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政部2015年5月印发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海关总署作为中央部门,近年来根据《海关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海关系统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海关系统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经验
(一)印发《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海关绩效管理工作
海关总署2014年印发的《改革方案》总体规划了海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确定了“事前预算分配与事后绩效评价结果高度关联的管理回路”的改革思路,建立了“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形成以绩效目标管理为导向的事前预算分配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依托的事中预算执行监控机制,以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为核心的事后预算监督机制”的“三位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20项改革任务中涉及绩效目标管理的有3项,包括健全绩效目标编报标准体系,使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编报同步;制定绩效目标评审标准,使绩效目标审批与预算审批相衔接;建立健全海关项目库,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滚动规划管理改革相融合。
(二)建立健全制度,为海关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根...
财政部2015年5月印发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海关总署作为中央部门,近年来根据《海关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海关系统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海关系统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经验
(一)印发《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海关绩效管理工作
海关总署2014年印发的《改革方案》总体规划了海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确定了“事前预算分配与事后绩效评价结果高度关联的管理回路”的改革思路,建立了“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形成以绩效目标管理为导向的事前预算分配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依托的事中预算执行监控机制,以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为核心的事后预算监督机制”的“三位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确定的20项改革任务中涉及绩效目标管理的有3项,包括健全绩效目标编报标准体系,使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编报同步;制定绩效目标评审标准,使绩效目标审批与预算审批相衔接;建立健全海关项目库,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滚动规划管理改革相融合。
(二)建立健全制度,为海关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海关实际,海关总署先后制定下发了《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办法》、《海关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海关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以及《海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则》,以规范海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程序和操作。特别是《海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则》中的《海关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评分表》,通过统一的申报模板、评审规则,提高了绩效目标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比性,促进了预算执行单位对绩效目标的细化分解和层层落实,提升了预算执行单位的绩效主体责任。
(三)建设财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为海关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海关总署运用大数据理念,自主研究开发了海关财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采集12个不同财务信息系统和海关业务统计系统数据,对数据进行集成、挖掘和分析,形成关键绩效指标(KPI)21个、常用指标56个、展示图表170张,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指标智能分析、风险可视预警”的财务数据管理模式,动态呈现各海关单位预算执行及财务管理状况,为领导决策和财务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建立绩效目标编制模板和指标库,制定操作指南,为海关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提供规范标准
海关总署财务部门协同业务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预算项目,按照财政部要求并结合项目特点,建立了共计26类项目的绩效目标编制模版和绩效指标库。各海关单位参考总署模板和指标库,结合本单位项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填报本单位二级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针对具体项目特点增加设计绩效指标,并逐步建立本单位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的绩效指标库。同时,海关总署制定了《海关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制和绩效指标设定操作指南》,以规范各海关单位编制绩效目标、设定绩效指标和建立本单位绩效指标库,提升海关绩效目标编制质量。
(五)推进绩效目标评审结果运用,促使海关绩效管理关口前移
海关总署将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评审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项目绩效目标评审结果为优(评分制为90分以上)的项目予以重点保障,对评审结果为良(评分制为80分以上、90分以下)的项目根据财力许可予以安排,评审结果为良以下(评分制为80分以下)的一律不得进入项目库安排预算。海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重事后绩效评价向重事前绩效目标管理转变,实现了工作规划和预算资金的有效衔接和转变,使后续事中跟踪、事后评价有据可依,有目标可循。
(六)稳步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实现海关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
在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海关系统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资金规模达到本部门项目支出规模的45.75%,且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绩效目标随部门预算一并批复至基层海关单位。为适应中长期财政规划和三年滚动预算编制改革,在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海关总署对2016年海关部门预算的所有单位、2600多个项目组织了绩效目标编报和审核,将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入库的依据,实现了海关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
《海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则》是在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之前制定的,并在部门预算中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试点,笔者建议应根据《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结合前期海关工作实践,及时修订完善《海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则》,并尽快制定出台《海关预算管理规程》。
二、海关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虽然海关总署通过推动实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使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理念得到了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目的性、规范性得到了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海关系统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一)建立健全制度,推进绩效目标与预算管理的融合
《海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则》是在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之前制定的,并在部门预算中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试点,笔者建议应根据《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结合前期海关工作实践,及时修订完善《海关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规则》,并尽快制定出台《海关预算管理规程》。《海关预算管理规程》是海关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全过程的工作实施管理规程,其中应包括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审核的工作流程、程序、要求等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内容,通过在制度上明确绩效目标管理嵌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从预算申请、执行、完成的全过程绩效约束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指标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绩效目标质量
由于海关系统为垂管部门,系统内单位多、级次多、项目多,所以有些项目绩效指标或对预期效益描述不足,或难以量化评判目标实现程度,或与业务联系不够紧密。此外,新增项目缺少绩效目标指标和标准,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不够明确、细化,目标或大而空、缺乏充分论证或不够完整具体。因此,笔者建议应根据目前海关总署已初步建立的总署二级项目的绩效目标模板和指标库,一是对总署指标库进行不断完善优化,会同业务部门结合业务发展对指标进行优化,提高指标的关联性、可实现性,请外部绩效专家提供专业服务,提高指标设置的规范性并细化量化程度,突出关键指标。二是指导各海关单位有效使用总署指标库,逐步建立本单位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的绩效指标库。各单位可参考总署指标库,结合本单位项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填报本单位二级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也可针对具体项目特点增加设计绩效指标。三是进一步收集各指标的历史数据、行业数据、计划数据,形成准确的绩效标准,为设立具体绩效指标值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绩效目标管理效能
目前,虽然海关财务绩效管理系统的数据仓库、汇总分析展示功能基本建立,但尚未建立项目绩效管理实务操作功能,并且尚未完全实现取数自动化,系统在编制审核年度绩效目标时还不能实现批量导入功能,仍需大量手工劳动。因此,笔者建议,一是应充分利用海关财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现有功能、各项指标和数据,为绩效目标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启动海关财务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开发工程。首先要尽快将项目事前绩效目标编制审核、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和运用评价结果的全过程绩效实务实现信息系统操作,以规范绩效管理工作,减少简单重复的人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结合绩效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系统的各项指标,特别是与绩效目标和指标有关的指标,并逐步实现项目通用指标标准的系统自动生成。
(本文第一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三期学员)
责任编辑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