三道“安全网”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招远市委市政府精心构筑的三道安全网。
(一)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摸底,将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享受不同的待遇: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全部从市政府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金中解决;困难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从市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基金中解决,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由企业自身负担;减员增效企业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由企业自身负担。1998年底,全市共认定特困企业1...
山东省招远市年产黄金40万两,是全国黄金生产第一市(县),也是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批破产、停产和半停产企业,下岗、待岗职工骤然增加。据统计,1996年该市职工下岗2126人,1998年猛增到4314人。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及再就业问题,招远市财政部门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下岗要有序、生活有保障、实现再就业”为基本目标,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狠抓了三条保障线的建立,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开展,为保改革、保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构筑三道“安全网”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招远市委市政府精心构筑的三道安全网。
(一)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摸底,将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享受不同的待遇: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全部从市政府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金中解决;困难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从市政府的基本生活保障基金中解决,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由企业自身负担;减员增效企业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由企业自身负担。1998年底,全市共认定特困企业17个,困难企业8个,减员增效企业12个。保障标准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第一年至第三年每人每月分别按192元、180元和168元发放,社会保险金(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女工生育)按每人每月87.3元缴纳。保障对象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指1984年8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企业正式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没在社会上找到其他职业的人员;另一部分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未满的下岗职工。
(二)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对劳动合同已到期的下岗人员直接转为失业人员,由失业保险金予以保障。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社会团体的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等都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内。同时,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为了将这两项工作落在实处,他们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服务分中心和再就业工作服务站三级再就业服务网络,中心设在市劳动服务公司,其主要任务是向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金费用以及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市34个行业和企业集团均成立了再就业分中心,在106户企业设立了再就业服务站。他们还建立健全了下岗职工申报登记建档制度。自1998年以来,通过再就业服务网的运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5次调查摸底,摸清了全市有下岗职工单位的下岗人数、人员结构和经营状况,对全市400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职工全部建档立卡,对每名下岗职工的文化技能特长,择业要求,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等都有了详细的了解。根据下岗职工所在的企业具体情况,分类进行指导,落实有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又按程序为1186名下岗职工发放了下岗证。到1999年5月末,累计为5079人次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95万元,五项社会保险金25万元;为进入失业保险的329名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26万元。
(三)守住了最后的救济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养老、失业保险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最后的一条防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是以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为前提,只包括衣、食、医三项,同时也考虑到了财政和集体的承受能力。对保障标准,根据全市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的测算,并报请市政府研究批准,确定为每人每月140元。城镇居民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城镇“三无”居民和失业下岗职工低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人员,为让应该享受对象一户不漏的进入保障范围,他们对保障对象的确定坚持从严掌握,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核,1998年底,市财政共为22户城镇居民拨付最低生活保障金1.5万元。为解决保障对象的实际困难,招远市又规定:城镇保障对象实行粮油特供,在子女上学、就医方面给予优惠。并积极鼓励保障对象脱贫致富,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并在工商、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
二、筹措用好“保命钱”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是下岗职工的保命钱。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足额发放,是财政社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招远市主要抓了如下两项工作:
