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收到《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7期,我倍感惊喜,因为从中获悉一个重大信息:《财务与会计》将于2015年吸收合并《财务与会计》(理财版)的内容,由月刊改为全彩半月刊,同时创办学术刊物《财务研究》。这是《财务与会计》和广大财会人员的大事和喜事。作为《财务与会计》多年来的读者和作者,也想借改刊之际说说自己和《财务与会计》的故事。
初识《财务与会计》是1983年。那年我考入曲靖地区财贸中专学校,学的是商业会计专业。我在学校的阅览室第一次看到《财务与会计》就被她朴实无华的外表和内容所吸引。那时财会类的期刊及书籍还比较少,《财务与会计》就成为我主要的课外读物。为了能够独自拥有一本《财务与会计》,对她所刊登的内容进行通读和细读,我自费订了1984年全年的《财务与会计》。之后,每期杂志到手,我都从头看到尾,重要的内容还抄录下来,由此积累了不少财会方面的知识。我的毕业论文能顺利过关并被评为优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务与会计》。后来我参加工作了,一遇到难题,就请教《财务与会计》这位“老师”,那时的“理财广场”、“工作研究”、“经验点滴”栏目所刊登的内容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财务与会计》的文章看得多了,也...
收到《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7期,我倍感惊喜,因为从中获悉一个重大信息:《财务与会计》将于2015年吸收合并《财务与会计》(理财版)的内容,由月刊改为全彩半月刊,同时创办学术刊物《财务研究》。这是《财务与会计》和广大财会人员的大事和喜事。作为《财务与会计》多年来的读者和作者,也想借改刊之际说说自己和《财务与会计》的故事。
初识《财务与会计》是1983年。那年我考入曲靖地区财贸中专学校,学的是商业会计专业。我在学校的阅览室第一次看到《财务与会计》就被她朴实无华的外表和内容所吸引。那时财会类的期刊及书籍还比较少,《财务与会计》就成为我主要的课外读物。为了能够独自拥有一本《财务与会计》,对她所刊登的内容进行通读和细读,我自费订了1984年全年的《财务与会计》。之后,每期杂志到手,我都从头看到尾,重要的内容还抄录下来,由此积累了不少财会方面的知识。我的毕业论文能顺利过关并被评为优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务与会计》。后来我参加工作了,一遇到难题,就请教《财务与会计》这位“老师”,那时的“理财广场”、“工作研究”、“经验点滴”栏目所刊登的内容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财务与会计》的文章看得多了,也就有了一定的积淀,特别是一些反映基层会计人生活的文章,对我的触动和启发很大,我也萌生了写文章与他人交流的想法。因此,我以我的师傅——一位两袖清风、为会计工作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为素材,写了一篇文章投给《财务与会计》。一个月之后,就收到了责任编辑的来信及所附的详细修改意见。在经过反复沟通及责任编辑的几次修改后,这篇文章最终以《两代会计人》为题在《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2期发表。拿到这一期杂志后,我和师傅都很激动,也很感动,因为,是《财务与会计》给了我们基层会计人一个倾吐心声的园地,也是《财务与会计》才能够有机会让“师傅”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会计形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该文的发表给了我充分的自信和莫大的鼓励,我自此踏上了写作之路,之后在《财务与会计》和其他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我的财会理论水平一年一个台阶,由此也得到了一些荣誉,由主管会计升为财务主管、被市会计学会选为常务理事等。
出于对《财务与会计》的喜爱,我收藏了历年的《财务与会计》合订本,每当工作之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翻翻《财务与会计》,那种感觉就像与老朋友在做倾心交谈。值此改刊之际,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一是期盼改刊后的《财务与会计》不管从形式到内容都突出一个“新”字。在形式方面,既然是全彩半月刊,就应突出“彩”的特点,让刊物变得更好看、更时尚。可以以补空的形式在文中多配发一些图片,比如摄影作品、书法甚至诗歌等。在内容方面,不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等有关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内容都可以纳入,让不同行业的财会人员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看的内容。
二是期盼会计人文方面的文章再多一点。“会计人物”、“会计人语”及举办的各种征文活动,因其接“地气”,受到广大基层会计人的关注和喜爱,但翻看近几年的杂志,“会计人物”宣传得比较少,“会计人语”栏目所刊发的文章不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比较单一。期盼改版后的《财务与会计》加大对这些栏目的建设力度,继续加强会计文化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基层会计人的需求。
三是期盼《财务与会计》走进千家万户。对于我们这些位处边缘地区的读者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喜爱《财务与会计》,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看《财务与会计》,一般的财会人员对《财务与会计》了解得较少,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本刊物。如今交通和网络都很发达,要让想看《财务与会计》的人都能看到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期盼未来的《财务与会计》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个会计人的心里。
我相信,凭借扎实的办刊功底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还有一个勤勉敬业、讲求奉献的编辑团队,未来的《财务与会计》一定会越来越好看,也会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