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许多高校建立了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核心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由于高校投资的企业众多,为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统筹管理,尤其要强化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经营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在财务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财务软件的选型。在软件的选择上,不但要考虑软件在功能上必须满足下属企业的业务需求和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要考虑个性化的需求能否得到解决,如要保证原来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报表、固定资产等财务数据能完整、准确地迁移到新系统中,保证原来的供应链等独立模块产生的凭证能自动实时无缝地传入新系统的总账中,与新系统融为一体。所以财务软件必须是国内主流、成熟、先进、安全的商业化软件产品,要支持多组织、多会计实体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体系。软件设计结构应当具有明显的优势,技术架构起点高,运行速度快,服务器和客户端维护工作量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体系结构上,具有前瞻性和良好的软硬件扩展性、伸缩性,面向实际应用,做好与第三方软件的衔接。所选择的软件应在业界有较成功的案例,能保持长期的合...
近年来,许多高校建立了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核心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由于高校投资的企业众多,为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统筹管理,尤其要强化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经营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在财务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财务软件的选型。在软件的选择上,不但要考虑软件在功能上必须满足下属企业的业务需求和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要考虑个性化的需求能否得到解决,如要保证原来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报表、固定资产等财务数据能完整、准确地迁移到新系统中,保证原来的供应链等独立模块产生的凭证能自动实时无缝地传入新系统的总账中,与新系统融为一体。所以财务软件必须是国内主流、成熟、先进、安全的商业化软件产品,要支持多组织、多会计实体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体系。软件设计结构应当具有明显的优势,技术架构起点高,运行速度快,服务器和客户端维护工作量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体系结构上,具有前瞻性和良好的软硬件扩展性、伸缩性,面向实际应用,做好与第三方软件的衔接。所选择的软件应在业界有较成功的案例,能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实施团队、顾问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
2.项目的组织实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财务、网络的领导作为小组成员。实施小组要以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门为主导,由下属企业的财务主管共同参与。软件供应商也应成立由专人负责的项目实施小组,配备资深的、熟悉集团财务项目的软硬件技术人员和培训教师,成员组成应包括项目经理、技术总监、资深软件实施顾问、技术开发人员、资金及财务管理专家和培训教师,项目组成员应在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单位所在地开展调研、设计、调试、培训和维护工作。项目组成员应相对固定,未经同意不得随意更换。
3.软件的技术培训。首先要制定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下属企业较多的资产经营公司,可先选取会计核算规范、业务能力强的部分企业先行培训和试运行,待试运行成熟后再全面铺开。培训要分批实施,第一批从下属企业选拔具有较强财务和信息化知识的成员作为关键用户进行详细培训,要求他们参与实施项目整个过程,并能将总结提炼后的重要知识传授给管理层和操作层。知识传授可以通过撰写操作手册(如《登录和注销》、《系统初始化操作指导书》、《月末结转操作手册》、等)、现场讲解、QQ远程协助等各种形式,其中由关键用户撰写操作手册是管理层和操作层掌握操作流程的很好途径,因为由关键用户按照实际操作步骤撰写的操作手册,内容简单明了又有针对性,资产经营公司只要把操作手册放到共享平台,管理层和操作层就可以按照手册操作。
4.系统的运行安全管理。公司必须制定《系统运行管理及操作规程》等各项运行制度,明确系统的管理层次、各岗位的管理职责、集团基础资料和总控参数变更流程、用户权限分配和变更流程、系统运行支持与问题反馈流程和报表管理要求等事项,并且必须按照此制度实行。资产经营公司实施财务信息化后,还必须做好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构建四项安全体系,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一是机房安全。要有防火、防潮、防磁、防盗等措施,减少无关人员进入机房。二是网络安全。应使用硬件防火墙技术,尽可能采用信息主动加密防卫手段、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严防病毒破坏及黑客攻击。三是数据安全。利用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手段保证数据本身的安全,利用双向强身份认证、磁盘阵列、UPS不间断电源、数据备份、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利用云备份、双机容错、光盘库、异地容灾保证数据存贮安全。四是操作安全。应建立严格的按“工作需要”的访问控制,加强权限设置和密码设置,采用多级安全控制手段,禁止数据非授权访问和非授权操作。
5.系统维护。为保证系统可靠运行,还应建立长效的维护体系。须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定期备份、定期清理日志和及时杀毒。及时了解下属各企业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各企业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及时掌握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接财务新政策,为系统升级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