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基础记录。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二是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查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三是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四是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账损失率,企业应查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并做出适当修正。五是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应收账款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并重点关注已超过信用期的欠款,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收账管理包括以下两部分工作:一是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基础记录。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二是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查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三是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四是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账损失率,企业应查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并做出适当修正。五是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应收账款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并重点关注已超过信用期的欠款,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收账管理包括以下两部分工作:一是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起诉: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客户抵押品折现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二是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努力可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整: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予以抵偿;改变债务形式为"长期应收款",确定一个合理利率,同意用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甚至减少本金,激励其还款;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用户的"长期投资",协助启动亏损企业,达到收回款项的目的。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针对故意拖欠的讨债,可供选择的方法有:讲理法;恻隐术法;疲劳战法;激将法;软硬术法。
完善应收账款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
应在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并配置专职会计人员。一是负责对营销往来的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二是改进内部核算办法。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如公司与购货经销商直接的销售业务、办事处及销售网点的销售业务、公司供应部门和贸易公司与欠公司货款往来单位发生的兑销业务、产品退货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与程序以示区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三是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明确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四是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营销网点进行巡视监察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
(摘自管理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