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吴刚,身材魁梧,眉宇间透析出一种聪颖纯朴、高雅洒脱的灵气。从学校踏进财政门槛,他在经济圈里摸爬滚打20余年,练就了一套驾驭全局的过硬本领。多少年来,他一直梦想着有这么一天:财政有足够的钱办一切想办的实事,财政捉襟见肘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为了这份不变的追求,吴刚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心系财政兴衰,情系百姓疾苦,用自己的赤胆忠诚无私奉献着。1998年至2002年,他连年被县委和县政府嘉奖,四次被县委、县政府给予记二、三等功奖励。
群众的苦痛就是我的苦痛
吴刚生在衡东,长在衡东,也是伴着艰辛与贫困锻炼成长起来的农民的儿子。他时常告诫自己:执政为民就要多办利民之事。入了党,当了干部,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千万不能疏远父老乡亲,要把群众的苦痛冷热挂在心头。近年来,他从群众盼望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吃水、道路修建等问题入手,想方设法,为群众办成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这几年,衡东县属企业因多种原因经济效益滑坡,许多在职职工、离退休干部、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都得不到保障。目睹这一切,吴刚心情非常沉重。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他再三叮嘱参与企业改制人员,一定要妥善安排好企业职工的最低生活费。他反复向县委和政府领导陈述主张,从有限的收入中挤出一笔专用资金,配套建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费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
因为县级财政困难,拖欠干部、教师工资时有发生。听着干部和教师们的责难,读着一封封充满希望的来信,吴刚深感内疚和不安!于是,在安排预算时,他坚持优先保证干部、教师的工资需求;执行中,把财政收入严格按上级规定的划解比例划入工资资金专户,全部用于发放工资。由于措施到位,到2002年底,全县已消化了历年拖欠工资,县本级做到了无新欠工资,县本级工资统发范围也由2000年的“四大家”扩大到2003年的575个单位。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吴刚在富民之策上抓住结合点,加大财政投入,2002年全县财政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8.6%,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村产业化进程。如今,珍珠、白莲、甘溪等乡镇发展藤茶30000亩,湘江、洣河沿线和各大中型水库及霞流库区发展网箱养鱼3000口,以杨林镇为龙头的中药材基地发展中药材5000亩,黑山羊、禽蛋、竹木、红薯、松脂等种养项目也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县、乡(镇)两级财政以小资金引导大市场,示范带动农民发展规模种养、特色种养,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分户小规模,联户大产业”的调整格局。
去年衡东先遭受了特大洪灾,后又遭受了严重旱灾,全县24个乡镇有38万亩水稻颗粒无收。吴刚走在乡间的羊肠小道上,看着一幢幢倒塌的房屋,一垅垅绝收的水稻,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的双眼不知不觉潮湿了。他来到杨林镇寺门前村,一个拄着拐杖的七旬老大爷向他述说家园被毁的情况,还表示决心要交足税。这个刚强的汉子禁不住热泪盈眶,从口袋里掏出400元钱硬塞给了这位遭灾仍不忘报国的老大爷。回到机关后,吴刚立即召开全局干部大会,动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乡村,为民分忧,为民解难。他说,封建士大夫尚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意识,何况我们这些以民为本的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呢?在他的重视与督促下,局机关迅速行动起来,救灾资金也及时拨付到了乡镇。
决不愧对党和人民的重托
吴刚不仅挚爱财政工作,熟悉财政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有吃得苦、沉得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作风和拼搏精神。
早些年,财政对企业和乡镇有偿投入较多,但回收困难很大,近两亿元的资产沉淀在基层。有些同志说要收回这些钱比登天还难。可他坚信,只要工作措施到位,没有攻不下的堡垒。在他精心谋划下,通过常年抓清欠,2001年至2002年清回历年财政积债1000万元。他还组织力量认真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取消各类收入过渡户、公款私存账户和“小金库”,把游离的财政资金纳入财政管理,有效地盘活了资金,缓解了财政困难。
在2002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他一连两个多月沉在基层,亲自参与测算和调研。他白天在乡下跑,晚上回到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劳累过度,眼圈黑了,身体瘦了,皮肤变得蜡黄。妻子心疼地说:“家里你顾不上,难道你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还不行?”他嗫嚅着对妻子说:“不是我不想休息,我如果不把工作做好,就愧对党组织和全县人民的重托啊!”
吴刚对财政工作挚爱而执着。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沉在基层抓征管,搞调研。每遇到难事和麻烦事,他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去化解。2002年12月,只有短短3天就是年关了,可收入还有一个500多万元的大窟窿。县政府的领导心急如焚!他主动请缨,抱着不完成任务不回来的决心,带着三个股长出发了。他们跑企业,跑乡镇,跑县直收入职能部门,硬是组织了近700万元的收入!
共产党人就应该磊落光明
吴刚最信奉一句警言:“下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他常说,共产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心无贪念,尤其是防微杜渐,谨小慎微!熟知他的人,无一不从与他的交往中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
在2002年4月担任县财政局长前,吴刚做了五年的副局长,主管全县财政性基建预决算审核工作。在有些人看来,这个岗位太诱人太特殊,于是也有人预言:“吴刚要富了,也很快会栽了!”如今五年过去了,在他手中审批的财政性基建投资项目上百个,每年监管的基建投资额数千万元,但他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把一个工程交给亲戚朋友,没有给建设单位打过任何招呼,没有一个工程的项目经理或包头与他有过粘糊关系,没有收受建设方或施工方任何礼金礼物。在某县办重点中学公寓建设过程中,施工包头为了谋取结算审核的好处,给他甩下一叠足有一寸厚的“老人头”,并情真意切地劝他收下。可是,他笑着甩出一串话:“不收下这钱,你也许看得起我,若是收下了这钱,你还会看得起我吗?”他的浩然正气与磊落胸怀,使那些想用“糖衣炮弹”攻下他的包头们知难而退,也使那些预言不攻自破。正是在他的主管下,衡东县的基建工程审核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每年为财政节约支出在500万元以上。对一个贫穷的老区县财政来说,这可是全县干部一个月的工资啊!
几年前,局里要晋升一名高级会计师,当时多数人都支持定吴刚。可是,他考虑到一些与自己资历接近的同志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便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去年七一前夕,机关民主评议党员,九成多的同志一致推举他为县优秀党员,但他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执意把名额让给了一个实实在在干事的同志!
有一个单位,为了争取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时的倾斜照顾,许诺事后将吴刚的妹妹从清贫的文化馆调入这个别人想进都进不了的单位。他毅然放弃了这份诱人的交易!下岗在家的妹夫原本指望他给谋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岗位,但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吴刚没有考虑。他每年因工作职能的特点,要为一些单位和特殊病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困难,人家酬谢他,他总是婉言相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