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民生清单”,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安徽省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任务艰巨,实施民生工程意义重大、尤为紧迫。
2007年安徽省财政厅作为全省十二项民生工程的牵头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累计投入78.4亿元,使4000多万群众受益,低收入群体“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问题明显改善。2008年在巩固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安徽省进一步拓展内容、提高标准、加大投入,着力打造十八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实惠。预计财政投入总规模超过160亿元,惠及5000多万城乡群众。
扩面提标3项民生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增加农村低保对象49.2万人,全省保障人数达到180.1万人。二是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200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民生清单”,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安徽省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任务艰巨,实施民生工程意义重大、尤为紧迫。
2007年安徽省财政厅作为全省十二项民生工程的牵头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累计投入78.4亿元,使4000多万群众受益,低收入群体“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问题明显改善。2008年在巩固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安徽省进一步拓展内容、提高标准、加大投入,着力打造十八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实惠。预计财政投入总规模超过160亿元,惠及5000多万城乡群众。
扩面提标3项民生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增加农村低保对象49.2万人,全省保障人数达到180.1万人。二是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200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市、县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三是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
继续推进9项民生工程。2007年实施的十二项民生工程中,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9项民生工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2008年将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深入推进,并明确要求:9个项目的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进度只能加快不能放缓。
新增实施6项民生工程。一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全面完成30404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使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二是建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通过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解决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三是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200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四是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2008-2010年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7万公里。五是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2008年对全省所有市、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市、县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到2010年末,全省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六是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08—2011年对全省4万名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及其他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为保证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2008年安徽财政系统在连接和完善“一卡通”、“一站办”、“一线实”制度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大管理平台,扩展制度覆盖面,改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果,逐步实现“惠民直通工程”“五个一”格局。即实现管理“一体化”,强化各级责任、理顺部门关系、加强政策衔接、统一资金下达、建立监督和奖惩机制;平台“一网联”,搭建一个连接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的动态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惠民政策和资金落实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审核“一线实”,通过加强政策宣传、搞好收入测算、严格审核审批、全面张榜公示等方法和程序,确保补助对象真实;发放“一卡通”,惠民资金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委托一家金融机构打卡发放;服务“一站办”,在基层建立为民服务网络,办理涉及惠民政策和资金落实的事项。通过上述制度设计及落实,全面构筑惠民资金“安全网”和“直通车”。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