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中原石油勘探局(以下简称勘探局)在推动国际业务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助推和保障作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境外业务财务管理模式。
(一)境外业务财务管理统一化、集约化
勘探局于2001年将6个分散设立的涉外管理部门全部整合到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外经贸公司),代表油田对国际项目和进出口贸易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以外经贸公司为国际业务管理层、境外分公司和专业化公司为项目执行层、专业化公司派出的施工队伍为现场作业体的三级管理体系。勘探局财务工作按照国际业务集中管理体制的要求,推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创建,逐步实现了“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人员管理。外经贸公司设立财务部,对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国际项目财务人员均由外经贸公司统一委派。对财务主管实行定期岗位交流,对业务经办人员实行定期回国轮班。
二是统一资金调度。国际项目银行账户由外经贸公司统一管理,各境外分公司没有资金调度权和拆借权,资金的调度必须经勘探局财务资产处和外经贸公司下达书面指令。
三是统一会计核算。根据项目所在国会计准则、税收法规和业主的要求,外经贸公司对每个国际项目外账设置严格审查,对重要...
近年来,中原石油勘探局(以下简称勘探局)在推动国际业务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助推和保障作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境外业务财务管理模式。
(一)境外业务财务管理统一化、集约化
勘探局于2001年将6个分散设立的涉外管理部门全部整合到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外经贸公司),代表油田对国际项目和进出口贸易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以外经贸公司为国际业务管理层、境外分公司和专业化公司为项目执行层、专业化公司派出的施工队伍为现场作业体的三级管理体系。勘探局财务工作按照国际业务集中管理体制的要求,推进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创建,逐步实现了“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人员管理。外经贸公司设立财务部,对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国际项目财务人员均由外经贸公司统一委派。对财务主管实行定期岗位交流,对业务经办人员实行定期回国轮班。
二是统一资金调度。国际项目银行账户由外经贸公司统一管理,各境外分公司没有资金调度权和拆借权,资金的调度必须经勘探局财务资产处和外经贸公司下达书面指令。
三是统一会计核算。根据项目所在国会计准则、税收法规和业主的要求,外经贸公司对每个国际项目外账设置严格审查,对重要经济业务逐笔把关。
四是统一绩效考评。在经营绩效考评上,勘探局向外经贸公司下达境外业务收入和利润两项指标,由外经贸公司逐级分解落实到境外分公司和具体的实施项目,再根据项目的责任主体归集到对应的专业化公司。在管理绩效考评上,勘探局向外经贸公司下达流动资金占用额、现金回流量等财务管理指标,由外经贸公司分解落实到境外分公司。
(二)境外业务财务管理制度化、纵深化
1.加强境外业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外经贸公司制定了《境外业务财务管理制度》,对国际项目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境外分公司在外经贸公司的指导和监督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现场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适时进行修订。同时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依靠程序实现相互制约、预防经营风险的目的。
2.加强涉外财会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团队。首先,重视人才选拔,建立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用人机制,把一些业务强、素质高的人员选派到国际项目。其二,重视人才培养。在新引进的大学生中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有外语基础的财务人员,安排到境外分公司一线生产、管理岗位见习。其三,强化业务培训和交流。每年选派部分人员参加各个层次的业务培训,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境外财务管理经验交流会,通报、分析境外业务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其四,建立财务主管回国述职制度。国际项目财务主管回国工作期间,必须向财务资产处汇报国际项目经营情况和财务工作开展情况,与对口业务科室进行工作交流。
3.推进境外资金集中管理。依托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境外全资子公司盛骏公司为操作平台,推动境外资金集中工作。一是对不受外汇管制和甲方限制的工程项目,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方式。工程款直接支付到勘探局在当地开设的账户或国内商业银行账户,由勘探局统一进行资金调配。二是对受外汇管制和甲方限制的工程项目,采取余额集中的方式。授权境外分公司在预算内合理使用资金,并将节余资金及时汇划至盛骏公司账户,外经贸公司通过有效途径对境外分公司账户资金结存情况和流向进行监控。三是审慎选择开户银行,保证资金调度畅通和资金安全。四是对所有国际项目账户均实行限额管理。超出限额的资金必须及时回流至盛骏公司账户,没有及时汇回的由外经贸公司强制调回。
4.推进境外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一是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把成本指标作为培养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考核指标,及时修订不同市场、不同专业的石油工程成本定额,增强考核的及时性、权威性和挑战性,更好地发挥成本节约导向作用。二是对成本指标进行逐级细化分解,把成本压力传递给每个员工,从生产的各个环节找差距、堵漏洞、挖潜力、订措施,形成境外分公司、基层队、班组和岗位四级目标成本控制网络。三是实施人才国际化、用工当地化策略,发挥当地用工低成本优势,缓解人工成本上升压力。四是坚持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和成批发运,降低物流费用。同时,在四个规模市场兴建后勤基地,提高设备和工具自检、自修和自制件能力,减少外委工作量。
(三)境外业务财务管理精细化、节点化
1.审慎评估涉税风险,规范纳税行为。在项目投标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税法、劳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项目投标报价测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所在国依法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建立符合当地法律和会计准则的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按时申报和缴纳各种税款。每个会计年度末和项目结束时,聘请当地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并根据审计报告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清缴,及时获得完税证明,规避税涉风险。
2.强化关键节点的内部控制。(1)强化内部制约。境外账户管理人员名单及在银行备案的签字字样(或印模)必须报国内备案。银行授权签字人员的护照交由境外公司集中管理,不允许个人持有。每10天上报“境外银行存款快报”,每月底必须将境外分公司或项目部经理、财务主管、出纳人员“联签”的“境外银行存款月报表”、“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报外经贸公司财务部。(2)控制现金使用。除发放工资外,境外提取现金一次不得超过5000美元,提款时必须3人以上同行;超过5000美元时,雇佣当地警察或保安人员;结算金额超过1000美元的,一般通过转账形式办理。(3)加快工程款结算。根据合同条款争取总包和大包项目工程预收款,积极催收工程进度款,加快资金回笼。(4)强化应收款清收。一是定人,将应收款回收与责任人的绩效工资挂钩;二是定时,建立预警机制,定时对超过收款期限的发票按级别发出警示,督促经办人采取措施追收;三是定期,严格对账制度,定期与甲方进行应收款的核对签认,确保债权真实、合法、有效。■
责任编辑 武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