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胡幼桃 全国人大代表 江西省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2006年,江西省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年财政总收入跨越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跨越300亿元,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提供了较好的资金保障。江西财政逐步由“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由“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由“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起步之年。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解决好民生问题,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全省财政新增安排44亿以上资金,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将222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年内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40个扩至80个,新增参合农民1077万人,在两年内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住七个着力点,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着力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
2006年,江西省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年财政总收入跨越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跨越300亿元,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提供了较好的资金保障。江西财政逐步由“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由“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由“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起步之年。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解决好民生问题,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全省财政新增安排44亿以上资金,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将222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年内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40个扩至80个,新增参合农民1077万人,在两年内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住七个着力点,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着力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点之一:就业再就业
建立小额贷款激励机制,根据金融机构新增小额贷款数量,给予金融机构适当奖励,对还贷达100%的社区也给予适当奖励。鼓励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农民工等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实行免费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免管理、登记、证照类收费,提供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助,使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为外出劳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省外大城市,建立健全省级驻外劳务服务管理机构,合理配备编制人员,足额安排经费。
着力点之二:生活保障
增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将财政补差标准月人均提高5元,达到30元。全省财政新增安排1.4亿元,重点用于提高特别困难的常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增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全省财政新增安排5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城镇特殊困难群众的补助水平。进行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险试点,失地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政策,省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险给予适当补助。全省财政新增安排2100万元,提高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补助标准。将全省六十年代初期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的生活补助金每人每月提高50元。省财政新增安排4000万元,对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给予适当生活补助。全省财政新增安排2亿元,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给予人均200元生活补助。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标准,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月人均增加80元,对养老金收支有缺口的地区,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并对津贴补贴水平明显偏低的困难县(市、区)给予补助。同时,加大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投入和改善孤残儿童生存、生活条件;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着力点之三:医疗保障
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将试点县(市、区)由目前的40个扩大到80个,并在2008年覆盖所有县市。全省财政新增安排1.51亿元,增加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投入。从2007年起,城镇低保对象以及未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其他城镇居民,可按自愿原则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合作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为成人每年150元,18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50元,所需资金由财政补助40%,个人负担60%,其中低保对象由财政全额负担。对现有和今后新增的关闭破产、改制、连续停产停业1年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的退休职工,按参保地医保机构上年医疗费用人均实际支出水平参加医疗保险统筹;对连续停产停业1年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困难企业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按当地的缴费基数和3%的缴费率,参加住院医疗保险,其退休后再转为参加医疗保险统筹。资助国有农垦、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凡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全部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所需资金由财政全额安排。全省财政共新增安排2亿元,解决企业离休人员医药费单独统筹历年超支。在全面审计核实并符合开支规定的基础上,省财政对省属企业离休人员超支进行全额补助,对市县区消化所属企业离休人员超支按50%给予补助。增强村卫生所服务能力,从今年起连续两年,对全省2万个村卫生所按每个补助1万元的标准,改善业务用房条件,装备基本医疗设备;从今年起连续四年,开展村卫生所医生业务培训,在中央安排相应投入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照每人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增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从今年起连续四年,在中央安排相应投入的基础上,省财政对483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每年每所再增加10万元,用于医疗设备建设;开展卫技人员业务培训,每人安排1200元。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4500万元,增强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从今年起连续四年,省财政对全省90个县级综合医院每年每个补助50万元,用于医疗设备建设。增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从今年起连续四年,在中央安排相应投入的基础上,省财政对全省6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平均每年每个补助5万元,用于改善医疗设备条件;开展全科医师护士业务培训,每人安排1500元。增加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中央安排相应投入的基础上,按城市社区服务人口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着力点之四:教育保障
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杂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提高财政拨款公用经费标准。从2007年起,对所有学生免学杂费,贫困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从100元提高到300元。同时,相应提高农村中小学财政拨款公用经费标准,其中,小学年生均经费由40元提高到60元,初中年生均经费由60元提高到80元。城市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杂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建立高中、中职和考取大学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全省公办学校高中阶段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对本省每年考取大学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照原危房改造筹资办法,财政今年安排2.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1.7亿元。在确保全省公办高校经费正常增长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生均400元的标准,提高省、市属公办高校生均经费。
着力点之五:农村生产生活
省财政新增安排农村公益事业专项资金2亿元,总额达3亿元,增加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并进一步整合使用相关资金;新增安排3000万元,总额达5500万元,增加农业产业化资金,用于“一村一品”投入;新增安排1亿元,用于对全省1-5万亩的圩堤进行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水利建设投入;新增安排2000万元,总额达1.2亿元,增加农村文化专项投入;新增安排3亿元,用于免除农工承包土地费用和农场剥离办社会职能补助,深化农场综合改革。
着力点之六:环境保护
省财政新增安排1.28亿元,用于扩大公益林保护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将未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的1000余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将林农补偿标准提高到6元,继续安排公共管护支出每亩0.5元。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营运实施奖励,省财政新增安排4000万元,按当年实际达标处理1吨污水补助0.1元的标准,对市县区政府给予奖励。省财政新增安排2000万元,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着力点之七:公共安全
省财政增加安排2亿元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总额达3.22亿元,用于县乡公检法司部门推进“收支脱钩”、弥补经费不足等需要,提高基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新增安排1650万元,总额达2000万元,用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抽验和检验,促进食品卫生和医药用品安全。
责任编辑 方震海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