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即DSM)的理念源于美国。最初建立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电力产品进行“促销”,具体内容包括宣传电能在市场能源竞争中的优势——不污染环境、随时可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等;介绍各种用电方式的技术要求和应办理的手续;推行供用电合同;开展业务和信息联系;履行所承诺的各种服务项目等。在开展需求侧管理的过程中,电力部门必须从以往纯粹的供应侧管理(SSM)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不仅要管理好供应侧,还要管理好需求侧。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求侧管理成功地运用于美国电力市场,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我国于1992年引入需求侧管理概念。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是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的目的。目前,需求侧管理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条件下来实现节约用电,它是完全建立在用户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的。这种办法只能适用于完全市场化的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而且只能适用于电力供求基本平衡和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主要针对第三产业用户、第一产业用户和居民生活用电。电价...
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即DSM)的理念源于美国。最初建立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电力产品进行“促销”,具体内容包括宣传电能在市场能源竞争中的优势——不污染环境、随时可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等;介绍各种用电方式的技术要求和应办理的手续;推行供用电合同;开展业务和信息联系;履行所承诺的各种服务项目等。在开展需求侧管理的过程中,电力部门必须从以往纯粹的供应侧管理(SSM)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不仅要管理好供应侧,还要管理好需求侧。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求侧管理成功地运用于美国电力市场,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我国于1992年引入需求侧管理概念。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是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的目的。目前,需求侧管理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条件下来实现节约用电,它是完全建立在用户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的。这种办法只能适用于完全市场化的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而且只能适用于电力供求基本平衡和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主要针对第三产业用户、第一产业用户和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结构中的各种形式如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储热免费供电等都应用于需求侧管理之中。目前,需求侧管理活动中最成熟的形式是负荷管理,其目标是调整负荷曲线的形式,以便降低对峰荷的要求。其实施方式共有削峰、填谷、负荷转移、节能、灵活负荷与战略负荷增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