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财政部党组立足于财政发展的总体目标,对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系统的长远发展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规定,使专员办在正确履行各项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为专员办更紧密地融入并服从服务于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大局,不断发挥和提升专员办的监管效能及其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几年来,宁波市专员办通过走“用制度管队伍、向制度要廉政”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来保障勤政廉政的局面,促进干部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意识及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制度明晰 执行刚性
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宁波市专员办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根据财政部和上级党政部门的规定和精神,制定出台具体的执行要求和标准。如宁波专员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人员违反“四条禁令”处理暂行办法等。二是建立和完善机关内部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如宁波专员办党政班子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各项业务工作事项若干具体规定等,以及党务、工会、财务、档案、资产、后勤物业管理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三是制定业务监...
近年来,财政部党组立足于财政发展的总体目标,对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系统的长远发展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规定,使专员办在正确履行各项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为专员办更紧密地融入并服从服务于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大局,不断发挥和提升专员办的监管效能及其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几年来,宁波市专员办通过走“用制度管队伍、向制度要廉政”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来保障勤政廉政的局面,促进干部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意识及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制度明晰 执行刚性
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宁波市专员办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根据财政部和上级党政部门的规定和精神,制定出台具体的执行要求和标准。如宁波专员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人员违反“四条禁令”处理暂行办法等。二是建立和完善机关内部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如宁波专员办党政班子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各项业务工作事项若干具体规定等,以及党务、工会、财务、档案、资产、后勤物业管理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三是制定业务监管类的制度和办法。根据财政部业务工作事项有关政策规定精神,制定具体操作规定和相应办法,如宁波市中央预算收入对账办法等一系列的业务监管事项操作管理规定。
在构建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宁波市专员办致力于强化各项制度的监督和执行。一是加强对外信息公开,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按照上级有关政务公开的精神,将有关制度和办法整理分类后予以公布,包括机构人员介绍、岗位职责、办事流程及标准、相关政策及具体要求、廉政建设的具体规定以及投诉和受理事项等,使外来办事人员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什么事该怎么办、何时能够办完、不满意或有其他情况该如何处理等等,使各项工作自觉地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二是业务工作情况在办内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上公开,从制度上确保将所有业务环节操作过程置于全体干部的视野之中,使干部间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三是执行到位,确保制度的刚性。不管涉及到谁,任何人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弹性和例外。
二、业务透明 运作规范
宁波市专员办按照“监管到位、责任到人、流程规范、措施有力”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一是建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整个系统分为九个子模块,两大类,一类是根据专员办现有的工作职责范围,按业务工作涉及的各项事项分别设立收入、支出、金融、会计和检查管理五个模块,全办的各项业务工作可以在上述各模块中得到全面反映,其中日常监管工作在前四个模块中分别记录和反映,专项检查工作全部集中在第五个模块中按统一流程记录和反映。另一类是辅助管理模块,包括监管法规、季度监管手册、监管报告、监管责任图等四个模块。监管法规主要收录了财政部和宁波市专员办对各监管事项的相关政策规定和具体操作实施办法;季度监管手册是按照每个干部设立的记录个人季度监管工作情况的反映和评价模块;监管报告是对需要出具报告的工作事项,由各处室按事项在规定期限内记录和反映;监管责任图是按照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原则,将各项监管事项及其涉及的单位分解落实到处室和个人的对应责任关系图。二是系统日常运行实行标准化管理。系统中包含了全办所有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工作的相关信息。在日常监管方面,规定每位干部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和系统设定的权限,及时准确地按标准工作流程完成对每项监管事项相应的信息进行录入、更新、数据汇总、归档等工作,通过将日常监管工作纳入到统一的网络流程中反映,使每个干部对各项监管工作的基础资料和最新信息都可以得到及时、全面的查询,并准确反映监管对象的相关情况,为各项总结和监督评价、填报业务报表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在专项检查方面,分案源、在查案件、查结案件、回访、典型案例等五个子栏目。在各个栏目的具体案件中,都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反映,包括确定检查对象、下达检查通知书、检查方案、检查组长日记、检查报告、检查报告预审意见、案审委审查意见、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整改回访等步骤,均通过在系统中的及时记录来实现流程控制、网上透明反映的标准化管理。三是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运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和透明化反映,办、处领导可以随时督导工作进度、深度和质量,对于监管事项的相关数据或历史数据也能方便地随时查询,有利于对全办的监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控。由于本系统对全办干部公开,所有干部都可以监督了解别人的工作情况并受其他人的监督,检查案件预审部门能够同步复核检查内容。这样将业务操作置于阳光下,有效防范了暗箱操作所带来的廉政和道德风险。
三、管理民主 监督全面
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的刚性执行,以及业务工作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特别是信息平台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管理的单向、零散、个性化传递信息的模式,使每个经办人员办理的业务事项都能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从而为实现对日常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在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和水平的同时,也对权力的运行形成了“流程严密、责任清晰、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机关廉政建设。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局面,除了大家的主观努力外,主要有三个条件因素。一是管理到位、信息充分。由于制度建设先行,尤其是执行的刚性化,使大家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个人的弹性操作空间很小。而信息管理平台所接纳和提供的业务和管理信息比较充分,基本达到了全面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二是公开透明、事实清楚。由于专员办将每个干部的工作都作了透明化的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轨迹及其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工作数量、效果都比较清晰。如每个干部都要将本人在一个季度内所做的各监管事项工作情况整理出季度监管手册在网上列示,手册的记录内容按照办里的统一要求反映,即个人在季度内对某监管事项所做的工作、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下步工作意见等,大家都可以对照手册和系统的各项工作信息,一一进行核实,做到有据可查。因此,每个干部在某个时段乃至一年中的工作表现和廉政情况,其他人都可以通过平台做出基本客观的评判。三是充分民主、公认度高。由于将每位干部的工作情况在系统平台作了充分的反映,使大家可以根据日常共事了解和系统信息数据做出判断的条件下,办里按照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开展对季度监管手册网上评优,每个人在网上无记名投票评选前三名作为季度优秀,并从技术上设定限制多投、少投或重复投票等措施,确保评优的公正合理。从实行一年多来的情况看,评判的过程和结果完全符合大家公认标准,使干部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上进的氛围更加浓郁,较好发挥了相互监督制约和努力争创良好工作业绩的作用。
责任编辑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