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江西省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转变理财思路,经济财政蛋糕进一步做大做优,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对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符合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的体制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财政总量仍然偏小,实力仍然偏弱,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财政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问题中,体现在创新机制上。
一、在促进财政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
江西省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生财聚财”与“用财理财”的关系,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和质量,促进财政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抓财源。财政部门既要大力扶持全省现有重大项目的建设或投产见效,又要采取奖励等措施促进重大项目的引进、落户,使项目尽快成为提高“两个比重”的重要财税增长源。...
近年来,江西省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转变理财思路,经济财政蛋糕进一步做大做优,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对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符合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的体制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财政总量仍然偏小,实力仍然偏弱,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财政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问题中,体现在创新机制上。
一、在促进财政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
江西省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生财聚财”与“用财理财”的关系,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和质量,促进财政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抓财源。财政部门既要大力扶持全省现有重大项目的建设或投产见效,又要采取奖励等措施促进重大项目的引进、落户,使项目尽快成为提高“两个比重”的重要财税增长源。二是突出重点园区抓财源。通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配套项目扶持资金,对符合产业政策、省里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配套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构建符合江西省情、具有明显优势、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提高重点园区对全省财政税收的贡献度,使重点园区成为提高“两个比重”的财税增长极。三是突出科技创新抓财源。继续整合1亿元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确保政策扶持到位,资金落实到位,跟踪服务到位,为提高两个比重”培育潜在财源。四是突出国企改革抓财源。按照“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搭建运作平台,进一步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通过整合、激活、裂变、扩张等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引导增量,有效运作,有序流动,“有退有进”,实现资产优质扩张、高效裂变,增强国有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五是突出民营经济抓财源。加大对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扩大各级财政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各类创业项目通过公平竞争,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扶持性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地方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二、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从2003年开始,江西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微调体制,重在机制”的原则,对财政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由过去只相当于全省平均增幅的一半,到2004年基本持平,此后持续攀升,2007年达31.9%,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并实现财政总收入县县过亿元,更涌现出一批超5亿元和10亿元的县(市、区)。创新机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江西省财政厅正努力从财税分配机制、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支持机制等十个方面的机制入手,构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江西崛起的财政新机制,探索如何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阻碍财政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逐步探索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有利于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在解决重大问题上下功夫
近年来,江西省财政厅集中精干人员开展“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拟定政策建议,突出前瞻性、时效性、实用性、可操作性。2003年至2007年共开展了60多项课题,基本上都被省政府采纳,形成政策文件贯彻实施。通过主动“买单”,有效运作,省财政提出的不少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有的还创造了鲜活的经验。
当前江西省财政工作的重大问题,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上的问题,比如,如何让江西保持“山绿、水清、天蓝”,是个大课题,有污水处理、城乡绿化、节能减排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二是财政本身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如何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三是长期以来的一些遗留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操作上,必须掌握原则,统筹兼顾,有序推进。要从省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财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财政事业发展。
四、在改善民生工程上下功夫
近几年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江西省财政工作按照整体谋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配套解决的思路,系统推进建设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2007年全省财政新增安排逾44亿元资金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在就业再就业、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七个方面加大民生投入。在此基础上,2008年省财政再增加安排5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在生活住房和残疾人事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国民教育、农业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体育、政法、基层保障等八个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实现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四个全覆盖”,即: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
五、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上下功夫
去年以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整合政府资金等措施,专项资金的“散”、“慢”、“弱”、“低”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今年全省财政支出将突破1000亿元,如何保障这么大一笔资金的支出安全和使用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一是明确责任,解决资金支出进度“慢”的问题。对资金的下达落实,明确时限,实行责任制,做到“早分配、早报批、早拨付、早到位”,坚决不允许出现财政资金积压滞留到年底集中下拨的现象。二是统筹使用,解决资金安排“散”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使用,加快建立有利于财政资金整合的预算分配机制;积极探索部门间、层级间对同类性质资金进行统筹使用的有效途径,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方式对资金整合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倾斜和优先支持。三是强化监督,解决资金专款专用问题。围绕“执行一反馈一督查”,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检查机制,将监督管理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全面、实时、动态的资金收付信息监控体系。四是完善制度,解决资金使用绩效问题。建立健全实施科技、教育、农业综合开发、卫生等四个方面的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办法,实行激励约束制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财政资金评估机制,扩大绩效评估范围;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财政支出,研究建立良好的评估机制,更多地倾听民意,由群众来评价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强社会认同度。
(作者为江西省省长助理兼财政厅厅长)
责任编辑 陈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