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赵路
[大]
[中]
[小]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文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性部署。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教科文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在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对教科文事业发展以及财政教科文工作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
一、教科文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财政教科文投入大幅增长,教科文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教育事业成就瞩目。200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612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561亿元,增长139%,年均递增15.62%;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5570亿元,比2000年增加3485亿元,增长167%,年均增长17.79%。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2006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启动,1.5亿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3730万名家庭困难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家庭困难寄宿学生领到了生活费补助。2006年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59.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文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性部署。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教科文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在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对教科文事业发展以及财政教科文工作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
一、教科文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财政教科文投入大幅增长,教科文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教育事业成就瞩目。200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612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561亿元,增长139%,年均递增15.62%;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5570亿元,比2000年增加3485亿元,增长167%,年均增长17.79%。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2006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启动,1.5亿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3730万名家庭困难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家庭困难寄宿学生领到了生活费补助。2006年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59.8%,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06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2%,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招生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540万人,在校学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2500万人,超过了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我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00万人增加到7000万人。在目前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条件下,仅就各类学校入学率而言,已经相当于人均GDP3000美元国家达到的水平。
(二)科技事业硕果累累。2006年全国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688亿元,比2000年增加1113亿元,增长193%,年均增长19.64%;全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3003亿元,比2000年增加2107亿元,增长235%,年均增长22.33%。在财政支持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事业发展迅速,硕果累累。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居世界第五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发人员136万人/年,居第二位。基本具备了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基础条件体系。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三大国际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弓引”、“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中,我国的论文数占总数的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商标、实用外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在我国发明专利中,国内申请量已超过国外申请量。
(三)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6年全国文化体育广播事业费达到842亿元,比2000年增加549亿元,增长187%,年均增长19.2%。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2006年,拥有公共图书馆2778个、博物馆1617个、艺术表演团体2866个、艺术表演场所1839个、文化馆2819个、文化站36874个、广播电台267个、电视台296个、广播电视台1935个(主要在县级)。2006年,公共图书馆藏书5亿册,比2000年增加9000万册;总流通人次2.5亿人次,比2000年增加6363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1万场,观众4.1亿人次。中央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由2000年的85.66%提高到2006年的92.78%,中央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由2000年的89.18%提高到2006年的93.18%。2006年共出版各类图书23.4万种,比2000年增长179%;期刊9468种,比2000年增长9%;报纸1938种,比2000年增长29%。
教科文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财政教科文投入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教科文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及学校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均衡;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还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科技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文化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农村,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等等。只有统筹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教科文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二、做好财政教科文工作的若干思考
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教科文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明确任务,加大投入,科学管理,为促进教科文事业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教育方面,紧紧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支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巩固改革成果,使1.5亿名农村中小学生都能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免除学杂费的规定,切实保障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逐步推进城市义务教育的综合改革。
第二,支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6年,我国高中阶段在校生4341万人,毛入学率为59.8%。如果按照教育人口覆盖率和毛入学率达到85%的基本普及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首先要大力调整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使其与普通高中教育实现1:1的配置比例。其次要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义务教育普及过程中因不均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第三,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实行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支持方式,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观念、办学模式、教育方式的转变。当前,要积极支持高职示范学校的建设、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夯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四,支持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过去若干年连续大规模扩招的基础上,今后高等教育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当针对其特点实行不同的投入政策和投入方式。
第五,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设。重点是落实好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内部的助学制度等,保证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会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维护教育的公平。
(二)在科技方面,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支持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2006年开始实施的科技规划纲要对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支持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是财政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加大对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保障好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第二,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财政要根据大学、国有独立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体系的不同特点,承担的不同任务,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如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是大学和国有独立科研机构,财政应当根据科技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通盘设计,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增强研发合力,提高研发效能,尽量避免在投入、资源配置、研发活动等方面形成“两张皮”、重复交叉、低效浪费的现象。比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当统一投入政策、统一投入渠道、统一投入标准、统一规划管理等。
第三,支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央部门、单位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推进有关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要通过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进一步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协调的投入机制;要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在文化方面,紧紧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财政除了通过制定财税政策和必要的投入,支持有关媒体日常宣传报道外,还要注意支持那些将主旋律融入国民教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转化为自觉行动。
第二,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当前,应当以着力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加大财力向基层和农村的倾斜力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的框架。当前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五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另外,还要通过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做大文化产业规模,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实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第三,加大对弘扬中华文化的支持力度。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中华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财政应加大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文化典籍整理的支持力度,切实保护好中华文化的瑰宝,使之代代相传,荫泽后人;支持文化对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第四,创新文化支持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创新”的要求,因此,财政支持的方式和手段也应当创新。比如,要积极研究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如何进一步支持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如何制定鼓励文化创新的财政政策,如何支持运用高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等等。
(作者为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
责任编辑 刘慧娴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