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听到《财务与会计》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大踏步走上服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康庄大道”的消息,我无比激动。
也许我这个年纪的读者会羡慕我多次参加《财务与会计》的“读者座谈会”,会羡慕我几乎熟悉《财务与会计》的每一位编辑,还有我内心曾引以为自豪的多次获得《财务与会计》优秀作者以及征文奖励等,但更令我骄傲的是我在《财务与会计》单独或合作发表的数十篇文章。我为《财务与会计》的可持续发展鼓与呼,为她坚持不收费和坚持服务作者、服务读者、服务理论与实务的实干精神感动。
我发表的文章可以见证:我和《财务与会计》一起成长。翻出我在《财务与会计》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感慨万千。那时我的文笔还显稚嫩,对写文章这个“活计”还比较生疏。在责任编辑的审阅、修改、沟通和校正之下,处女作才得以羞答答地面世。后来由于从事大学教研工作,和《财务与会计》的交往和合作不断增多。《财务与会计》(理财版)创刊后,我参与策划并组织多期专题。我可以自豪地说,在申报副教授时的科研成果里面,多数文章是在《财务与会计》上发表的。
办刊宗旨塑造了杂志的灵魂。即将面世的《财务研究》以“面向财会教学与科研人员”为办刊宗旨可谓一个务实的...
听到《财务与会计》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大踏步走上服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康庄大道”的消息,我无比激动。
也许我这个年纪的读者会羡慕我多次参加《财务与会计》的“读者座谈会”,会羡慕我几乎熟悉《财务与会计》的每一位编辑,还有我内心曾引以为自豪的多次获得《财务与会计》优秀作者以及征文奖励等,但更令我骄傲的是我在《财务与会计》单独或合作发表的数十篇文章。我为《财务与会计》的可持续发展鼓与呼,为她坚持不收费和坚持服务作者、服务读者、服务理论与实务的实干精神感动。
我发表的文章可以见证:我和《财务与会计》一起成长。翻出我在《财务与会计》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感慨万千。那时我的文笔还显稚嫩,对写文章这个“活计”还比较生疏。在责任编辑的审阅、修改、沟通和校正之下,处女作才得以羞答答地面世。后来由于从事大学教研工作,和《财务与会计》的交往和合作不断增多。《财务与会计》(理财版)创刊后,我参与策划并组织多期专题。我可以自豪地说,在申报副教授时的科研成果里面,多数文章是在《财务与会计》上发表的。
办刊宗旨塑造了杂志的灵魂。即将面世的《财务研究》以“面向财会教学与科研人员”为办刊宗旨可谓一个务实的定位。在当前,财务、会计类学术杂志面临的基本矛盾是广大财会教学、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学术论文发表需求与稀缺的出版资源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好的文章难以通过冗长的审稿渠道和读者见面,另一方面一些品质低下的“付费”稿夹杂在学术刊物的扉页。希望《财务研究》的面世能够让广大的教学科研人员有“久旱逢甘霖”般的惊喜。
《财务研究》倡导“促进财务学术交流,推动财务理论创新和财务学科建设”是远见之举。目前的学术交流机制和方式还较为陈旧,财务理论和学科建设还处在照搬欧美等国外商学院成熟模型的阶段。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亟待总结和推广,故创办《财务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之举。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财务学术交流日益繁荣的今天,无论是研究人员数量、研究选题和研究目的的多元化,还是社会对学术研究的关注度都远远超过20年前,但传统的学术出版还存在过度拘泥于纸质媒介、刊登学术论文数量少、传播速度慢、效率低等不足之处。建议《财务研究》采用全新的思维,重视互联网及移动平台,以电子媒体为辅助增加学术论文传播的信息量,举办虚拟的学术论坛、沙龙等,使得真正有思想、能解决问题的文章得到广泛传播。■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