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苏州作为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其服务外包业迅速蓬勃发展起来,起步较晚的财务外包业在苏州市政府的重视下也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机构,加速了苏州财务外包企业的集聚,为苏州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的对接方法
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是通过政府牵头,行业参与,搭建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吸纳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担保机构等专业机构,承接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外包业务。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做账及报税等后续业务,因此自贸区企业对代理记账服务、代理税务申报、税务咨询、财务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这对苏州财务外包发展而言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契机。为此,苏州通过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会计服务外包基地的统筹工作,并与上海自贸区合作,成立专门对接入驻上海自贸区企业的财务外包服务平台(见图1),承接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的财务外包业务,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主要对接上海自...
近年来,苏州作为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其服务外包业迅速蓬勃发展起来,起步较晚的财务外包业在苏州市政府的重视下也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机构,加速了苏州财务外包企业的集聚,为苏州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的对接方法
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是通过政府牵头,行业参与,搭建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吸纳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担保机构等专业机构,承接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外包业务。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做账及报税等后续业务,因此自贸区企业对代理记账服务、代理税务申报、税务咨询、财务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这对苏州财务外包发展而言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契机。为此,苏州通过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会计服务外包基地的统筹工作,并与上海自贸区合作,成立专门对接入驻上海自贸区企业的财务外包服务平台(见图1),承接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的财务外包业务,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主要对接上海自贸区内的中小型企业。
苏州工作小组负责搭建会计服务外包网络平台,吸纳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担保机构、投资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同时吸引自贸区内的中小型企业入驻平台,将财务业务外包给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此外,通过将地方注协和高等院校纳入平台,可以为财务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及后续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时,由于苏州-上海自贸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针对上海自贸区政策的特殊性,需要专门进行研究剖析,高等院校连同其他专业机构能够提供理论研究,为企业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上海自贸区工作小组负责协助会计服务外包基地进行前期宣传和业务推广活动,主要包括自贸区最新政策、规定以及信息的传递和解读,通过建立日常联系和对接机制,帮助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在第一时间掌握自贸区最新动态,及时了解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变动,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对新政策和新规定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掌握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让企业可以充分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政策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服务。同时,苏州和上海自贸区双方可以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就苏州-上海自贸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交流、沟通和信息互换。这里提到的“入驻”是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将企业和专业机构纳入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将企业对财务外包的需求与财务外包机构的专业服务供给相连结,为供需双方构建一个沟通渠道。
此外,苏州-上海自贸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还针对自贸区内的新设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公司秘书”服务,为企业承担财务顾问的角色,为企业设计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提供股权结构设计以及内部控制程序设计与评估服务;为企业承担税务顾问的角色,提供税务筹划及审计服务。针对自贸区内成长期的企业,基地为企业提供独立财务顾问的角色,在企业引进投资者时参与谈判,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利用基地平台中介机构的业务资源,为企业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并为企业提供股份制改革重组方案。针对自贸区内成熟期的企业,基地为企业提供内部管理流程评估、流程再造咨询服务,对拟投资企业提供财务尽职调查、资信调查服务和估值服务,以及并购重组咨询,设计融资方案,对拟上市企业进行会计、内控和法律方面的辅导。

二、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是经验优势。苏州财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良好。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在苏州发展势头较好,截至2014年底,示范基地吸纳的专业服务机构达200多家,从业人员超1500人,收入保持2位数增长。可见,无论在基地规划、设计、建设,还是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引进、入驻、业务推广及业务范围创新等方面,基地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一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苏州非常注重财务外包的业务创新,努力向财务外包中高端业务领域延展。例如,2012年,苏州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将企业社保缴交稽核、转让定价咨询及企业内审外包作为创新业务进行试点。这些探索的过程能够为苏州和上海共同构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基地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是成本优势。无论在企业经营成本还是个人生活成本上,苏州都明显低于上海。从企业追求利润角度出发,财务服务专业机构及各类企业在苏州的经营压力更小;从个人角度出发,苏州生活压力较小,拥有适宜的人居综合环境,能够吸引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和人才引进。因此,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由苏州构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更具成本竞争优势。
三是政府支持力度大。苏州政府非常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财务外包作为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获得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苏州政府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提供了许多政策扶持,为入驻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研发奖励,培训补助,人才扶持,税收优惠等。如果能将这些政策移植到苏州-上海自贸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将释放出一系列政策利好,为促进基地快速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劣势分析
一是缺乏处理高端业务的经验。苏州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起步较早,业务范围广泛并逐步涉足高端业务活动,但总体而言,高端业务比重仍然较低。因此在高端业务方面难以为对接上海自贸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提供经验,容易造成基地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持久生命力。
二是缺乏高端专业人才。在财务专业人才方面,苏州虽然储备较为丰富,但高端人才占比较少,同时由于自贸区的“虹吸效应”,上海凭借其较高的薪资水平和较好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吸引力上将更具优势,这可能造成苏州为数不多的高端财务外包人才流失,对基地的建设和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随着入驻自贸区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对财务外包业务的需求也将不断深化,必将涉及高端业务,如果高端人才供给不足,会使接包能力落后于实际需求,将制约基地的发展空间。
三、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模式的未来发展思路
(一)合理规划自身定位,与上海错位发展
苏州应充分研究上海自贸区的实施细则,科学、合理地预测和分析自贸区后续发展趋势,发挥自身财务外包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适时规避风险,率先错位打造次区域财务中心,形成低中高端、离在岸协同发展的局面。苏州应与上海形成错位发展,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形成“金融上海,财务苏州”的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和联系,科学规划并统筹基地建设,依托于自贸区的深度合作,承接上海自贸区的财务外包业务。
(二)充分发挥经验和成本优势,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
在苏州-上海自贸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建设过程中,苏州应充分利用之前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经验,优化设计方案,改进不足或缺陷,进行业务宣传、推广以及品牌建设,以吸引入驻自贸区的企业将财务业务外包给会计服务外包基地。与上海相比,苏州在营运成本、人力成本和生活成本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以2014年数据为例,上海地区年均薪酬水平47710元,年人均消费支出30520元;而苏州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年人均消费支出24920元,分别为上海的83.38%和81.65%。因此苏州要发挥兼具优越的地缘区位与较低综合成本的互嵌优势,以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的财务外包业务。
(三)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对接高端业务
面对上海自贸区人才“虹吸效应”带来的冲击,苏州应重视并积极推进吸引外部人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苏州应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会计服务外包基地与高等院校及地方注协的合作,开展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端财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发挥政策支持作用,财务外包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服务外包园区要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外包行业协会应做好沟通桥梁的角色。最终构建成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财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园区、外包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形成的“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SJD606>和苏州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2014LX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