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生的精彩,莫过于艰难前行中的一路风景;旅途的选择,又何尝不是冥冥之中的命运使然。我这一生,注定要与财务会计结下不解之缘,相伴相随。
岁月如斯 行舟如萍
春蒸秋尝,曾经找不到哪一片叶子属于自己,一朝相伴,不经意间已是似水流年……
财务会计并不是我小时候懵懂的理想追求。与财务与会计结缘,始自我1982年参加的那场如同南方7月炎夏的严酷高考。当时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我却是幸运的,被当时隶属于国家煤炭部的财经专科学校财会专业录取,从此便踏上了漫漫的会计征途。30多年来,正是这个严谨的专业、朴实的行业,铸就了我执着、坚韧、倾注、忠诚的特有风格。与有的人“干一行怨一行”不同,我深深地爱着这一行。
当今的财务转型与会计改革大潮此伏彼起,建立会计强国的呼声日益高涨。5年前,我积极响应财政部号召,深入推动财务转型与管理会计实践,践行价值创造与财务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研究实践成果,即“五维解码”“三个一”实践模型与“一向四驱”资金管理模型架构,这也是与所在企业实践相结合,应用于管理会计领域的现实成果,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同。作为一名总会计师,我深感理念创...
人生的精彩,莫过于艰难前行中的一路风景;旅途的选择,又何尝不是冥冥之中的命运使然。我这一生,注定要与财务会计结下不解之缘,相伴相随。
岁月如斯 行舟如萍
春蒸秋尝,曾经找不到哪一片叶子属于自己,一朝相伴,不经意间已是似水流年……
财务会计并不是我小时候懵懂的理想追求。与财务与会计结缘,始自我1982年参加的那场如同南方7月炎夏的严酷高考。当时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缺,我却是幸运的,被当时隶属于国家煤炭部的财经专科学校财会专业录取,从此便踏上了漫漫的会计征途。30多年来,正是这个严谨的专业、朴实的行业,铸就了我执着、坚韧、倾注、忠诚的特有风格。与有的人“干一行怨一行”不同,我深深地爱着这一行。
当今的财务转型与会计改革大潮此伏彼起,建立会计强国的呼声日益高涨。5年前,我积极响应财政部号召,深入推动财务转型与管理会计实践,践行价值创造与财务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研究实践成果,即“五维解码”“三个一”实践模型与“一向四驱”资金管理模型架构,这也是与所在企业实践相结合,应用于管理会计领域的现实成果,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同。作为一名总会计师,我深感理念创新与行动引领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多信息、高强度的工作下,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而这个团队的带头人至为关键。我积极倡导“大财务”观,坚持独立的专业立场;建立多种信息沟通渠道,增强财务与业务的统筹协同能力,实现业财融合,大力推行ERP系统建设与应用,防范岗位职务风险;从自身做起,做到纪律严明,率先垂范。
今年,按照组织安排,我转入审计领域。刚上任,就要全面接手国资委去年对中煤集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落实工作。由于之前未参与审计的整个过程,审计问题不仅量大,而且历史背景错综复杂,加上离开集团总部已达八年之久,变化之大可想而知,当时那种压力和感受从未有过。但我也深知自己做事执着坚韧的风格,坚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时间的紧迫不容我多想,立即着手制定整改方案,组建工作团队,分工负责协调指导全集团的审计整改工作,边干边摸索边总结,在短短5个月的进程中,通过落实“两责”(整改责任与督办责任)、推行“两化”(整改标准化、验收指引化)、实行“三制”(台账销号制、定期简报制、集中会审制),最终出色完成任务,得到了国资委的高度赞赏与肯定。
曾经“运动员”出身的我,“修炼”成了“裁判员”,承担起了领导交给的“打造审计利剑”的艰巨任务。但我自觉清醒,会计就在我身边,财务就在我眼前,会计审计如何相向融合,如何相得益彰,在财务转型背景下如何实现审计转型,可能就是我下一步在更宽层面需要努力的方向。那一定是一种缘分、一种召唤、一种付出,更是一种别样的精彩。
立志成长 砥砺前行
凡尘万物,都有无法推卸的使命,灯火阑珊,更需要独自披荆斩棘。
33年前,我与那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改革初期的青春梦想,来到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中煤第三建设公司工作,前后整13年,一直跟随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师傅们钻研业务,埋头苦干,他们对工作认真、严谨、细致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信息技术和手段,年度决算全靠人工,有时因为算盘的加减误差,或金额的进位误差导致表间的勾稽关系错误、频繁调整,一找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个通宵。因为上报时间紧促,我还曾经将工作带上火车继续完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我很快就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带头人,连续多年获得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优秀青年”、优秀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
