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春节刚过,用电紧张状况再次出现,其中以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内陆工业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古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需要引起关注。
目前电力紧缺的体制性诱因分析
造成电力短缺既有我国电网建设投入不足、电力基础较为薄弱、价格体系尚未理顺、产业结构水平低等体制上的原因,也与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用电需求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有密切关系,电力供给不能很好地适应需求的更快增长。
一是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瓶颈”制约日趋严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用电高峰东西有时间差,南北有季节差,因此跨区域送电是解决各地缺电的有效办法。但是目前我国骨干电网的送电能力已经没有余量,这就对跨区域送电造成了很大的制约。目前国家取消了电建基金和供电贴费政策,加之电费拖欠严重,电网建设资金来源锐减。由于所需资本金存在较大缺口,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输配电网“卡脖子”现象,如东北—华北联网线路的稳定极限限制了两大区域电网间的交换能力;黑龙江电力外送、山西电网北电南送、江苏南北过江通道等主干线路输电能力不足;浙江、广东等省份的部...
今年春节刚过,用电紧张状况再次出现,其中以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内陆工业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古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需要引起关注。
目前电力紧缺的体制性诱因分析
造成电力短缺既有我国电网建设投入不足、电力基础较为薄弱、价格体系尚未理顺、产业结构水平低等体制上的原因,也与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用电需求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有密切关系,电力供给不能很好地适应需求的更快增长。
一是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瓶颈”制约日趋严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用电高峰东西有时间差,南北有季节差,因此跨区域送电是解决各地缺电的有效办法。但是目前我国骨干电网的送电能力已经没有余量,这就对跨区域送电造成了很大的制约。目前国家取消了电建基金和供电贴费政策,加之电费拖欠严重,电网建设资金来源锐减。由于所需资本金存在较大缺口,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输配电网“卡脖子”现象,如东北—华北联网线路的稳定极限限制了两大区域电网间的交换能力;黑龙江电力外送、山西电网北电南送、江苏南北过江通道等主干线路输电能力不足;浙江、广东等省份的部分城市由于配电网比较薄弱,高峰时段受电能力不足。电网建设滞后,限制了电网对电力资源的调配能力,造成有的地区窝电,而有的地区缺电的尴尬局面。
二是由于电煤供应的制约,实际发电量和装机能力不能保持同步增长。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国家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一大批电源项目在2004年建成投产,到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到440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近十年以来增幅首次达到10%以上。水电设备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826万千瓦,同比增长14.1%;火电设备容量达到32490万千瓦,同比增长12.1%。但由于电煤供应的制约,实际发电量并没能保持同步增长,电煤供应的不足,使部分火电机组由于“无米下锅”而不得不停止运行或低负荷运行,降低了电力供应能力。如京津唐、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陕西等省份缺煤停机情况严重,装机容量富余的山东电网也因为缺煤停机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福建、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水电比重较大的省份,在枯水季节水电减发严重,造成电力供应的季节性短缺。目前影响电力供需平衡的主要矛盾已逐渐从总量不足转向电煤供应短缺,2005年电力供需仍将处于偏紧状态。
三是产业结构水平低,粗放式经营、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缺电与产业结构水平低、粗放式经营密切相关,我国高能耗企业数量众多,工业耗电占了74%,同样用1亿千瓦装机能力实现的GDP,美国高达11760亿美元,我国只有3025亿美元,两国每实现1美元GDP产出的电耗相差近4倍。
四是重化工业超常发展造成电力需求增长过快、过猛。从需求角度看,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重化工业的超常发展,使得电力生产跟不上需求增长。200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跃上新台阶,汽车、房地产等消费热点持续火爆,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我国形成了一大批高增长“产业族群”,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和贡献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重化工带动特征。去年前11月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钢铁、化工、电子通信、煤炭,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6.7%。重化工业是高耗能产业,对煤电油运的需求极为庞大,因而尽管去年煤炭、电力、石油生产也保持较快增长,但仍然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出现煤电油运价格逐月上涨、供应持续紧张局面。
今年电力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今年全国电力供应虽然在局部地区会有所缓和,但总体紧张状况不会有根本转变。预计全国电力供需缺口在2000-2500万千瓦之间,华北、东北和华东三大电网电力缺口将达2192万千瓦。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预计增长13%,用电量预计达到24560亿千瓦时,比2004年增长2825亿千瓦时,缺电程度较上年有所缓解,但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出现在第三季度,电力供应在局部地区、局部时段可能会出现严峻局面。
在加快我国电源建设同时,今年也需警惕出现新一轮的装机过剩。由于全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一些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各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电站建设热潮,尤其是小火电、小水电建设层出不穷,各路资本竞相进入。2004年新增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到2004年底,全国电站装机规模已达到4.4亿千瓦,年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各地违规开工电站项目达1.25亿千瓦,电力装机发展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宏观调控、需求降温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能力过剩,给我国经济带来震荡和损失。目前我国发电设备每年制造能力为5000万~6000万千瓦,综合考虑电力需求和煤炭供应、运输能力等各项配套条件,近期每年新开工电站规模应控制在6000万千瓦左右,但预计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可达7000万千瓦,大大超过合理规模,增加发电用煤需求约1亿吨,产能不足、电煤价格上涨过快、电煤质量明显下降以及煤炭运输瓶颈制约使火电的燃料供给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