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事大如天!”作为政府的“内当家”,河北省磁县财政部门按照和谐社会建设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秉承为民理财理念,积极调整资金供给范围和支出方向,切实把百姓利益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民生、贴近百姓作为工作的准则,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出了不少好点子,为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
把实惠和方便送给农民
路士忠是该县南城乡东南城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07年患肿瘤住院治疗,前后花掉医疗费9800多元,家庭一度陷入困境。正在全家人一筹莫展时,县合作医疗及时送来关怀和温暖,为其核销了4300元。为此路士忠全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说:“新农合是农民健康的保护神!”像路士忠这样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磁县还大有其人,可以说,“新农合”架起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多年来,由于财政捉襟见肘,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2007年,该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县农村参合人数达到45万,参合率达82.8%。每人每年筹资总额为50元,其中个人出资10元。五保户、农村低保户以及持有特困证的家庭个人缴纳部分,由县乡财政、民政部门统筹补助。为此,该县财政部门克服困难,足额落实县级财政补助资金280.2万元,争取到位上级财政补助资金540.4万元。同时,本着“统筹兼顾,厉行节约,注重效果,确保运转”的原则,挤出资金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的顺利启动,并对中心办公自动化需要的电脑、打印机和管理软件等设备实行了政府采购。还建立了新农合医疗信息管理网络,采取网络核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凝聚爱心造福桑梓
2007年8月30日,是磁县第一中学毕业女生王丽蓉难忘的日子。这天,县里许多和她一样的贫困家庭走出的大学生,都得到了每人4000元的捐助金,她们不再为上不起大学而发愁了。当天,磁县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资金发放仪式隆重举行。本次救助活动共救助贫困家庭大学生140名,其中,本科一批、二批大学生43名,每人4000元,农村独生子女大学生1名,资助学费5000元,大专学生96名,每人3000元。为此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拿出40万元,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和财政部门对民生工作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政府助学行动感动了众多家长,激励了莘莘学子,使众多贫困大学生怀着感激和兴奋之情走进大学校门。
建立完善的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体系,是磁县财政部门关注并力推的又一项民心工程。为有效解决特困群体子女上大学难问题,县政府出台了《城乡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实施方案》,并积极筹措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救助,基本实现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全覆盖,达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目标。
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必须花出实效,磁县财政部门注重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管理,一开始就对救助基金“约法三章”:基金必须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确保基金全部用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救助;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借口挤占、截留、贪污、挪用、冒领;坚持基金使用公示制度,县文教、民政、团委、工会、残联等部门和经办机构定期将基金使用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救助基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不断加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群众放心。
民生财政让百姓喜开颜
“老汉今天笑哈哈,粮补存折领回家,种田不再缴税款,还把种地补贴发,这样的政策谁不夸!”磁县高一镇四街的俎彬老人在领到粮食直补款存折后,即兴感慨地唱起了打油诗。像他一样,磁县13万农户家家都领到了这样一本存折。自2004年以来,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是广大农民对财政支农惠农的形象化说法。
磁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63万人口中近90%是农民,可以说做好惠农支农工作,帮助农民减负增收,是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财政部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年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2007年全县共安排财政支农资金2322.5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79.2%。群众在财政支农政策落实中得到了实惠,政府在实施过程中赢得了民心。
“现在国家的政策真好,我们不仅用不着再为交农业税犯愁,每家每户种粮还有补贴拿。”这是乡镇财政人员在发放直补资金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它代表了全县55万种粮农民的心声。2007年,该县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47.5万元,较上年增加15万元;发放综合直补资金1278万元,较上年增加700万元,比上一年翻一番还多,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受粮食直补政策吸引,如今该县不少原先在外闯荡的农民选择了返乡种田。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一直受到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学水平低,以及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等问题的困扰,盼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难以真正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现在好啦!国家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新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积极落实,我们不用向学生收学杂费,每学期都有财政资金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磁县磁州镇第一中学校长刘红祥的一席话代表了全县教师的一片心声。2007年春季开学迎来了全县9.4万余名农村中小学生最开心的学期,这个学期他们再也不用因交不起“学杂费”发愁了,该项费用已由财政全部负担。据统计,磁县全年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资金1980万元,生均减负210多元。同时,磁县财政还将按省下达方案足额落实预算内公用经费180万元,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两项工程”和帮助贫困学子的各项工作,确保农村贫困生放心上学。
政策“及时雨”让农民心里踏实
“农民致富就得有一技之长,党的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各项优惠,还给发放资金补贴,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家住磁县固一乡赵庄村的杨得河领到能繁母猪补贴款后感慨地说。他的话代表了全县众多养殖户的心声,也折射出该县提升“民生财政”的理念。
2007年,磁县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财力下移,倾心打造“民生财政”,让更多的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一是积极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政策。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筹措配套资金,严格按照程序规范运作,确保全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以“一折通”形式全部发放到养殖户手中,累计补贴养殖户2182户,补贴资金70多万元。二是认真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逐步扩大城镇、农村低收入家庭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将孤寡、残疾、军烈属、五保户等无经济收入或低于全县最低生活水平的家庭全部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使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上的支持,使他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三是积极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县财政拿出资金84万元支持了雪驰公司农民工培训,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能力差、再就业途径少等特点,免费开展了岗前技能培训,使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初步掌握了一技之长或专业特长,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再就业。四是高度关注移民补贴资金的发放。磁县境内有岳城、东武仕两大水库,涉及重点移民乡镇9个、移民村44个,移民71748人。为了把党的惠民政策早日送到移民手中,县财政、移民办组织人员深入到全县19个乡镇近260个有移民安置的村,宣传移民扶持资金补贴政策,并将1000多万元移民扶持资金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
责任编辑 戴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