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李杰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1998年率先在全国进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河北省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成熟、运行机制日益顺畅,为绩效预算改革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全面绩效预算改革的文件《河北省省级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方案(试行)》,并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河北绩效预算改革的帷幕,开启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改革新探索。2007年,河北绩效预算评价资金量已达到53.06亿元,评价项目资金占资金总量比例,环保类项目达到100%,农业类项目达到40%以上,教育、科技类项目达到20%以上。
制度创新构建科学预算管理模式
在学习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市经验做法基础上,河北省的绩效预算改革围绕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
着眼于构建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绩效预算管理的整体框架体系。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分为政府、部门(单位)、项目三个层次,包括战略规划、绩效计划、绩效预算、绩效评价报告、改进评价报告五个主要部分。年度绩效计划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包括绩效目标、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方法,以及为达到已定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工作程序、技术、人力资源、信息、项目管理者对预算资金的适度调剂权、项目节余资金的奖励权等项内容。年度...
1998年率先在全国进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河北省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成熟、运行机制日益顺畅,为绩效预算改革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全面绩效预算改革的文件《河北省省级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方案(试行)》,并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河北绩效预算改革的帷幕,开启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改革新探索。2007年,河北绩效预算评价资金量已达到53.06亿元,评价项目资金占资金总量比例,环保类项目达到100%,农业类项目达到40%以上,教育、科技类项目达到20%以上。
制度创新构建科学预算管理模式
在学习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市经验做法基础上,河北省的绩效预算改革围绕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
着眼于构建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绩效预算管理的整体框架体系。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分为政府、部门(单位)、项目三个层次,包括战略规划、绩效计划、绩效预算、绩效评价报告、改进评价报告五个主要部分。年度绩效计划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包括绩效目标、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方法,以及为达到已定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工作程序、技术、人力资源、信息、项目管理者对预算资金的适度调剂权、项目节余资金的奖励权等项内容。年度绩效预算则是年度绩效计划的预算表现,包括部门项目预算安排背景分析和部门预算项目绩效两部分内容。绩效报告是政府发布的年度预算绩效完成情况的报告,包括部门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绩效预算管理工作评价等项内容。改进结果评价报告是政府发布的部门采取整改措施后预期成果完成情况的评价报告,包括综述部门采取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评估改进后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改进工作总结、惩罚与责任追究。
以绩效为导向,再造绩效预算管理流程。将省级绩效预算管理程序分为制定战略规划、编制年度绩效计划、编制绩效预算、执行绩效预算、开展绩效评估和编制绩效报告、编写改进结果评价报告等六个阶段。制定战略规划的时间为预算编制年度前一年;编制年度绩效计划的时间为预算年度前一年的3—6月,与年度预算同步编制。各部门依据战略规划和年度预算编制要求,编制本部门年度绩效计划和绩效预算。编制绩效预算时间为预算年度前一年的7—10月。部门将财政下达的年度绩效计划向下属各单位布置,汇总形成部门整体绩效预算建议计划报送财政部门进行审核,编入部门预算草案和政府功能预算草案。执行预算的时间为预算年度全年,财政、部门、项目承担者等各个绩效预算管理主体层层签订绩效目标协议书,明确各方责权,按绩效完成情况拨付预算资金,严格按绩效预算管理规定安排新增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和编制绩效报告阶段为预算年度次年1—6月。预算部门和单位对上年度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撰写年度绩效报告。财政对各部门绩效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和专项项目评价,并对年度预算执行绩效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总结,提出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编写功能预算绩效报告。政府审查年度绩效报告,并由审计部门对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抽查或进行专项评价,形成政府年度绩效报告,在报告公布后,财政和各预算部门针对绩效报告中指出的问题,深入剖析管理方面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落实各项措施的时间表和预期成果指标。
立足于科学规范,研究制定全面系统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明确了财政、部门和部门下属单位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分工,将绩效评价划分为综合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三类,确定各自具体评价内容,并明确了绩效目标的具体内容、内在要求、制定依据以及绩效指标的基本内涵。绩效评价方法则主要有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并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并规定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其作为省财政厅和省直部门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
合理布局科学谋划改革策略
