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农业税后,如何化解乡村债务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难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笔者通过对全国各地几百个乡村的调研发现,乡村债务大部分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妥善的化解。
据笔者的调查,平均每个乡镇欠债达1498万元,其中负债1亿元以上的乡镇只有极少数。那么乡村这一大笔债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一是欠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目前很多乡镇都缺乏还贷的意识,一般现任领导对前任所欠的债务都不会去管。如某乡1988年以乡政府的名义贷款300万元,用来改造乡办煤矿的设施,此后的领导又两次贷款建机关办公大楼和乡办中学教学大楼。都只管自己任上贷款,从不考虑还贷问题。二是欠财政周转金。如某村一位养殖专业大户,1996年申请到财政周转金10万元,但他却用这些资金购买了小汽车,在还款问题上他表示:还得起也不还,万一国家一笔勾销多好啊!三是建设公益事业形成负债。这类债务主要是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维护等形成的。事实上每建一项公益事业,通过集资、拨款、赞助等程序后,大都足额筹措到了建设资金。欠款的发生往往是将资金挪作它用,有的甚至是贪污或侵占。1992年,某乡中学建造一栋教学大楼,包括银行贷款、农户集资、各级专项拨款等共筹集建校专款480万元。实际支出只有180万元,按理应该有300万元的剩余,但工程完工后该乡还欠建筑老板80万元。欠款是怎么发生的呢?据了解,有关负责人已将建设资金挪用给自己投资建煤矿了。四是欠村干部的工资。县乡政府每年都有下拨给村里各种返还款、救济、减免款等,但村里历年来都没有明细往来账,各种款项去向不明。村干部说自己多年没有拿到工资,而农民群众说他们多吃多占,有的甚至贪污挪用,侵占公共财产。某地民政部门2002年拨给某贫困村一位特困户4000元救济款,村支书领走后交待特困户说,救济款为2000元,其中除给现金1000元以外,剩下的1000元还要特困户自己向村里没有上交提留款的农户去要,其余2000元就落到了自己的腰包。五是欠乡镇上交提成等其他欠款。这项欠款主要是由于当时各级政府不量力而行举债兴办政绩工程形成的。实施中有些农户按原有规定应上交提成的没有上交。至于究竟有多少农户或多少人没有上交各种收费提成,一般的村都是一本糊涂账。实际上有的农户交了,但在账面上没有体现。
债务理清了,但由谁来买这笔单呢?首先,要国家拿出一笔那么大的专项资金来化解的可能性不大。乡村债务是普遍性、全国性的。国家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把钱都用来化解乡村债务。因此,乡村债务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化解。而调查表明,乡村债务自身化解也不是不可能。有的乡镇除了欠国家银行的贷款和财政周转金之外,实际上没有别的债务,因为有的乡镇都有两本账,一本真账,一本假账,真账上已经没有债务了,而假账本上还有一笔很大的债务。但乡镇自身如何把这些账目都整理清楚,解决好这些债务呢?首先就需要乡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则是化解债务问题的最终的途径。乡村债务的化解,乡村是内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债务将在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化解。化解的方法有千万种,如发展经济、开源节流、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压缩开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土地开发和出租收益、变卖固定资产等等。如南方H镇农村税费改革前有债务130万元,通过拍卖盘活企业的闲置资产、开源节流、压缩开支、精简人员等,到2004年底,只有债务47万元,4年时间化解债务近80万元,近年来的跟踪调查发现,到2006年底,该镇不但没有债务,而且还有盈余。可见,乡村债务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化解。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