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财政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改革,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区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5亿元,年均增长33%,收入规模连续六年居浙江省各县(市、区)第二、宁波市第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使鄞州区财政局获得了广泛赞誉,塑造了“科学理财、高效管理、文明服务”的财政新形象。
一、强化职能巧理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鄞州经济近年处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财政部门始终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着力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切实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导向作用。
突出科学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实施“双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素质人才)工程5年以来,区财政直接投入工业扶持资金12.8亿元,带动工业技改投入370亿元,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财政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改革,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区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5亿元,年均增长33%,收入规模连续六年居浙江省各县(市、区)第二、宁波市第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使鄞州区财政局获得了广泛赞誉,塑造了“科学理财、高效管理、文明服务”的财政新形象。
一、强化职能巧理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鄞州经济近年处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财政部门始终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着力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切实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导向作用。
突出科学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实施“双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素质人才)工程5年以来,区财政直接投入工业扶持资金12.8亿元,带动工业技改投入370亿元,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以及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分别位居宁波市各县(市)区第一,2005年还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二是扶持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完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兑现各项补助资金1569万元。实行上不封顶激励,落实招商引资的财政政策。近几年来,财政每投入1元人民币,就能带动利用外资38美元,利用外资规模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目前外资企业逐渐从政策优惠期进入收税回报期,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40%。三是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扶持商务楼宇经济发展和万达广场商气集聚的财税扶持政策,近3年里财政共安排预算8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中,服务业贡献的税收已占66%。
突出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达16亿元,并在全国首创了三大扶持措施:一是自2006年1月起,区里对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的6万多名农村老年人,财政给予每月80—120元的生活补助,财政每年安排支出8000万元,实现了老年人养老保障全覆盖。二是自2006年2月起,财政每年出资3700万元,让户籍在鄞州区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6万多名学生免除了书费、学杂费。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解决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困难问题。从2007年秋季起,每年计划投入4000万元实施职业高中免学费政策。三是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从2007年1月起每年安排1500万元让困难残疾人每月享受60—200元生活补助。
突出和谐主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以“谋强区之举,办利民之事”为理财宗旨,围绕“平安鄞州”、“法治鄞州”建设,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党委、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民生事业支出从7亿元增加到20亿元,农业、教育、科技、社保、卫生、公共安全等重点支出及供水、供电、道路等公共设施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二、求实创新增效益,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鄞州区财政局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理财,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起“一个笼子管收入,一个盘子编预算,一个口子管支出,财政监督全过程”的财政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注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依法理财能力。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区57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一次性经费、项目经费、预算外资金都实行了部门综合预算,全部递交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二是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使所有预算内外资金通过资金管理科一个口子进出;对所有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面实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工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所有部门的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三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区财政局1999年在宁波市率先实行这项改革,健全了收费、基金审批制度,公示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区级和各镇乡所有预算外资金的收支都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管理。
注重绩效考评,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5年起实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已扩展到外来人口专项经费、失土农民培训和再就业补助、残疾人困难补助、小流域治理、菜市场改造、农业科技经费等17项专项资金。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行了政府采购管理与操作机构分开设置,集中采购目录增加到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61项;对全区内河、道路养护、城市环境治理等公共服务项目都通过向中介机构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每年可节约资金200多万元;对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等公益性项目实行“捆绑式”政府采购,形成了“办事不养人”的管理模式。2003年以来,政府采购累计节约资金9768万元,年均节约率达15.3%。此外,各乡镇还设立了公共交易站,将未纳入区公共交易中心的镇、村政府采购、基本建设、产权交易等项目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集中招投标。对财政性基建项目网上申报实行全过程管理;对15个重点项目实行会计委派,并在宁波市率先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社会中介审价机构。2006年起又实行了市场不良行为的记录和公示制度,对7家决算核减率超过10%的施工企业在区公共交易中心公示,公示期间参与招投标的实行扣分制,情节严重的停止招投标资格。
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着力保障财政安全。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了预算编制、执行、拨款、监督四分离。全面削减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规定凡同系统银行只允许在一家分行开户,银行账户因此减少了1/3,实现了资金的集中化管理。积极稳妥地清理化解政府债务,在浙江省率先制订政府负债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健全区、镇负债情况按季分析汇报制度,努力控制新债,化解区及镇村旧债。2003年起建立“一所一站二中心”(财政所、会计服务站、教育核算中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心)的镇乡财政规范化管理模式,实行“两年一审,一审两年”的监督制度。镇乡财政管理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予以推广。
三、提升素质树形象,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几年来,区财政局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局党组带头,在全局范围内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终身学习体系。利用每月两次政治和业务学习机会,邀请专家开展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国际国内形势等内容的学习辅导;大力开展公共财政管理、财政改革趋势、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财政整体形象。开展了2007年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推出了以“局联镇、科室联村、干部联农户”为主题的“三联”活动。目前已出资30万元让138名困难学生吃上营养餐,13个科室与10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帮助解决了结对村造田指标、道路建设、水库维修、农家乐等项目;全体干部职工分别与71家困难农户结对扶贫。通过这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作风的转变,密切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干部职工对新农村建设、规范财政管理等有了新的认识。结对干部撰写的《镇乡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已由区政府发文加以规范;结对干部提出的提高大病统筹补贴标准、让全区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等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建议,均被区政府采纳。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提升财政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全省财政系统率先实施ISO质量认证体系,对各科室(中心)的职能、流程、环节、权限进行梳理;修订完善了财政业务流程、八小时外电话预约服务、数字化绩效考核办法等80项制度,编印了《鄞州区财政局制度汇编》,确保财政干部职工勤政廉洁,依法行政与规范理财。以“廉管家”教育为核心的财政廉政文化建设,提高了全区财务人员廉洁自律和依法理财的意识。严格考核奖惩,建立数字化考核办法,将岗位工作纳入计算机量化考核;连续五年实施“双评议”制度,要求每位员工向服务对象公开述职,每位中层副级以上干部向全体员工公开述职,并按群众和员工评议打分情况,予以通报表扬或谈话帮助。
同心绘蓝图,携手创伟业。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鄞州区财政局正以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努力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建设现代化新鄞州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 周多多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