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和坚持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税政策和财税法规,牢固树立为人民当家理财的思想,不断增强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本领。这不仅对各级领导干部组织和管理经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广大财政干部更好地做好财政工作,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做好财政工作,既要学习好财税知识,又要宣传好财税政策、法规。学习和掌握好财税理论和业务知识,宣传和贯彻好财税政策和财税法规,既是我们财政干部的当务之急和首要职责,又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加快,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财政干部必须积极跟上这种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要求,不断更新和充实财税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财税政策、法规,并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相结合,不断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学习,“校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合现行政策和法规要求的财政工作思路;通过实践和调研,揭示贯彻执行财税政策、法规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深入研究探索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新思路、新对策,为领导决策、政策调整和法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坚持学习法规与依法行政相结合,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财税和行政法规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执法的依据、程序和标准,不断规范财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理财,切实改变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惯性”作法。三是坚持重点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本领。财政干部既要立足本职,重点学习、谙熟与本职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财政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练好岗位技能,又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财政工作所涉及到的财税、财会、金融、行政、经济管理等相关理论、业务、政策、法规以及办公自动化知识。同时,坚持专业教育、专题培训、定期轮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多种学习形式并举;坚持财政部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努力在财政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学好财税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宣传好财税政策、法规和财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财税政策、法规,让各级领导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熟悉财税政策、法规,让全社会方方面面理解、关心和支持财政部门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财税政策、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到位,才能更好地做好财政工作。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增强他们依法履行财税义务的法制意识;加强对党政领导的宣传,特别是财政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担负起向本级党政领导宣传财政的主要责任,为领导干部更好地组织和领导财政与经济工作服务;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做好财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财政工作,既要理好财,又要当好家。为人民当家理财,是江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是财政干部最大的职责之所在。广大财政干部是人民的理财人、政府的“内当家”,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理好财、为政府当好家的思想,确立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这一点,要切实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爱岗敬业意识,热爱财政,热爱岗位,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在当前财政比较困难、工作难度加大、要求更高的情况下,财政干部要戒“躁”,切忌方法粗糙、态度粗暴,要学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善于做细致工作,宁可自己受屈,也要让群众满意;要戒“浮”,切忌夸夸其谈、浮而不实,要踏踏实实工作,下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宁可自己受累,也要让群众信服;要戒“畏”,切忌遇难不进、畏难而避,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尽职尽力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增强无私奉献意识,抑私心杂念,扬奉献精神。财政干部手中多少有一点财权,要时刻想到这种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决不能用来为自己谋利、谋权,满足自己的私欲。要时刻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时刻自省、自重、自警、自励,自觉防微杜渐,防变拒腐,奉公守法,廉洁理财。三是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当前,各级领导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很高,社会各方面对财政的期望很大,财政干部必须以踏实、务实、求实的作风,做好财政工作,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三、做好财政工作,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财政历来是经济与政治的统一体,有“财”方可行“政”,无“财”难以为“政”。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既为经济服务,又为政治服务,事关国计民生。从经济上讲,财政是政府的经济综合部门,行使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调控和促进经济发展、管理和监督理财行为等经济管理职能,财政行为无非就是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四个方面,都涉及到钱,都是经济行为。从政治上讲,财政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的物质保障,财政政策、法规体现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意愿,服从、服务于政治需要。从具体的财政工作来看,无论是收和支,还是管理和监督,都体现了财政政策、法规所界定的方向和目标,都包含着政治。再从财政支出安排来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原则,解决好“吃饭”问题,社会才能稳定,而稳定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这里面也有政治。因此,做好财政工作,不仅是经济任务,而且是政治任务。我们广大财政干部要牢固树立经济账、政治账、社会账一起算、统盘算的理财思想,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紧紧围绕“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严格依法治税理财,把财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完成好,服务好、促进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建设。
四、做好财政工作,既要抓好当前,又要放眼长远。实现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宏伟目标,既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又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财政干部脚踏实地地去干。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做好财政工作,既要算好眼前账,又要算好长远账。既要立足当前,增收节支,强化管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平稳运行,又要放眼长远,超前谋划,分步推进,谋求财政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振兴财政的关键是集中财力,增强财政实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此,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极好机遇,发展经济,壮大财源,为集中财力、振兴财政奠定稳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实施预算内外收支统管,并通过稳步实施税费改革,将大多数预算外、体制外运行的政府性资金集中到财政上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增加财政收支规模,增强财政实力和调控能力,切实改变财力和财权分散、分配秩序混乱的状况。与此同时,要围绕建立公共财政目标,深化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管理监督,制止各种损失和浪费,努力提高财政对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按照“强化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方针,完善征管体制,改进征管方法,强化征管手段,全力堵漏防流,做到应收尽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结合机构改革,合理确定各级政府事权,根据财权与事权统一的原则,适时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全面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在逐步提高中央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的同时,让地方各级既有动力,又有压力,重点解决好欠发达地区县、乡两级财政体制不尽合理、财政运转困难的问题,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全面振兴。
(作者为江苏省东台市财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