(一)积极筹措资金,及时足额保发放。1.财政预算挤一块。为了把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落到实处,招远市财政部门在财力比较紧张,支出刚性增长的情况下,把基本生活保障金列为财政预算第一位,提出详细的全年预算任务,并积极稳妥地筹措资金,足额发放。做到一天不拖,一分不欠,一人不漏。1998、1999两年财政预算共安排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460万元。2.社会捐助帮一块。1998年下半年,招远市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拿出工资总额的1%做为保障基金,对这部分捐助,财政部门千方百计抓征缴,1998年征缴社会捐助款90万元,1999年全年的社会捐助款105万元已于当年5月末及时足额到位。3.失业保险金拿一块。从1998年下半年,国家规定将失业保险金的收缴比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全部用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1998年全市增收部分89万元,已经划入了社会保障基金专户,1999年则可划入资金90万元。
(二)设立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1998年7月,市财政局设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专户,并由专人负责,以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同时明确了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的标准、办法、范围,对下岗职工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或虽进入中心但长期隐性就业,有较稳定收入的人员全部予以剔除,以避免下岗职工吃社会保障基金的大锅饭和保障资金的分配不公。为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能够有效地落实在每一位下岗职工身上,招远市又规范了资金发放程序并强化了事后监督检查手段。具体是由企业再就业服务站每月向财政社保部门报批当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并同时报送上个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发放花名册。花名册必须具有下岗职工的有效签名,否则不予拨付当月资金。为加强事后的监督检查,又制定了《关于对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监督检查意见》,检查的范围是“已规范职工下岗程序并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的各分中心和企业工作站”,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申领、发放的有关资料”。检查采取听汇报和审核会计资料等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公开通报,对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到1999年5月末,招远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累计已到位592万元,累计支出120万元(不包括“三三制”企业自筹部分),为保改革、保稳定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疏通再就业“渠道”
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是前提,但把下岗职工分流出去,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则是根本。招远市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启动再就业这一系统工程。并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工作序列,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监督考核。
(一)资产优化组合促就业。对下岗职工较多的困难企业,一户一户进行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和解困办法。一是对发展有前途,但资金缺乏的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产权转让流动,吸纳社会资金、外资等不同资本参股,使死钱变活。招远市外供公司过去是流通行业的利税大户之一,但近几年由于市场形势不好,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于是决定由过去经营化工、建材产品转变为专营建材产品,建立全省最大的建材批发市场。所需资金2500万元由出卖原一栋集办公、经营、酒店为一体的外供大楼解决。不仅原有企业职工没有下岗,而且吸纳了下岗职工246人。二是对产品无市场、没有发展前途、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的企业实行兼并,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招远市皮革厂由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无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被绣品厂兼并,内部职工312人全部由兼并方内部消化,没有推向社会一人。三是对部分微利、亏损的小企业,采取化整为零、骨干牵头、自愿结合的方式开展租赁经营,财务单独核算,独立纳税,把企业的资产优势与个体私营的灵活机制结合起来,消除了职工下岗的不稳定因素。据统计,到1998年,在全市企业结构调整中,共破产兼并企业19户,拍卖租赁企业8户,涉及职工2458人,职工下岗安置率达到100%。
(二)提高企业效益保就业。招远市千方百计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壮大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企业成为再就业工作“第一责任者”,避免了把矛盾一味地推向政府和社会的做法。财政部门根据市政府企业效益目标要求,重点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资金上给予扶持,管理上提供服务。发挥财政职能,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坚决查处,减轻企业负担,创造宽松环境,同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上岗管理,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理财技能。同时在全市企业开展向财政作贡献活动,把经济发展看效益、看利税、看入库的思想深入到人们的头脑中,定期发布财政贡献榜,使企业和工人意识到对国家做贡献光荣,从而保证了企业发展,促进了再就业。
(三)创造宽松环境拓就业。招远市把再就业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制定和落实鼓励、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实施监督管理,为再就业工作创造了极为宽畅的大环境。一是靠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1998年全市挤出上亿元资金投入文化博览城建设、电网改造、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建设、职工住宅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对经济的承载力和拉动力。预计可增加就业机会1200个。二是积极为个体和私营经济制造良好的硬环境,激励非国有资金用于市区基本建设,给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提供条件。如个体大户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的金海滩渡假村、儿童游乐城,都吸纳了大量下岗职工。三是通过工商、税收优惠政策驱动,鼓励下岗职工走自谋职业的路子。积极为下岗职工举办劳动力市场,先后有47个单位参加市场招聘,提供岗位1034个。对困难企业分流下岗的职工进行转业培训,开设服装、计算机、商贸等7个专业,3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再就业工作中,招远市还把农村做为重要渠道,鼓励下岗职工“上山下乡”,向沉睡多年的荒山、荒水、荒滩进军,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四是建立快速再就业通道。市里设立了再就业服务热线,配备了再就业专用车辆,快速搜集用工信息,定期召开择业例会,通过媒介发布信息,免费为下岗职工提供一条龙再就业服务。同时还广泛开展了“心连心”社会救助活动,动员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为下岗职工指一条路子、供一条信息、捐一点资金、上一个项目、教一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去年以来又有8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