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初,刚从部队转业的龙继章被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财政所聘为临时工,负责农税征收工作,从1997年起担任广顺镇财政所所长。从1987到2006年,龙继章连续20次被县局评为全县财政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全州财务会计“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州财政系统“文明职工”。在他的带领下,广顺镇财政所连年被县财政局评为“先进单位”,1998年被省财政厅、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财政系统“文明单位”。
这些都不重要,最令他自豪的,是广顺镇群众给他的“农民所长”的称誉。金杯银杯,比不过老百姓的口碑。这一称誉是群众对龙继章为民服务奉献精神的崇高的赞赏。
培育财源 富民兴镇
广顺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如何抓好全镇的财源建设,提高财政和农户的收入,是龙继章长期思考的问题。为此,他经常深入厂矿和农户家中调查研究,了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针对难题,思考解决办法,帮助企业和农户度过难关。
广顺镇在全县的工业区位优势相对明显,但1997年前,由于各种原因,镇内只有如炮竹厂等几个小规模的企业。始建于1998年的广顺万安水泥厂效益差。2003年,在龙继章的积极建议和镇领导的多方努力下,将该厂的税收及服务管理放在了镇上,通过改革管理机制,激活了企业。在当年的重庆经贸洽谈会中,该厂就引进资金300多万元。企业活了,财政也富了,2005年上交税收23万余元,2006年上半年已交税14万余元,预计全年将达30万元。
在扶持企业工作中,个体小型企业更是得到了龙继章的大力支持。广顺镇复合肥厂虽属免税企业,但解决了当地近百人的就业问题,1998年该厂由于流动资金不足,面临停产的危险。了解情况后,龙继章多次到镇政府和县财政局汇报情况,多方筹措资金终于帮助该厂顺利渡过难关。几年时间里,在龙继章的努力协调下,为镇内企业引入大量资金和多个项目,救活了老企业,发展了新企业。现在镇内已有煤矿厂、炮竹引线厂、扎钢厂、水泥厂等十多个企业投产或兴建。财政收入从1998年的142.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310万元。在全州经济强镇中,广顺镇的综合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23位上升到了2005年的第8位。
广顺镇有大量的荒山和草地,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为确保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他帮助养殖户想办法、出点子、订规划,引进优良牲畜品种。2003年,龙继章积极协调银行贷款5万多元扶持该镇石硐村农户购进波尔山羊56只,让他们在荒山上放养,并联系畜牧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由于管理和技术指导到位,现在石硐村的波尔山羊已发展到450多只,使80多家农户摆脱贫困。几年来,龙继章积极寻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先后发展了商品蔬菜种植、香稻种植等项目,使全镇农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烤烟生产一直是广顺镇的主要产业,占镇财政收入的60%以上,为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抓好这一支柱财源,龙继章每年都要安排200多万元购买肥料赊给农户使用,待农民的烤烟销售后才从售烟款中逐步扣还。每年的烟叶收购期间,龙继章身先士卒,吃住在烟叶收购站,认真组织肥料赊款的清收,做好烤烟特产税的统计和上报等,严格把关,确保了烤烟收购工作的有序进行。
锐意改革 规范管理
多年来,龙继章一直致力于提高财政所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财政财务管理改革中,敢想、敢说、敢做,善于出点子、谋路子,使广顺镇财政所的业务工作在全县17个乡镇财政所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2002年,广顺镇财政所率先试行“零户统管”改革,严格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使用财政厅印制的各类票据,实行票款分离,收入上缴;在兑现农民补助资金时,严格实行公示制和报账制,及时足额将资金兑现到每家、每户。2005年,县财政局将广顺镇列为“乡财县管乡用”试点乡镇,龙继章带领全所同志加班加点对全镇固定资产、债权债务、银行账户情况进行清理,为改革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而这一改革的推行也促进了镇财政收入及时入库,乱收滥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广顺镇财务管理工作又跃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把国家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他组织全所职工逐户落实、逐项核对,采用资金封闭运行的“直通车”办法,将资金直接打入银行,分户存入农行,农户可凭从财政所领到的存折随时支取。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方便了农民,并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跑、冒、滴、漏”。据统计,近3年他经手向农民发放的补贴资金就达251万元,其中退耕还林115万元、种粮综合补贴56万元,城镇低保资金71万元。在粮食直补资金兑现工作中,有时为了几块钱、甚至几角钱能够及时兑现给群众,龙继章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亲自将钱交到群众手中。2005年6月,在石板村兑现粮食直补资金时,了解到农户陈大才家生活极为困难,龙继章当场掏出身上仅有的160元钱交给陈大才,鼓励他要坚持搞好烤烟种植工作,并留下联系电话,叮嘱他今后遇到困难再来找他。
业精于勤 模范带队
在长顺县财政系统,大家称龙继章为“业务手册”。因为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从理论和学识上不断给自己“充电”,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加在乎如何营造一支优秀团队。始终把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坚持每月开展政治学习,并亲自制定全所学习计划。每年都要组织几次业务考试,由他亲自出题,亲自阅卷,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2002年在全镇开展的行政效能建设中,龙继章率先提出并推行了财税工作“友情提醒”和“绿色通道”特色服务。“友情提醒”使纳税农户在接到通知后,早有数、主动缴,并将新的惠农信息等及时告知给大家。“绿色通道”使纳税农户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优先缴税,不让其等候。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工作中廉政肯干,龙继章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他常告诫职工:“干财税工作,会时常面临金钱、人情的诱惑和考验。但作为一个吃国家饭的人,就要依法办事,要对得起国家给的工资。”作为一所之长,他从来就是秉公办事,正因为此,外面的企业才敢进来。留住了人,留住了资金,留住了企业,也就留住了税收。对外接待,他强调并坚持“私人来客,个人招待;公事来客,热情节俭”,多年来无人违反。2001年财政所新办公大楼破土动工,龙继章亲任质量监督。这在有些人看来,是发财的机会。他却没有抓住这一“机会”,相反还为工程倒贴进多餐私家饭。在工地上,从一块砖到一根梁,从一车砂到一包水泥,他都要精打细算。施工老板说:“给龙所长做工程,工程质量糊弄不了他,想多挣他一分钱都难,因为他太‘抠’了。”
工作上他尽责称职,对家庭他却深怀愧疚。为工作,他常常顾了单位丢了家。在省外读大学及县内读高中的孩子也全靠妻子酿酒、喂猪的收入和亲友的资助供养。家里的农活他也帮不上忙,2005年11月,因忙于下组抓“三农”服务工作,不能回家收庄稼,全部的农活全全由妻子一人承担。等他忙完工作回来,满坝子庄稼已经收完,只剩下自家那三亩干枯、开始发芽的稻谷。而这种事已经不止一两次了。
“血浓于水,情系于民”,这是龙继章二十年工作的真实写照。出生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他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农民所长”全心全意服务于民、扎扎实实抓好本职工作的高尚情操。
(财政部人事教育司供稿)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