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傅彩莲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在多年经济发展进程中,浙江省逐步在制药、集成电路、纺织、家电等若干行业形成优势。随着这些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它们对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改造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这种强有力的社会需求,浙江省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审时度势,面向优势产业,谋划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
一、率先建成两个示范性行业创新中心——新药创制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共科技平台
为提升新药创制技术水平,打破传统新药研发漫长的递进式模式,减少药物研发投入,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新药创制整合资源、创造条件,2004年10月,本着“协作共享、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推动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宗旨,“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由浙江工业大学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共同承担建设。该平台以理事会为组织形式,实行会员制。2005年,省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000万元。经政府部门及联建单位多次协商、研究,逐步制定了经费管理制度、合作保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协商制度、平台会员制度、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等7项主要的运作和管理制度。截止到200...
在多年经济发展进程中,浙江省逐步在制药、集成电路、纺织、家电等若干行业形成优势。随着这些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它们对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改造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这种强有力的社会需求,浙江省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审时度势,面向优势产业,谋划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
一、率先建成两个示范性行业创新中心——新药创制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共科技平台
为提升新药创制技术水平,打破传统新药研发漫长的递进式模式,减少药物研发投入,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新药创制整合资源、创造条件,2004年10月,本着“协作共享、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推动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宗旨,“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由浙江工业大学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共同承担建设。该平台以理事会为组织形式,实行会员制。2005年,省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000万元。经政府部门及联建单位多次协商、研究,逐步制定了经费管理制度、合作保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协商制度、平台会员制度、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等7项主要的运作和管理制度。截止到2006年3月,平台已有150余家会员单位,已为医药科研人员建立“一条龙”信息服务系统,与企业联合开展了无机氰化物等多项应用技术研究,并在台州、金华、湖州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开发了部分绿色合成技术,并将该技术推广到了具体药物合成过程中;为相关企业培训自有技术人员37人次,平台从业人员15人次,在绍兴、台州等地举办3个制药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委项目18项;与企业合作37项,先后建立浙工大升华拜克医药研发中心等8家实践操作基地;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7项,如与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对T33治疗胰岛素抵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由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建设,由平台管理中心以公司为组织形式,“中心”专设300多平米的办公和研发场地,平台共建单位各派人员入驻,是一个涵盖从研究、开发到支持和实现产业化的全流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产品开发与产业化。2005年,省财政科技资金安排了900万元,支持平台的设备购置和面向产业的专业软硬件环境建设。平台边建设边运行,为省内广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设计、验证、知识产权应用、初试样片制造、测试等共性技术支撑和服务,开展国际先进技术理念引进、工程硕士培养、在职技术人员短期培训及在校学生工程化训练等系列人才培训,承担举办加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沟通的多种交流活动。同时,依托平台共同承担国家863、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任务,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实施其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平台建成后,已向省内近4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了110余项服务。平台共建单位承担相关纵向课题30项,经费总额3788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0项,国拨经费总额2939万元;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1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
二、围绕优势产业群,拟建设现代纺织装备等13个区域和行业创新平台
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浙江省财政部门认识到,我省的科技创新平台须具备以下主要功能:集聚创新资源、提供科研条件、设计创新课题、承担攻关任务、传导科技信息、实施成果推广、服务广大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等。同时,大型科研院所、各类孵化器、省级实验室和创新服务中心也不同程度地具备这些功能,这些创新载体既是将来相关平台建设的依托单位,其本身也是一个小的创新平台。新建的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则有更高要求,内涵更深、服务范围更广:一是能向本领域广大企业、科研人员开放并提供研究开发和中试转化的条件,起到一个公共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的作用;二是能为本领域广大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等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能提供检测测试等服务,方便企业,提供单家企业难以解决的公共服务;四是能提供产品设计、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平台建设规划,省财政与科技主管部门将在条件比较成熟的行业和区域再行启动建设一批现代纺织技术与装备、软件产业、环保装备、五金、机械装备制造、服装产业、区域资源开发、水稻种业、茶产业、竹产业、木材产业、渔业、畜牧业等13个科技创新平台。这些行业创新平台不仅与新兴优势产业结合紧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既有坚实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基础,又能形成行业创业与研发公共服务中心。通过这些直接面向产业的创新中心建设和服务,不仅可以把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要企业联合起来,而且将大大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高专业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反过来也可促进平台的持续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实体挂钩、开放办院、集成创新”的发展方针,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均定位为企业化运作的非赢利机构,所有经营所得用于平台的自身滚动发展。为支持和融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浙江选择了省级较为优势的基础和公共科技资源,于2005年探索建立了“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浙江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和“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这些科技公共基础条件平台,秉承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宗旨,整合、提升了部分省级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功能,为全省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最基础的科技资源、科技信息和科技服务。
三、保障投入,分类支持,积极探索平台建设与运行新机制
在参与行业、区域和公共基础条件平台的调研和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进一步了解到全省主要科技资源的存量分布和使用情况,结合行业技术创新特点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求,会同科技管理部门加大力度进行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共享。
平台建设必须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调节资源增量,来集聚现有的存量资源,激发建设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联合、协作、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为此,省财政于2005年先期安排了3100万元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作为两个行业平台建设扶持经费和三个公共平台的启动经费;2006年筹措安排平台建设专项资金2.35亿元,主要用于拟建的13个创新平台的鼓励扶持;市县财政部门,特别是区域经济特征明显的市县财政也设立专项给予支持和配合。
财政资金根据不同类型的平台功能和建设要求,分类引导、分类支持创新平台的建设。公共基础条件平台,以政府为投入主体进行建设和运行管理;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由政府引导,产、学、研相结合,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引导和吸引企业参与,使企业成为平台建设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机制;原有的科研院所、孵化器、省级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不能因为开展平台建设而忽略,要支持激发其拓展功能、发奋图强,部分优质创新载体要给予重点培养,争取发展成为公共或行业、区域的新平台。
目前,平台主要有“虚拟组织”和“实体组织”两种运行模式。以虚拟组织形式运行的平台能保留自己的核心专长及相应的功能,通过对内部资源系统整合实现平台的功能,不足方面是几个单位管理协调工作比较困难。“实体组织”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模式,有较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可是要将各种所需的功能、资源集中在一起使用,使平台受资源空间限制,公共性和共享性也较难实现。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平台建设成功的关键。
一是在建设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对科技创新需求大、科技资源整合优的平台应该优先考虑,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定平台建设参加单位时采用招投标制,政府提出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符合条件的单位通过竞争来承担建设任务和提供服务。
二是平台运行中要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在平台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面向市场的则面向市场,探索使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平台建设投入主体和应用主体的途径。通过对外开放服务,接受委托、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大横向联合,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保障平台运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发挥各个参与单位的积极性,探索出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平台运行机制。
三是管理中要建立滚动支持机制。平台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积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平台不同于课题,投资额较大,且要在较长时期内生存发展下去,因而政府要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要滚动支持。平台建设宜少而精,应建设一个见效一个。
四是发展中要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应给予表扬奖励,对于工作不力的单位应及时批评和淘汰。
五是工作中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平台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从管理决策层、专家咨询层和建设参与层建立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做到边建设、边运行、边完善,真正使平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 石化龙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