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5 作者:国希综 (作者单位: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
[大]
[中]
[小]
摘要:
1999年,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2000年初,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具体部署西部开发的工作任务,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序幕。三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西部大开发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西部地区进行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就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制定规划,加强了对西部大开发的宏观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加强调查研究,注意科学论证,制定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了西部开发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区域。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明确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阶段目标、主要任务、组织措施和工作机制。水利、交通、铁道、民航、信息、邮政、林业、环保、农业、国土资源、经贸、科技、教育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领域西部开发的专项...
1999年,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2000年初,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具体部署西部开发的工作任务,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序幕。三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西部大开发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西部地区进行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就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制定规划,加强了对西部大开发的宏观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加强调查研究,注意科学论证,制定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了西部开发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区域。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明确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阶段目标、主要任务、组织措施和工作机制。水利、交通、铁道、民航、信息、邮政、林业、环保、农业、国土资源、经贸、科技、教育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领域西部开发的专项规划和发展思路。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本地区“十五”计划和西部开发规划,落实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有关部门还加强了对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
出台政策,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200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国家实行重点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吸引和用好人才、增加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投资、财政、税收、价格、土地、矿产资源、外经贸等优惠政策,西部各地政府积极执行统一的政策措施,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2000年9月、2002年4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2002年1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增加投入,保障了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三年多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约2700亿元,平均每年9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00多亿元,生态环境投资500多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00多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40%以上用于西部开发,达1800亿元,平均每年600多亿元。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约3000亿元。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6000多亿元,金融机构对西部地区增加中长期贷款3130亿元。在国家资金的带动下,社会资金投入增加。东部地区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资金、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更多地进入西部地区。
统筹兼顾,促进了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的落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努力发挥决策服务和综合协调作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意加强与地方的沟通,积极有序地推动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保障了重点任务的有效落实。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意了“抓两头”,在加快实施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项目的同时,合理安排了与各族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既为人民办了大事,又为群众办了实事,兼顾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注意了“五结合”,即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农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了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地区经济发展,兼顾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民长远生计提供了保障。
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成效显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年多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2000年至2002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将近6个百分点,三年分别增长15%、19%、22.4%;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三年分别增长8.5%、8.7%、9.9%。西部地区与全国各地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为2002年的0.6个百分点。2003年,西部地区进入了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前3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276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国GDP增长约2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2000年至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36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到2002年底已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关系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共建设和改造大型水库30多座,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5万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气化线路4000多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机场31个,西电东送工程在建装机容量2000多万千瓦。2003年,是西部地区重点建设全面推进、迭创纪录的一年。全年新开工了总投资1300多亿元、包括甘肃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工程、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等在内的14项重点工程。原已开工项目包括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三峡工程首批发电的6台机组宣告全部投产,每小时可发电352万度。三峡电站将滚滚东流长江水转化成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输入华东、华中和川渝电网,不仅缓解华东、华中和重庆市的用电紧张局面,还促成全国电网东西大联通。2003年是青藏铁路全面攻坚之年,也是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年。青藏铁路在冻土施工、环境保护、医疗保障“三大难题”攻关上取得重要成果,正线铺轨达到347公里。如今,建设队伍正挺进到海拔5000多米、环境最恶劣的唐古拉山越岭地段。老百姓乘火车直达“日光城”拉萨的日子也越来越近。西气东输工程东段工程从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镇成功贯通,工程西段(轮南-靖边)2330公里的主体管道全线实现焊接完工。华东及中原部分城市居民可用上西北洁净的天然气。继2003年2月贵州首批西电东送项目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后,贵州至广东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6月宣告投产。11月,在大西南的峻岭峡谷间成功地截断了红水河,使西电东送战略性项目——龙滩水电工程的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3年1至10月,西电送广东最大电力565万千瓦,同比增长52%,电量178亿千瓦时,增长30%。到2003年年末,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达50项,总投资规模累计7000多亿元。这一个个重点工程在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从2002年起,退耕还林工程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启动。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69.9万公顷(1154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72.1万公顷(558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97.7万公顷(5966万亩)。三年多来,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粮食、种苗和现金补助收入200多亿元,促进了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展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江河上游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2003年,安排退耕地造林336.7万公顷(505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76.7万公顷(5650万亩),退牧还草666.7万公顷(1亿亩)。配套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和易地安置、农牧业结构调整,切实保障生态良性发展和农民长远生计。并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防沙治沙等工程,加强对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实施“油路到县”工程,总里程26000公里,总投资310多亿元,2002年完成投资90%以上,2003年全部建成。实施“送电到乡”工程,2002年解决了699个无电乡镇的通电问题,使西部乡镇通电率达到98%以上。实施“广播电视到村”工程,2002年建设了8100多个新通电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设施,使西部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的比例达到97%以上。还加强了西部农村人畜饮水、中小型水利设施、贫困县公路、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三年多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共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约200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00多个。国家安排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时对西部地区作了倾斜,支持了188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加强了25所高校的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建设。2002年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比1999年翻了一番多。国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贫困县医院、血站和血液中心、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等设施建设,使西部地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中央国家机关培训西部地区干部34000多人次,中央国家机关与西部地区之间交流干部2300多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挂职锻炼1200多人,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工作明显加强。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水电、天然气、石油、有色金属、棉花、糖料、水果、肉类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优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借用国外优惠贷款近120亿美元,落实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项目9000多个,引进资金1000多亿元。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增加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部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国家在西部开发投资中对西藏作了重点安排,并直接安排援藏建设项目117个,组织有关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国家在新疆布局了西气东输、水利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交通建设、商品棉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勘探等一批重点项目。宁夏、内蒙古、广西自治区投资和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