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省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取向,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拓展新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财政发展。
一、明确“三大目标”,科学谋划未来五年财政发展
一是收支总量目标。确保到2012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三大总量指标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明显缩小。
二是支出结构目标。全省用于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行政成本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实现民生、发展、运转“三大板块”比重两升一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三是运行质量目标。全省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县级财力差异程度得到合理控制;各级财政全面消除赤字,实现稳固的动态平衡;“普九”债务全面化解,其他政府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并积极化解。实现收入质量、区域均衡、财政平衡、风险控制四个方面的突破性...

四川省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取向,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拓展新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财政发展。
一、明确“三大目标”,科学谋划未来五年财政发展
一是收支总量目标。确保到2012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三大总量指标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明显缩小。
二是支出结构目标。全省用于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行政成本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实现民生、发展、运转“三大板块”比重两升一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三是运行质量目标。全省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县级财力差异程度得到合理控制;各级财政全面消除赤字,实现稳固的动态平衡;“普九”债务全面化解,其他政府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并积极化解。实现收入质量、区域均衡、财政平衡、风险控制四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二、完善“四大体系”,加快推进我省公共财政建设
一是围绕明晰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财政分配体系。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适当增加地方税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支出事项纳入财政标准支出范围,并分类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与政府事权相适应的支出分担机制。
二是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财政调控体系。扶持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在推动自主创新、淘汰落后、限制过剩、节能降耗上着力;在发展县域经济、扶持民营经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集群上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区域协调、激励体制创新上着力。同时稳妥推进税制改革,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各项政策。
三是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财政保障体系。重点关注民生,明确公共保障范围,切实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探索构建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和运行机制,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注重把握政策力度,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四是围绕实现科学规范高效运行,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广泛推行专项支出因素分配法,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硬化预算约束。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加大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实时动态全方位监控;实施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
三、谋求“五个突破”,努力提高促进发展的实效
一是在生财观念创新上求突破。强化科学生财理念,突出绩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引入先进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努力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能最大化。
二是在政策手段创新上求突破。综合运用国债、贴息、担保、财政补助、政府采购等工具组合,提高政策扶持的整体效能。探索建立新的资金生长平台、创业投资基金和互助合作基金发展模式,完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奖补结合”等政策手段,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
三是在实现分类扶持上求突破。强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差别扶持”的政策理念,以支持经济区发展、城市群建设、扩权强县改革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根据不同类区的发展定位、产业优势和阶段特征,研究制定差别扶持政策体系。
四是在财政资金整合上求突破。构建财政资金整合协作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探索自上而下的资金整合模式;研究项目资金的规模效益和基准投资问题,集中资金重点投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在支出结构调整上求突破。按照资金的客观需求和配置效果,动态调整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项目的分布,从根本上解决支出固化的问题。清理归并取消存量支出项目、提高预算安排到位率,除政策性增支外对行政成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