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
[大]
[中]
[小]
摘要:
曲靖市地处云南东部、五千里珠江源头,既是云南新型工业化布局的重点地区,又是云南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大部分农民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乌蒙山系石灰岩地区的边远、缺水、冷凉高寒山区,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差,因灾因病等返贫率高。全市贫困人口72万人,占总人口13%。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检验着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扶贫工作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在省扶贫开发办的具体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在全市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实施到村到户的866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求真务实,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方式
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村推进”的要求,曲靖市以农业多增效、农民多增收、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以全市332个贫困村委会的3131个贫困自然村为主战场,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突出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
曲靖市地处云南东部、五千里珠江源头,既是云南新型工业化布局的重点地区,又是云南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大部分农民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乌蒙山系石灰岩地区的边远、缺水、冷凉高寒山区,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差,因灾因病等返贫率高。全市贫困人口72万人,占总人口13%。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检验着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扶贫工作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在省扶贫开发办的具体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在全市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实施到村到户的866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求真务实,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方式
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村推进”的要求,曲靖市以农业多增效、农民多增收、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以全市332个贫困村委会的3131个贫困自然村为主战场,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突出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事业建设等重点,走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群众建村、民主管村、和谐稳村的路子,全面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解决贫困问题。
866工程即实现户“八有”、自然村“六有”、行政村“六有”目标。一是户“八有”,即有一幢瓦顶白墙、具有抗震能力、人畜分居、整洁实用的安居房,有一口沼气池或节能灶,有一个卫生厕和卫生厩,有一个小水窖或小水池,人均有一亩亩产400公斤以上粮食稳产实产的基本农田(地),人均有一亩特色高效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年人均有一头(只)商品畜出售,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门脱贫致富技术。二是自然村“六有”,即有进村入社的简易公路,村内有整洁畅通的硬化道路,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基本的就医条件,有一批劳动力受到培训和转移输出。三是行政村“六有”,即有进村公路和行道树,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广播电视、电话信号覆盖,有合格的办公房、支部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兽医室,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
二、真抓实干,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举措
围绕实现“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866”目标,结合全市贫困村面广、点多、分散的实际,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缺啥补啥、全面推进”的原则,采取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五统一”的方法措施,全面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科学规划。按照“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体现特色、群众满意、先户后村”的要求,因村因户制宜,认真编制“866”工程实施方案。重点规划好四类项目:一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项目,以安居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基本农田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沼气建设、改厕、改厩、改灶等建设为主;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项目,以发展粮食、蔬菜、林果、畜牧等种养殖优质产业和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输出为主;三是改善基础设施的重点项目,以通路、通电、村内道路硬化等建设为主;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以小学排危、村卫生室、村文化室、村兽医室和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建设为主。
(二)整合资金项目。认真克服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单项推进、项目不对路、撒胡椒面、低水平重复、效果差等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重点整合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各行业的发展资金和挂钩帮扶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综合效益,确保投入“整村推进”的每个贫困村委会的资金不低于4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补助100万元,整合各级各部门各类项目资金100万元,各挂钩帮扶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筹集100万元。
(三)健全帮扶制度。一是建立领导挂钩帮扶责任制,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帮扶包县,县处级领导挂钩帮扶包村委会;二是建立单位挂钩帮扶责任制,市、县单位重点挂钩帮扶162个贫困村委会;三是建立企业挂钩帮扶联系制,动员500户企业深入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四是建立挂职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责任制,各挂钩帮扶单位选派1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工作的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开展驻村入户扶贫工作,同时担任所挂钩贫困村委会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五是每个贫困村委会由1名县处级干部、1个单位、2户以上企业组成挂钩帮扶组,由县处级挂钩干部任组长,牵头单位的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其他挂钩帮扶单位和企业为成员。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投入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建设,形成了强劲的扶贫开发合力。
(四)强化督促管理。一是严格项目管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规划、论证、申报、审批等前期工作。组织依靠行业部门按照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实施项目,市、县领导小组适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档案,对各类扶贫项目的建设规划、实施数量、建设内容、扶持对象、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物资发放等情况,实施前和实施中进行公示、公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项目建成后设立简介牌将项目规模、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质量等内容公之于众,加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及监督力度。二是严格资金管理。认真执行资金报账制、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确保了扶贫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三是严格监管检查。组织市、县监察、审计、财政和扶贫部门加强对贫困村所有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
首批实施的162个贫困行政村、1504个贫困自然村、45万贫困人口总投资达15.86亿元,平均每村投入980万元,改善群众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和产业建设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曲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扶贫规划有新特色。全市已全面、系统、科学地编制完成了操作性强、体现特色、群众满意的“866”工程规划和详细实施方案,彻底改变了过去“条块分割、部门单项推进”的做法,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纵向联动、横向协同、配套建设、整村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致富路子有新拓宽。通过实施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智力扶贫等模式,基本构建了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框架,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开发工作格局。以泡核桃、衫木林、蚕桑、中药材为主的一批有特色、市场前景好、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特色产业正加快推进,一批以种养殖业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正稳步推进,有效夯实了贫困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农民脱贫致富路子得到有效拓宽。
(三)生活环境有新面貌。已建安居房2100户、沼气池6500口、小水窑4000个,节能改灶1.2万眼,改卫生厕2.2万个,完成总工程量的20%,广大农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首批实施的162个贫困村委会实施到村到户的“866”工程于2008年3月底前全面实现;首批扶贫开发村结束了农村千百年来“天旱缺水、下雨成灾、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农村生活环境正发生历史性变化。
(四)新型农民培育有新进展。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的要求,认真实施“素质工程”,培养造就新农民。全市培训首批扶贫开发村富裕劳动力达1.3万人、输出劳动力6000人、实现就业8.5万人,80%以上农户基本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农民群众成为投资投劳的主体,从过去的等靠要变为主动的苦干、实干加巧干。
(五)民生保障体系有新完善。通过实施建立政府投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金融扶持、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等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贫困村“村规民约”、塑造农村新风尚,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打造农村稳定环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等措施,使贫困村呈现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全市首批扶贫开发村95%以上特困户和贫困户享受生活救助、大病救助,100%的“五保户”得到统一供养,100%的特困生享受就学资助。
责任编辑 陈素娥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