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是1982年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算是“十年动乱”后较早上学读书、较早接受会计高等教育的那批人中的一个。从进入大学学习会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当时本科毕业生是稀缺人才,可以担任高校教师),也有32年。30多年来,我与很多人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着,不敢懈怠,不曾停歇。幸运的是,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从努力中获取了快乐,也领悟到一些道理。
我对几乎所有的会计、财务管理问题都感兴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表第一篇论文始,做过会计基本理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实务、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教育、会计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论文,出版了11本专著(译著)、20余本教材和其他专业书籍,也获得过若干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科研与教学中,我感到要深入理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必须了解它们的历史(以下简称会计史)。因为今天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从昨天演变过来的,是历史的进化与延续,不了解历史,就难以理解和把握今天,不理解和把握今天,当然也就无法预测将来。这可以举出很多例证。例如,我国当前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模式,一些人特别是...
我是1982年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算是“十年动乱”后较早上学读书、较早接受会计高等教育的那批人中的一个。从进入大学学习会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当时本科毕业生是稀缺人才,可以担任高校教师),也有32年。30多年来,我与很多人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着,不敢懈怠,不曾停歇。幸运的是,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从努力中获取了快乐,也领悟到一些道理。
我对几乎所有的会计、财务管理问题都感兴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表第一篇论文始,做过会计基本理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实务、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教育、会计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论文,出版了11本专著(译著)、20余本教材和其他专业书籍,也获得过若干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科研与教学中,我感到要深入理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必须了解它们的历史(以下简称会计史)。因为今天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从昨天演变过来的,是历史的进化与延续,不了解历史,就难以理解和把握今天,不理解和把握今天,当然也就无法预测将来。这可以举出很多例证。例如,我国当前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模式,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没有必要,不如及早将准则与制度合并,利落省事。殊不知如今的会计规范模式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是由计划经济管理下的会计一步步转变而来的,改变它需循序渐进,更要与企业改革、市场改革同步而行,由不得人们的主观意愿。再有,今天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中国的、国际的)之所以如此,也是从以前一点一点地发展过来,不是单由着哪个人或哪个群体的喜恶而形成的。至于今天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规章,则更要顾及历史情况,“瞻前顾后”,考虑与过去的衔接和对未来的影响。
历史的研究除了能够解释现实为什么会是这样,还能够通过总结会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索、揭示会计的发展规律,并以历史规律为现实提供参考与指南。在改革不断深入、难题不断涌现的今天,特别需要很好地吸取以往的教训,避免重犯本该避免的历史错误;同时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作法。世界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德在论述会计历史研究对现实的作用时曾说:“会计人员对会计史感兴趣,与其说是出于学术上的需要,毋宁说是出于实际的需要。他们想了解会计职业的过去,常常是因为它影响到他们本人的现在和未来。”这话说得挺到位!
历史研究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的先导,对任何理论的研究都不可能脱离对历史的考察,对于任何现实事件的认识都必须首先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这对于会计学科同样如此。比如,关于会计目标理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理论、会计确认与计量等理论的研究,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公允价值、报表披露形式等种种会计实务的研究,无一不是建立在相关历史考察与分析基础之上的。
此外,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本身就包括会计思想史或学说史。凡一门成熟的学科必然有其历史的研究和学说,否则这门学科就是“初来乍到”。拿经济学来说,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思想史)历来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经济学会是个什么样子。

本着这样的认识,多年来我倾力于会计史的研究,这也成为我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中国古代会计史研究方面,我曾数次赴四川自贡地区调研当地的井盐会计历史资料,提出了中国古代、近代会计的若干问题,如对龙门账、三脚账和四脚账、近代企业权益会计、近代企业成本核算、近代企业会计组织的个人认识,并数次将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上。在中国近现代会计史研究方面,我着重疏理新中国企业会计发展的脉络,求证新中国会计发展的史实,研究企业会计发展与企业改革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与社会演进的关系、新中国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一些专著,也承担了一些与此有关的国家社科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我认为,今后应该更加重视近现代会计史的研究,总结近现代会计发展的经验,为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改革提供更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会计史研究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学会了横向、纵向比较地分析各种现象,思考问题也更为全面、理性。这种思维方式又往往能使我从会计史研究中得到新的启发,为其他方面的会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会计史研究使我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享受历史知识带来的快乐,它不仅是我的专业工作,更是我的兴趣爱好。前苏联会计史学家在与别人交流研究会计史的感受时说过一段很酷的话:“……科学史还有益于我们自身,它带来了快乐,仿佛延长了我们的寿命。即使您能活100岁,这也太短暂了。人们总是希望活得更长一些,同哥伦布相识,与苏格拉底交谈,以确定人们,尤其会计师们总的状况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了。历史能够使我们做到这一点。”于我心有戚戚焉。■
责任编辑 鲍双双
作者简介
付磊,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管理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会计理论、财务管理实务、会计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译著11部;完成或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及与大型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