科学谋划,确保改革顺利推开并逐步深化。鉴于绩效预算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任务的艰巨复杂,河北省努力做到三个有机结合:一是将长远目标与阶段任务结合起来,同时根据现实条件将总目标分解成几个阶段性任务,扎实起步,循序渐进。从2004年出台的改革方案,到2005年的重点宣传,2006年将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编入部门预算,开始对试点项目开展评价,到2007年探索实行了财政再评价。在巩固成果基础上逐年扩大范围、提高评价项目资金占专项资金总量的比例,评价范围由环保、农业、教育、科技资金扩大到基本建设、卫生、社会保障、企业发展等类资金,要求比例也从10%提高到20%,2008年将进一步提高到30%以上。二是将绩效预算的探索与部门预算的改革完善结合起来。为了保证部门预算的良好运行,研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几十项管理制度,并相继在预算决策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项目库建设、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改进,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升了改革的整体效果。三是将整体目标推进与重点目标突破结合起来。绩效预算改革包括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建立、预算管理流程再造、预算决策机制调整等一系列重大事项。河北省本着先易后难、以点促面的原则,选取绩效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予以强力推进。三年实践表明,目前绩效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渗入决策层和部门领导意识之中,并促进了财政资金支出效益的提高。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到制度层面,为推进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开展法制层面的建设,2005年以政府令形式出台的《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在预算文本内容、预算编制审核、资金使用效益等多个方面对绩效预算管理做出了法规性的制度安排;开展基础管理制度建设,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河北省省级绩效预算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成为绩效预算管理框架的基本制度;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如在经济建设资金的管理方面,制定了省级经济建设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并依照办法先后制定了环保、信息产业、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勘查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等多个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绩效预算改革不断深入。一是在预算编制方面提出硬性要求,做出明确规定。省财政厅每年组织召开省直部门预算编制会议,印发预算编制工作通知,对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部门“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按规定编制部门及项目的绩效目标,按要求编入预算,并按规定选择绩效指标、确定绩效指标目标值,在规定时间内报省财政厅审核、备案;拟定本部门预算项目年度绩效评价计划,在规定期限内报省财政厅审定;对试点项目和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投入产出情况以及成本效益情况实施评价。”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强调绩效管理。规定在预算项目管理中必须遵循绩效管理原则,项目的选择要以实现最优绩效为目标,论证、决策、执行要坚持效益原则,明确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经批准列入省级预算并实施后,其实施情况和项目绩效评价相关信息资料,要纳入财政项目库,实行项目追踪管理;项目绩效评价完成后,部门预算主管处负责将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录入财政项目库。三是认真开展绩效考评,不走过场。省财政厅按照绩效评价办法,组织各有关部门对确定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厅预算处负责评价牵头工作,各部门预算主管处负责对分管部门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具体评价。四是努力把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衔接起来,增强绩效考评的权威与功效。尽管绩效考评只是刚刚起步,尚难以将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完全结合起来,但财政和部门在编制下年度同类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时,已经开始把已有项目的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并且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资金预算安排上,一些低效项目被取消或被减少了资金分配数额。
查找问题有重点地推进绩效预算建设
追求财政支出绩效、不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已成为各个方面的共识。总结分析这几年改革实践,河北省绩效预算改革目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绩效预算管理的框架体系还很粗糙,除了绩效评价方面制发了一些文件之外,其他诸如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立、绩效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对管理者责权设定与监督约束、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的引入等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推进绩效预算管理的工作力度不够。实行绩效考评的专项资金范围不够宽,考评资金的规模不够大,所占资金总量的比例还不够高;部门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操作性不强,难以量化和考评;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指标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各类资金的考评标准不一;绩效评价报告内容和形式不够规范,提供的绩效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实用性有待加强。三是相关配套条件不充分。预算决策尚未完全转到以绩效作为根本衡量标准的机制,在政府和部门两个决策环节中,还不能完全做到根据绩效确定预算。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大力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尽快研究出台《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纲要》,指导各部门建立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指标考核体系和完整系统的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分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进一步扩大项目绩效评价试点范围,并研究制定财政再评价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扩大再评价范围。三是加强评价结果运用,研究制定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相衔接的操作性办法,将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项目库中予以备案,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对考评达不到支出绩效目标或支出绩效不佳的项目及承担单位减少相关预算资金安排,对支出绩效较优的项目及承担单位适当增加预算资金安排。同时,要在绩效预算改革组织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增强改革合力,高质量地为试点部门提供与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相关的知识培训、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制度建设等各种服务,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 周多多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