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国医院药品管理仍沿用传统的库存管理办法,虽然采用了信息技术,但仍存在管理低效的问题。此外,我国医院药品流通环节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缺乏统筹规划,也导致医院库存成本增大。笔者认为,基于供应链的药品管理模式,可使医院从成本、质量、服务和配送(TQCS)方面全方位提升药品管理水平。
(一)我国医院药品管理现状
1.医院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以及医院内部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基础信息平台尚未搭建完备以致信息传递不畅。医院大库与二级库(药房)之间不能相互查询库存、效期等信息,库存间不透明,信息不畅通;医生开立医嘱时只能看到系统中有无药品,无法查询库存数量;医院多个软件系统不能实现有效的集成,难以达到信息共享。
2.药品供给效率有待提高。一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药品采购决策缺乏足够的支持,各库房保管员在制订采购计划时一般根据二级库请领情况依靠经验调整HIS中采购计划的最大量与最小量,这种单纯依靠经验的方法有一定的主观性,误差较大,难以做到对药品及时、精确的采购;另一方面,药品从需求计划、订单下达到入库等工作都由医院完成,分散了医院职能,降低了供应效率。
3.药品占...
目前,我国医院药品管理仍沿用传统的库存管理办法,虽然采用了信息技术,但仍存在管理低效的问题。此外,我国医院药品流通环节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缺乏统筹规划,也导致医院库存成本增大。笔者认为,基于供应链的药品管理模式,可使医院从成本、质量、服务和配送(TQCS)方面全方位提升药品管理水平。
(一)我国医院药品管理现状
1.医院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以及医院内部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基础信息平台尚未搭建完备以致信息传递不畅。医院大库与二级库(药房)之间不能相互查询库存、效期等信息,库存间不透明,信息不畅通;医生开立医嘱时只能看到系统中有无药品,无法查询库存数量;医院多个软件系统不能实现有效的集成,难以达到信息共享。
2.药品供给效率有待提高。一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药品采购决策缺乏足够的支持,各库房保管员在制订采购计划时一般根据二级库请领情况依靠经验调整HIS中采购计划的最大量与最小量,这种单纯依靠经验的方法有一定的主观性,误差较大,难以做到对药品及时、精确的采购;另一方面,药品从需求计划、订单下达到入库等工作都由医院完成,分散了医院职能,降低了供应效率。
3.药品占用的库房、人力、资金等资源较多。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医院平均库存周转天数超过34天,有些医院甚至长达3个月。库存过多、周转较慢、资金占用成本高、库房空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等问题,增加了药品管理的运营总成本。
4.无法对药品质量水平进行有效辨识和跟踪。使用手工手段对药品质量进行识别,效率较低,同时没有一套软件系统对药品进入医院这一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一旦药品出现质量问题,向上难以溯源到供应商,向下难以追踪到最终患者。
此外,除了药品内部管理存在的缺陷,药品流通过程中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导致医院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效益的损失。
(二)基于供应链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我国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重构供应链,优化医院的药品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构建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子模块:(1)供应链管理模块。实现大型医院药品集中目录、集中供应商、集中采购管理以及医院内各库房之间的药品调度。同时基于医院药品消耗和库存信息进行订单预测与自动补货以优化医院药品库存。(2)医院药库管理模块。实现医院药库的验收、上架,库内调整、盘点养护,出库拣货、出库复核等信息系统及RF条码枪的辅助作业;通过精细化货位管理、条码技术、批次管理以及作业流程的优化提高库存精确度、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3)医院药房管理系统。实现医院各药房的验收、上架,库内调整、盘点养护,发药、退药等信息系统及RF条码枪辅助作业。对于不同类型药房如门诊、住院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并与分包机、发药机等自动化设备集成,以实现管理精细化与作业效率的最佳。
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式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搭建医院供应链信息平台,整合多方信息流。为了消除医院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物料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之间以及医院内部联系之间的障碍,可通过建立医院内部的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和医院外部的区域配送中心来实现药品流通的协同和通畅。医院内部的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基于较为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和精细化管理手段,致力于将院内药品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趋于合理化,将医院内部管理流程标准化,从而帮助医院降低为药品物流管理、药房管理、质量管理等所支付的成本与精力,让药师们从繁杂的药品管理中脱离出来为临床药学服务。医院外部的区域配送中心致力于协调本区域内的各家医院和药房的订单需求,以实现药品准确、及时配送。
2.集中采购配送,提高保供效率。在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设计中,导入供应链订单预测及自动补货以辅助采购管理,医院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平台对需求进行汇总,按库存水平和需求预测生成采购计划,经医院内部审批后,形成采购订单,发送给医药公司。制药厂和医药公司将药品配送至区域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对药品进行分拣、合并,集中配送,以减少配送的空载率。对于应急药品需求,可由运营中心即时向供应商订货,并采用实时生产系统(JIT)配送方式。此外,将药品物流业务外包,即把与药品相关的进、调、存等所有物流管理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打理。由此,医院可节省原有药品管理上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各项成本,从而保证药品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药品的供应效率。
3.全程质量跟踪,保障药品质量。使用条码技术,借助药品仓储管理(WMS)平台和住院发药系统,实现药品从采购入库到发放至病人手中全过程的无缝监管。具体做法是:从供应商开始,要求供应商送货时提供配送单元的条码(SSCC码),这些条码将与单元内药品批号效期绑定,入库时通过扫码信息系统可以快速获取这些信息,并在上架时实现货位与药品信息的绑定,系统同时记录该批货物的来源、入库日期以及存放的位置。医院内货物调拨时使用SSCC码,发药时系统将准确提示拣货的位置,并通过扫描货位码进行核对后才能发出。这样系统可以随时呈现医院每一品规批次的进货来源、进货日期、库存数量位置以及发药的库房、发药日期和去向,实现药品的追踪和溯源,加强对药品的全过程监控,从而保障药品质量。
4.优化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对大库及二级库(药房)进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改造,药品货架重新布局,增设多层货架,合理设置药品货位,实行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一方面,内部设置直配药房,对一级库常备库存中属于结构优化的品种,采取供应商储备的方式,对二级库品种采取供应商直接配送的方式。由此医院不必再设立大型药库,减少了医院的药房管理费用,加快了库存周转。另一方面,利用库存上下限管理和信息统计分析等功能及时对一、二级库的库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遇到库存不足、库存过多、库存为零、季节变化、临床用药变化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均能通过不同形式给予分析、提示或报警,为管理人员迅速做出处理决策提供帮助,从而能更加合理地对药品库存进行实时调控,提升库存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