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务卡既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财政财务管理手段。近年来,财政部和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和有关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下,在应用推广公务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当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信息网络系统日益成熟,可以说,加快公务卡应用推广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要统筹部署、加快步伐、积极推进。2007年下半年在中央部门启动试点工作,2008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中央部门全面推行。地方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务卡试点,争取2010年之前,在全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并在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两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
充分认识建立我国公务卡制度的必要性
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是当前规范现金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当前无论是从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还是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等方面,充分利用银行卡的独特优势,抓紧建立公务支出使用银行卡结算制度,都势在必行。
(一)推行公务卡管理是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的内在...
公务卡既是一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财政财务管理手段。近年来,财政部和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和有关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下,在应用推广公务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当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适应现代管理需要的信息网络系统日益成熟,可以说,加快公务卡应用推广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要统筹部署、加快步伐、积极推进。2007年下半年在中央部门启动试点工作,2008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中央部门全面推行。地方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务卡试点,争取2010年之前,在全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并在所有中央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两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
充分认识建立我国公务卡制度的必要性
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是当前规范现金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当前无论是从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还是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等方面,充分利用银行卡的独特优势,抓紧建立公务支出使用银行卡结算制度,都势在必行。
(一)推行公务卡管理是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的内在要求。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取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等重大财政管理改革,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运行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支大幅增长,2006年全国财政支出总量达到四万多亿元。如何管好、用好这么大的资金量,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财政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上述预算制度改革的动力因素。而作为预算执行新的制度安排,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这项被经合组织称为“财政革命”的制度已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石。总的看,国库集中收付实现了财政动态监控,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大多数违规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也应当看到,大量提取现金规避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而这方面恰恰是改革以后事前、事中监管的盲区,是需要加强管理的重中之重。今年差旅费、会议费改革的推行,对于规范现金管理和加强财政监督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推行公务卡管理,将为加强现金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监督增加一把新的利剑,对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行公务卡管理是源头防治腐败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下,账户多头分设,资金层层拨付,管理手段落后,资金运行信息透明度差,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有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后,随着财政直接支付和除了现金支出以外的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全部纳入财政动态监控范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逐渐转向采用现金方式。核查情况也表明,大量提取和不规范使用现金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单位提取现金违规用于发奖金和津补贴,有的单位违规套取现金,有的则进行其他不规范的活动。这种形势下,推行公务卡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从源头上、根本上堵住漏洞,是当前加强财政管理和防治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三)推广应用公务卡是进一步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制约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一是单位财务从银行提取现金、保管库存现金以及办理预借款和报销等工作,不仅环节多,而且不安全、不方便。财务人员普遍感觉工作累、成本高、效率低、管理难、风险大。二是审核难,报销人拿来的票据凭证是否真实合法,财务人员很难审核出来,这也是虚假发票抵账等问题存在的制度和技术原因。三是个人办理公务支付也很不方便,每次会议、差旅之前都要办理预借现金手续,还要小心谨慎携带现金,回头再数钱算账,办理报销,很麻烦,还很不安全。因此一段时期以来,很多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呼吁,尽快改革传统的现金支付管理方式。而使用公务卡结算,既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现金,也不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向单位借款,财政财务部门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方便快捷,安全简单,透明度高,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的现金支用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因此应该尽快建立公务卡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公务卡。将来随着受理环境的改善,传统的现金报销制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立公务卡制度,对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将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坚持按照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要求推行公务卡管理
公务卡是一种便捷高效、透明度高的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但现代化的工具只有和现代化的制度相结合,才能真正在管理中发挥巨大威力。建立公务卡制度,不是简单地为了增加一种财务结算工具,而是要通过规范化的制度设计,使公务卡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公务卡制度,必须按照公共财政改革尤其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要求,确定政策目标和工作方向。

(一)符合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2001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至2005年改革已在所有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实施,我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三个基本要求,就是效益、监控、透明。所谓效益,就是要简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透明,就是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让每一笔钱都花在“阳光下”;监控,就是要通过制度设计,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所有财政资金收付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保证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公务卡制度应当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框架下,发展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
(二)准确把握公务卡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框架下的公务卡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支付结算和管理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推行公务卡制度,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到收款人之前,必须保留在国库中,这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二是能够满足财政动态监控管理需要,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详细信息,并纳入动态监控系统进行管理,这也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关于透明和监控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方便用款,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个人办理公务支出,必须方便快捷,加强管理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这些要求,既是公务卡管理的目标要求,也是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目标要求。
(三)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加强公务卡管理。要实现公务卡监控、透明、效率的管理目标,必须将公务卡与信息系统相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财政国库部门在“金财工程”框架下,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部门版软件和国库外围平台,对财政资金的申请、支付、核算等工作实行了电子化管理;建立了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对所有财政收支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控。实践证明,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务卡管理工作中,也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高公务卡支付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传送的准确性、及时性。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通过信息系统,将公务卡支付信息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公务卡的发卡行应当在财政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有关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及时准确将有关公务卡支付信息传送到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满足财政动态监控需要。二是要通过信息系统,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公务卡支付信息。发卡行要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并向预算单位提供公务卡支付信息,确保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这些信息,以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