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与基层财税能力建设”高层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举办,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澳管理项目办等国际组织对论坛提供了支持。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别主任南书毕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来自中央、地方、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的12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这是继2006年“减贫的财税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层论坛之后召开的第二届财税改革高层论坛。主旨是就中国“十一五”期间在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及解决方案进行研讨,重点是提高地方政府财税能力建设。核心议题是如何通过财税改革来提高基层财税能力、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次论坛是“中国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能力建设”项目下的一个制度化平台。该项目由UNDP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出资,目前项目执行已进入最后一年。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开幕式上介绍了近年来财政支持基层县乡全面发展的概况,并介绍了2008年财政支持县乡发展的具体措施。丁学东副部长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工...
“中国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与基层财税能力建设”高层论坛不久前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举办,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澳管理项目办等国际组织对论坛提供了支持。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别主任南书毕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来自中央、地方、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的12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这是继2006年“减贫的财税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层论坛之后召开的第二届财税改革高层论坛。主旨是就中国“十一五”期间在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及解决方案进行研讨,重点是提高地方政府财税能力建设。核心议题是如何通过财税改革来提高基层财税能力、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次论坛是“中国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能力建设”项目下的一个制度化平台。该项目由UNDP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出资,目前项目执行已进入最后一年。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开幕式上介绍了近年来财政支持基层县乡全面发展的概况,并介绍了2008年财政支持县乡发展的具体措施。丁学东副部长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均GDP达2490美元,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财政实力大大加强。但是中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性扭转、县乡等基层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相对滞后、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经济的发展在为中国加强基层财税能力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县乡等基层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基层财税能力建设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进程,创造有效的机制和宽松的体制、政策环境,增强县乡基层发展的能力和动力。今后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财政政策基本取向主要集中在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范围、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和坚持放活农村体制等五个方面。2008年,国家财政在支持县乡发展方面将通过进一步加大支出力度来调整和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生活保障等社会事业。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表示,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所面临的减贫任务还很艰巨,主要体现在农村的减贫、城镇低收入者的减贫和欠发达地区的减贫三个方面。目前,税收促进减贫的政策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缩小贫富差距两个方面。今后一段时期,税收政策在改善民生和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减贫方面将进一步寻求发挥作用的空间,以更好地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一是继续完善涉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为农民减贫增收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二是着力促进收入公平分配,进一步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奠定良好的税制基础;三是不断健全就业再就业税收制度体系,进一步为扩大社会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四是科学定位区域性税收政策导向,更好地强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税收引导;五是合理规范税收收入归属机制,更好地保障地方减贫发展的财力所需;六是积极推进地方税制度改革,更好地增强地方用于减贫的自主财力。

UNDP中国国别主任南书毕对中国近年来在减贫的财税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赞许,并表示UNDP将继续对中国政府在减贫方面的财税改革进行支持,相信中国政府部门未来在减贫工作方面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次论坛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围绕“公共财政与市县级财政的责任和能力”、“地方税收与地方税制”和“地方财政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通过探析“十一五”期间在促进减贫的财税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了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指出了财税体制中仍存在事权划分不清,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需要正确认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缩小地区间财税能力差异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苑广睿认为,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财税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改革的取向应是着力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税收制度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政府财政责任进行了探讨,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消费来分担市场经济下居民的消费风险,促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基本能力,防范和化解消费引致的公共风险和公共危机,而不应把均等化本身作为目标。他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责任主要在中央和省级政府,提供责任应主要在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应给地方基层政府以充分的责任和权力。建议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克服“层级财政”中只注重本级财政的缺陷。
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介绍了河北财政多措并举,实施组合型财政体制与政策,加快实现减贫目标,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情况,指出了财政体制与政策杠杆综合运用的重要性。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从统一预算的角度研究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管理纳入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框架内进行考察分析,指出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改革建议。UNDP总部公共资源管理顾问Rathin Roy博士对财权下放与联邦制问题进行了国际经验比较。
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吴晋康在闭幕式上表示,本次论坛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必定会对推进中国有利于减贫的财税改革以及加强基层财税能力建设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财税改革还任重道远,希望能够继续得到UNDP等国际机构的支持,同时需要财税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财税体制,增强基层财税能力,为加快实现新时期减贫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