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专注于学术研究的会计学术硕士比较,MPAcc目标定位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会计人才,因此,其实务导向要求更强。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更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会计问题,从而更能培养学生实务导向的能力。因而,各教育单位在MPAcc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
(一)案例研究方法贯穿整个MPAcc教育过程
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案例研究方法引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实践表明,一方面,将案例教学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实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升华,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会计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案例评价没有标准可言,面对新情况时会无所适从。
在学生论文撰写阶段,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硕士论文。由于会计业务实践中存在较多鲜活的案例,用以构建理论为目标的案例研究来指导学生撰写硕士论文,学生更容易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规范的案例研究要求在论文开始阶段就明确:(1)要提出或验证什么理论。(2)明确研究对象或要素。(3)明确研究侧重点。(4)从时间维度来细化研究过去、现在和未...
与专注于学术研究的会计学术硕士比较,MPAcc目标定位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会计人才,因此,其实务导向要求更强。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更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会计问题,从而更能培养学生实务导向的能力。因而,各教育单位在MPAcc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
(一)案例研究方法贯穿整个MPAcc教育过程
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案例研究方法引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实践表明,一方面,将案例教学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实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升华,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理解会计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案例评价没有标准可言,面对新情况时会无所适从。
在学生论文撰写阶段,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硕士论文。由于会计业务实践中存在较多鲜活的案例,用以构建理论为目标的案例研究来指导学生撰写硕士论文,学生更容易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规范的案例研究要求在论文开始阶段就明确:(1)要提出或验证什么理论。(2)明确研究对象或要素。(3)明确研究侧重点。(4)从时间维度来细化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这可避免学生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大幅度修改论文框架,既节省时间,又能保证质量。
(二)案例的选择、立意和研究价值
1.案例的选择。在案例选择时,依据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选择标准。首先,如果案例用于教学目的,主要依据是研究问题的有趣性和独特性。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只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没有统一,因此教师理应依据全球统一性和中国特色将教学案例分为4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某一类案例向学生讲授:(1)普适案例。这类案例采用西方主流方法进行案例研究,虽然在中国进行但不含中国情景,案例是去情景化的,在全球具有普遍适用性。(2)验证性案例。这类案例研究采用西方理论,验证其在中国情景下的适用性。(3)拓展式案例。这类案例选择中西方都存在的问题,也采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但解释机制是基于本土的理论拓展了西方的理论。(4)中国特色案例。这类案例只选择中国特有的现象进行研究,采用中国本土理论来分析案例。为了使案例教学在MPAcc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学案例分成A、B、C三部分:A部分介绍案例需要关注哪些问题;B部分介绍案例的相关情况;C部分介绍案例的结论。其次,如果案例用于论文研究,案例的选择标准是信度和外部效度。信度是指研究者遵循同样的步骤和标准,都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外部效度指某一案例或多例研究归纳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其他案例研究中。
2.案例的立意。主要考虑研究什么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能解释或解决现有案例尚未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对同一问题予以新的解释,同时考虑相关会计主题立意的创新性。创新性是相对现有的同类有代表性案例或者以前没有人研究的案例比较而言的,用以衬托案例的新意所在。
3.案例研究价值。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问题解决式案例,这类案例的贡献是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类是理论贡献的案例,这类案例的价值是归纳提出一个新理论,或补充完善现有理论,或验证了理论,或批评现有理论,或兼而有之。第三类是通过案例阐述不同理论对相同案例的不同观点争议,展示财务会计价值观的多元性,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多面性和理论的多样性。
(三)案例研究的设计
(四)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注意事项
1.MPAcc案例研究不能将案例作为样本来推断总体特征。在统计研究中,统计分析依据的是“统计性归纳”,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总体特征,而在案例研究中,其依据是“分析性归纳”,即研究者从一系列研究结果中总结出更具概括性的理论。但归纳的理论必须接受检验,即得出的理论结果能在其他案例中进行复制且得到同样结果,只有进行了复制的过程,研究结果的效度才被认可。
2.案例研究的写作主体框架具有多样性。可以采用“案例现状描述→问题分析→成因解释→对策讨论”的传统套路写法,也可以采用“理论基础→案例介绍→理论分析→对策或结论”的模式,还可以应用“案例介绍→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交锋→理论困境或出路”的方法,只要能实现案例教学或案例论文研究的目的均可。
3.避免MPAcc案例研究中理论和案例两张皮脱节。案例研究中,理论应能引导学生关注要研究的问题,不偏向与研究无关的东西。同时,理论能指导学生去哪里寻找相关证据。无论案例用于教学还是论文撰写,案例中必须能找到会计理论的踪影,不能仅将会计理论基础当成案例中的摆设。
4.案例研究撰写要做好授权或者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防止案例涉及单位提起侵权或泄密等诉讼事项发生,尤其是实地调查的案例更要做好知识产权的管理。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