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民生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财政部长金人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就关注民生、着力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向社会展示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事改革发展成果的决心。两会期间,本刊约请财政系统的10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地方财政在“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建言献策,形成本专题,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吉林省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为财政部门调控经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较大的作为空间。
作为一:调整存量,倾斜增量,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划桨拉纤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好各项强农、扶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倾斜财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一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着...
编者按:“民生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财政部长金人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就关注民生、着力支持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向社会展示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事改革发展成果的决心。两会期间,本刊约请财政系统的10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地方财政在“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建言献策,形成本专题,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吉林省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为财政部门调控经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较大的作为空间。
作为一:调整存量,倾斜增量,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划桨拉纤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好各项强农、扶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倾斜财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一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着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今年,全省财政农业产业化贴息资金要达到2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积极开辟新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投入。继续贯彻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土地出让收入重点向农村倾斜。增加新农村建设试点资金,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全省农村12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和30万人饮用苦咸水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落实完善农民增收减负政策。继续落实好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增产技术补贴等惠农政策,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工作,全面清理整顿涉农收费项目,促进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村综合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积极推进化解乡村不良债务试点和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作为二: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困难遮风挡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财政支出着力向困难群体倾斜,把关注、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贯穿和体现在财政工作中。一是加大棚户区改造投入。继续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县(市)和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生活困难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85元,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差标准达到360元;对特殊困难低保家庭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实现城乡低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和城乡社区基础服务平台“三个全覆盖”。三是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统筹城乡就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增加安排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专项资金,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出资购买10万个公益性岗位目标任务。四是加大扶贫救灾解困资金投入,妥善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和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作为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为促进人民群众共事发展成果釜底加薪
克服困难,运筹财力,着力支持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一是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力增长。筹措安排资金8.6亿元,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232万名农村学生学杂费。积极支持县(市)职业教育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大高校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改造投入,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二是支持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增加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发展投入,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等;安排2000万元资金,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全省广播电视全覆盖。三是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对城镇困难和特殊人群的缴费补助机制,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省全覆盖。支持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财政长效支持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四是加大政权建设投入。增加政法办案、安全生产、信访和应急管理等资金投入,为建设平安吉林、和谐吉林做出新贡献。
作为四:支持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促进可持续发展铺路添石
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支持科技创新。确保科技支出预算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新增安排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重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技支出重点向自主创新、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单位倾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制定和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专项资金6000万元,推动服务业发展和民营经济腾飞,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持创业投资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大对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的支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力度,做好江河治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环境保护工作。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财税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求发展。
作为五: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着力提高公共财政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继续规范完善省对下财政分配关系,向县(市)倾斜财力,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到位率。今年,吉林省省级上报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达到100个,占省直部门的80%,市县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三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市(州)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县(市)全部开展试点。在省、市、县三级广域网开通的基础上,继续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四是全面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严格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采购额力争比上年增长30%以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支出。五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扩大票款分离实施范围,实行收支脱钩,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 陈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