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要求加大支持抗灾救灾力度
1月31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当前雨雪冰冻灾情的严重性和支持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根据当前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新形势、新情况,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在前一阶段已经采取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支持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及时跟踪灾情最新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抗灾救灾投入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力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将企业基本养老金调标资金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的资金在春节前发放到群众手中,帮助五保户、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对因灾生活确有困难群众,要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要认真检查已经出台的各项财政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增加市场供应,特别是要促进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价格上涨较快的商品供应。要统筹考虑安排资金,积极支持受灾地区及时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减轻因灾损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支持抗灾救灾的各项财政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强涉及受灾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有效、安全、规范。(本刊记者)
中央财政紧急下拨抗灾救灾专项资金
1月30日,财政部、农业部向湖南、湖北、贵州、安徽、江西等灾情较重的10个省(区、市)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亿元,支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专项用于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的救灾柴油、化肥、种子、种苗以及恢复畜牧业生产的补助。1月31日,财政部、民政部再次紧急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1.38亿元,帮助广东、安徽等13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另外,1月25日、29日、30日财政部、民政部分别下拨2800万元、9800万元、6700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应急资金,用于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广西、安徽等6个省(区)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至此,为应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给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帮助受灾地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共下拨抗灾救灾专项资金4.31亿元。 (本刊记者)
江西省:紧急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200万元
由于江西省连续遭受冻雨雪灾害,给全省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厅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柑桔、蔬菜、油菜、畜禽、水产等生产救灾所需柴油、化肥、种子种苗,以及恢复农业生产设施等,以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满足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这批资金在分配时,充分考虑了全省农业受灾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特点,并且按照突出重点受灾产业和重点区域,主要用于恢复生产自救和确保农产品供应、恢复因灾毁损的农业基础设施等。省财政厅要求各地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尽快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张胜 谢宗博)
广西:厅长亲临救灾现场指导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遭受5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全县停电停水,交通中断,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为做好抗寒救灾工作,自治区财政厅厅长苏道俨等一行近日连夜到兴安视察灾情,听取了当地灾情的汇报,亲自到农户家中看望灾民、了解灾情,并要求县财政部门及时了解灾情,掌握灾情变化情况,积极筹集资金,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到位,保证群众正常生活。县财政积极行动,多方筹集资金,保证购买发电机抽水,解决县城10多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财政局机关及时号召干部职工为抗灾捐款捐物,局领导班子亲自下到扶贫联系点为困难群众送去食品和防寒物资。 (赵国怀)
山西省:“省级财政资金电子收支清算系统”正式启动
为积极推进财税库联网工作,山西省省级财政资金电子收支清算系统已于2007年12月初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原由省财政专人负责送达人民银行的拨款单及国库集中支付单据,改为通过电子收支清算系统网传送数据,人民银行的收入日报表、收账通知单、拨款回单及对账单同时通过该系统传送省财政。该系统设有多岗审核把关,既保证了资金,又简化了工作程序,达到税收实时入库,财政支出实时支拨。 (本刊通讯员)
江苏淮阴:“三大工程”关爱农村留守人群
2007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具体困难,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分类实施“三大工程”关爱农村留守人群。一是累计投入4700多万元资金,创办了21所寄宿制学校,可寄宿学生3万多名。新学期开学后,优先接纳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并安排生活补助50万元;筹资6.7万元,在乡镇中小学开办阳光班,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81名;开展“七月阳光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募集资金45万元,资助111名贫困大学新生每人4000元。二是举办乡村妇女骨干培训班26场次,开展种植、养殖、电动缝纫等实用技术培训3100人次,并向留守妇女发放小额贷款1203万元,帮助她们创业致富。三是投入资金729万元,全面启动乡镇敬老院改造工程,指导新建民办托老所1个,并将420名留守老人纳入农村低保补助范畴。 (周建民 隽国)
安徽霍邱: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
安徽省霍邱县2007年积极开展“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改革提高年”活动,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全年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21项,补贴资金较上年增长36.3%,农民人均受益141.7元,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实行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政府领导负责制,严格发放程序,从源头上杜绝截留或挪用补贴资金。二是积极推动补贴资金网络系统升级,及时修正农户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做好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管理系统和农村信用社网络系统对接工作,为财政补贴对象户全部新建个人账户,免费更换补贴存折。三是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直接打卡发放到户。四是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工作列入全县农民负担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促进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长效机制的建设。(徐韬)
山东枣庄:“果农协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积极争取资金50多万元,“四两拨千斤”引导各方资金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建立了黄金梨、大樱桃、冬桃等3个果品购销协会,主要对成员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代购农业生产资料、代理储藏、加工、销售农产品等服务,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目前,已发展协会会员5010户,1.8万人,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43%。各种“果农协会”的建立,带动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镇已发展标准化冬桃基地4000亩,无公害大樱桃基地1.2万亩,优质黄金梨基地2000亩,全年累计销售农产品共3万吨,实现经济总收入逾亿元,协会会员人均增收700元,充分发挥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张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