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云南省禄丰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行“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以乡镇工业小区为平台,最大限度地打开小城镇吸引中小企业和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有6万多农民洗脚上田,进镇务工经商。
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乡镇
2000年,禄丰县引进民营企业四川德胜集团收购重组国有企业原禄丰钢铁厂,德钢的引进带来了活力,使原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不但原有工人保住了就业岗位,而且,每天清晨,迎着朝阳骑上自行车、摩托车到德胜钢铁厂上班成为企业所在地金山镇农民的新时尚。7年时间,公司已成为云南最大的民营企业,年利税2.4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8%。
几年前,黑井古镇以“零”出让的优惠政策吸引一家来自昆明的投资商,投资600万元修复了镇上的制盐作坊等古建筑发展旅游业,并由政府补贴40%,对镇里的主要街区民居进行仿古包装,110多户居民自己投入120多万元,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仿古改造。小镇上出现了30多家旅店,30多家餐馆,黄金周里电话预约不断。每到旅游旺季,黑井农民将瓜果蔬菜挑到镇上,也能卖上个好价钱。
近年来,禄丰县从中得到启示,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乡镇,并着力完善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机制,赋予乡镇更大的自主权,理顺了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调控能力。县财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如对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的重点龙头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产品加工的经营所得,并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也按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些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乡镇发展农村工业化的热情,一批以乡镇为中心的工业小区和产业聚集区在禄丰迅速崛起。
素有“盐城煤都”之称的老工业基地平浪,利用境内盐、煤两矿,引进了以硫化碱、洗精煤和松脂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以煤、高铁渣、还原钛和非金属矿为主的冶金矿产业;以在建年发电量1896万千瓦时的小窝一级水电站和一平浪煤矸厂电厂为主的电力产业。2006年全镇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17亿元。
2006年黑井一举摘走云南惟一一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桂冠,全年实现旅游总产值1200多万元。2007年3月,镇政府与云天化集团云南博源实业有限公司签下大单,到2008年以前,博源公司将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黑井镇镇政府将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提升与改造,向国家4A级景区迈进,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打造“一乡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黑井、一平浪是禄丰的典型代表。目前,禄丰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19户工业企业,大部分出自乡镇,工业小区的集聚功能已经开始显现。
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
由仁兴、碧城和勤丰三个乡镇组成的罗次坝子,是禄丰最富庶的土地,多年来罗次坝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搞得有声有色。
农民进市场,政府要导航,服务要加强。为解决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会种、种不起、卖不出的问题,仁兴镇于2002年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云南禄丰鑫旺经贸有限公司,扶持其从事萝卜、油菜、果醋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形成集龙头带动、政府促动、科技推动、协会联动、市场拉动为一体的产业联合体,带动起全镇农业的高效发展。各级政府在公司用地、用水和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公司的原料生产、资金协调、市场开拓等出谋划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服务。县财政按照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有关规定,减免公司部分税款,每年都在30万元左右。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年生产能力500吨的精制纯菜油加工生产线和1000平方米的萝卜丝(条)加工车间,在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仁兴镇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出“好品种+订单”、“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鑫旺公司向协会提供收购计划、市场信息、种植技术、优质种子,协会进行面积规划后,对农户进行科技指导,统一供应良种、化肥、农药,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使农户种得放心、卖得舒心、公司收购原料称心,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2006年鑫旺公司带动仁兴及周边乡镇近8000农户种植油菜、萝卜3万余亩,户均增收1132元。公司生产的“金绿香”牌纯菜油先后获得省农业厅、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品认证,畅销昆明、楚雄的大型超市,萝卜丝条远销湖南、广东及日本、韩国市场。海拔2200多米的仁兴镇大箐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苗族村寨,是农业协会的进入改变了大箐村的命运。结合大箐的特点,仁兴镇在这里设置了大白菜专业技术协会,带领农户种植山地大白菜。一亩土地种3茬白菜收入能达3000元,大大高于种植其他农作物。农户们说啥也没有想到,祖祖辈辈用来种玉米、荞麦的土地靠种白菜让他们得到了实惠。目前禄丰正在罗次坝子规划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进行萝卜、脱水蔬菜、山药、禽畜、果品等农产品的深加工。
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组建流通和服务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用工业化的组织形式培育起企业型的农业市场主体,分散的农户在市场风险面前不再显得那样孱弱,“小生产”和“大市场”终于实现了顺畅对接。不只是仁兴镇,在碧城镇,禄丰康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带动起全镇7000多农户发展萝卜生产;金山镇,农业协会为6.2万头优质仔猪闯开市场,金山仔猪销往缅甸、泰国……
打工不用去外地自家门前把钱挣
早晨7时上班,11时下班。下午3时上班,7时下班,上下班实行打卡制。罗川镇大庄村村民罗国艳每天早晨伴着鸡叫声到村口的联盟绿化公司上班已经4年了,4年前,一家来自昆明的企业在村里租了乡亲们的125亩土地,建起了塑料大棚,进行绿化苗木规模种植,并招收村里的50多个劳动力到公司打工。罗国艳家租了7分地给绿化公司,如今她和家人既不离土又不离乡,既当“主人”又当工人。
“以前我们种玉米、水稻,纯收入只有300元左右,还不抵在工厂打一个月的工。”一平浪镇干海子村民卓美丽每个月到入驻村里的企业打工能拿到350元的工资,还可以顾着家,亦工亦农已经两年多了,爱人在附近的煤矿打工,家里还种着2亩地,又领工资又种田,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能到2万多元。
磷化工重镇勤丰在2004年引入昆明凉亭物资有限公司收购禄丰磷肥厂,建成年产化肥30多万吨、年生产总值7171万元的勤攀磷化工公司后,又引入云冶集团云南新立有色公司携38.4亿元巨资入驻,建设国内最大的钛加工基地。2006年,勤丰工业小区4户重点企业总产值达1.9亿元,为当地解决农村劳动力4000多个,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多元。勤丰工业小区所在地羊街,随着一批国有老企业的没落,餐馆全部倒闭。工业小区重新兴起后,这里又形成了热闹的餐饮街,汽车运输也火了起来。目前勤丰镇亦工亦农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了万人以上。
仁兴镇立足镇内铜、铁、钛、煤等资源优势,发展冶金矿产业,培育起规模工业企业11户,全镇在企业打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3300多人,3141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1/3。
就近就便打工、亦工亦农发展,禄丰农民成了农村工业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每天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到遍布乡镇的企业打工,这种“乡村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带回城市文明与乡邻共享,禄丰广大的农村,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也开始向“城镇化”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