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涉农管理部门较多,导致支农资金安排分散、交叉、重复等问题,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探索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主要采取以试点县为平台的整合、以重点项目或任务为平台的整合和以专款切块到县为手段的整合三种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试点县为平台的支农资金整合
一是创造性地开展了退耕还林与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三结合”试点。2002-2004年,财政部将云南省寻甸县作为“三结合”整合资金试点县,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坝区,实行“退耕还林+农田建设+科技推广+基地”的建设模式;在生态环境恶化的贫困山区,实行“退耕还林+安居温饱工程+异地扶贫+科技推广”的建设模式。按照规划的要求逐年申报项目,通过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相关项目资金,确保规划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领导小组,各涉农部门在统一协调下紧密配合,各记其功,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经过三年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项目区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易地搬迁农户摆脱贫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金使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针对各县特点确定整合重点,开展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2006年云南省选择西畴、泸西、华坪三个县开展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根据三个县的实际情况,确定围绕不同的重点进行整合。西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围绕扶贫开发整合支农资金;泸西县特色产业发展有基础,围绕做大特色产业整合支农资金;华坪县是农业综合开发县,围绕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整合支农资金。基本做法是通过建立各级资金整合协调机制,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为基础,以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为纽带,以县为平台,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集中投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省级从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预算中整合资金1991万元,州(市)、县整合467万元,并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由于整合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三个县资金整合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泸西县种植灯盏花1486.3亩,带动5个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734户农户年实现纯收入466.7万元;建设优质水果基地1006亩,4个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578户农户受益,项目进入盛产期后年可实现产值628.9万元;种植优质牧草2721亩,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畜牧业产值612万元;建成早实核桃示范基地200亩,年可增加产值51.3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西畴县扶持26个村小组、1185户农户饲养良种母猪,扶持22个村小组、949户农户饲养优质母牛和商品牛,种植花椒、八角2400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26个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5元。华坪县重点实施了优质芒果、优质玉米、无公害蔬菜产业开发基地建设、膏桐种植和竹子种植基地建设以及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4000亩,农业生态治理3400亩,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5400亩。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70元。
二、以重点项目或任务为平台的跨部门整合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的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财政部门积极协调,提出措施建议报政府决策,实行跨部门的资金整合,确保了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的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围绕整村推进目标,整合扶贫、发改委、民委等部门的资金。2006年,省级共整合资金7.18亿元,完成了4000个村整体推进,加上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措施,解决了5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7年继续实施6600个村整村推进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以水、电、路、房、厩、厕、气等为重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围绕全省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合水利、发改委、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烟草等各部门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10亿多元,完成了五小水利工程23万件,建成200万亩基本农田和高稳产农田。三是围绕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整合发改委基本建设资金、省水利厅小农水资金和中央国债资金3亿多元,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解决了100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四是围绕农村能源建设,整合省级林业、农业部门的农村能源建设资金、扶贫资金、中央国债资金近2亿元,统一规划,统一编制项目计划,每年完成建设20万口沼气池和5万户节柴改灶任务。五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整合中央“阳光工程”资金和省、市、县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资金1亿多元,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县,农业资金重点用于非贫困县。每年完成培训1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50万人的任务。六是围绕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整合各项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林业科技资金、生物质能源资金和相关政府基金1亿元,重点支持发展以核桃、竹子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
三、以专款切块到县方式进行的整合
2004年,云南省在宜良、峨山、彝良3个县进行了专款切块到县试点。从2005年起,除上述3县外,每个州市各选择了1个县参加改革试点,试点县达到16个。省财政厅制订了省级专款切块到县试点办法,主要做法是:省级专款切块到县基数根据2002-2004年各县的专款预算指标实际下达数剔除不纳入切块项目的专款后平均确定。省财政和州市财政切块的专项拨款下达后,县级财政可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主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额度,并要切实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2005年16个试点县专款切块基数共计8957万元,其中切块的农业专款基数为5765万元,占总基数的64.4%;2006年调整后的16个试点县专款切块基数共计7506万元,其中切块的农业专款基数为4703万元,占总基数的62.7%。
另外,云南省州县也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资金整合,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大理州,围绕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推进”扶贫计划,即每年实施1000个自然村、100个建制村的扶贫,通过整合各级各类资金2.25亿元,平均投入每个村委会250万元,并派出干部驻村帮扶,基本实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2006年,全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部分小康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千元。
责任编辑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