1997年,我被抽调到上级单位原中煤建设集团工作。1998年开始正式担任财务审计部主任。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久,面对经济转型、行政脱钩、产权划转、财务关系理顺、公司制度的建立、市场规则的摸索与适应等一系列问题,集团型的企业财务管理几乎从零起步,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基础。作为一家独立的中央企业,集团组建初期的财务审计工作艰巨而繁重,集团下属有多家不同类型子企业,而负责总部财务同时涵盖审计业务的只有5人。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深感肩上担子的份量之重、责任之大,唯有凭着年轻的精力、顽强的信念,迎难而上,一力承担起全面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加班到晚上8点以后是家常便饭,最繁忙的年终财务决算和审计阶段,就干脆以办公室为家了。也正因为辛勤付出,集团连续多年被财政部评为年度决算先进单位。
2002年,我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始接触并关注西方先进的会计理念。可能就是这一机缘,为我今后走入高端会计领域奠定了基础。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的首批央企重组,我进入重组后的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总部工作,涉足的领域更宽、业务更丰富了。我继续发挥优势,从会计基础入手,完善了当时统一会计制度下的规范核算与会计电算化全面推广应用,继续主持新集团各年度财务决算,连获财政部通报表扬。在2007~2008年企业会计准则即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我结合中煤集团现状和实际,独立完成了《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约40多万字的起草制定工作,是中煤集团迄今为止仍在延续执行的最基础、综合性的两大制度,对集团财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2008年,我参加国资委公开招聘,真正体验了“过五关、斩六将”,被“空降”到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担任第一任总会计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又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平台、新的考验。行业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理念的认知,都需要我认真地加以应对,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前瞻性地研究政策性企业与市场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很多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工作中,我的体会是,既要有锐意改革的魄力和不断创新的勇气,也要有追求卓越的韧劲,更要有赢得信赖的真诚。虽然在中储棉公司只工作了短短30个月,但这段经历让我难以忘怀。
心态平宁 追求卓越
世间风景万千,只在那俊俏嶙峋之间,金秋红叶满地,必是那四季修行之功。
人是需要存有感恩之心的。社会给予我们太多的荣誉,应该有所回报。因此我先后不计报酬地担任了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兼职客座导师。我用“一种态度、三点体会和六点做法”来定位我的校外导师职责,用“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来勉励这份光荣使命,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也荣获了优秀客座导师称号。
2013年,我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及大陆实业界的双重代表身份,参加了由中国会计学会等单位组织的海峡两岸5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暨现代会计论坛,并作了题为“基于管理会计框架下的大陆企业全面预算和绩效考核”的主题演讲,受到了与会学者、专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在煤炭行业下行形势最严峻的2015年,我作为国管局推荐的、包括所有中央企业在内的中央在京单位会计人员的唯一代表,荣获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2016年,经中煤集团推荐,我又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按照集团董事长的话说,我至少是中煤集团财务领域获此待遇的第一人。
在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方面,我编著出版了《建造合同实务》,基本上填补了建造合同会计准则在实务应用方面的空白,还得到了时任财政部会计司领导的高度赞赏并亲自作序;独立完成了“煤炭建筑企业价值管理探索与实践”课题,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可以说,我一直在煤炭行业、棉花储备行业、建筑行业的财务会计领域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作为一名集团级财务负责人,我认为,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都需要有一颗真诚待人之心,一份勇担重任之志,一种协调沟通之能,一种精益创新之责。
未来我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做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一个忠诚事业的人,一个善待社会的人。
责任编辑 王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