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增长与企业价值,谁是终极标准?迪拜危机的出现,再次警示这种博弈结果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从宏观到微观,增长都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企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政府希望增长,股东要求增长,经营者追求增长,增长似乎已成为企业傲视一切的坚实依靠,也因此成为企业战略制定与业绩评价的关键内容。
但自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雷曼、美林等公司却不断为其高速增长付出了代价,高速增长的成果也顷刻间化为乌有。事实上每逢经济不景气,高速增长的企业往往会遭遇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这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一轮高速增长企业的沦落之后,又出现新一轮企业的高速崛起,之后又是快速沦落。那些不断沦落的高增长企业的遭遇,似乎除了使人们不断强化对“现金为王”法则的片面赞赏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诲的强调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帮助,企业片面追求高增长的状况依旧。
不论哪个行业,对企业价值而言,增长毫无疑问是核心的价值驱动要素,对未来增长的漠视和低估都可能会导致公司价值的重大毁损,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年代。但企业价值还有其他重要的驱动...
企业增长与企业价值,谁是终极标准?迪拜危机的出现,再次警示这种博弈结果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从宏观到微观,增长都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企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政府希望增长,股东要求增长,经营者追求增长,增长似乎已成为企业傲视一切的坚实依靠,也因此成为企业战略制定与业绩评价的关键内容。
但自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雷曼、美林等公司却不断为其高速增长付出了代价,高速增长的成果也顷刻间化为乌有。事实上每逢经济不景气,高速增长的企业往往会遭遇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这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一轮高速增长企业的沦落之后,又出现新一轮企业的高速崛起,之后又是快速沦落。那些不断沦落的高增长企业的遭遇,似乎除了使人们不断强化对“现金为王”法则的片面赞赏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诲的强调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帮助,企业片面追求高增长的状况依旧。
不论哪个行业,对企业价值而言,增长毫无疑问是核心的价值驱动要素,对未来增长的漠视和低估都可能会导致公司价值的重大毁损,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年代。但企业价值还有其他重要的驱动要素,其中盈利与风险可以看成是与增长同等重要的、核心的价值驱动要素。无论从理性思维还是从现实经验上,我们都很容易理解高增长与高盈利并非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而低风险也未必会导致企业价值的增加。唯有在战略与思维模式上确定合理的增长速度,才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
上述道理并不复杂,也不难理解。然而现实决策中,由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经营者往往在理性与诱惑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按兵不动,担心会错过机会并被其他抓住机会的竞争对手超越;出手,又怕市场拐点突然降临,不仅无法转嫁投资的高成本,而且还会陷入财务危机。结果是在风险偏好的前景预期下,以模棱两可的热情创造出了一个无穷的演绎空间,使增长成为影响价值判断的最具煽动性、同时也是最具迷惑性的指代。但自我陶醉最终无法阻止泡沫的破灭,外界环境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这种热情的迅速终结。
因此,面对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靠“清教徒”式拒绝诱惑的决心或“现金为王”等以偏概全的法则,不但难以抵御“天上馅饼”与“妖艳罂粟花”的诱惑,同时还可能会导致企业“错失良机”所带来的价值毁损。笔者以为,企业经营如同开车一样,经营者只有拥有正确导向的方向盘——价值导向的责任考核体系、强劲的油门——企业资源调动能力和灵敏的“刹车”——稳健的财务结构,才能在创造价值的大道上,不断规避陷阱、远离危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