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1 作者:本刊记者 周愈博
[大]
[中]
[小]
摘要:
2009年11月24~25日,由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世界评估师大会”在广西桂林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财政部纪检组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会长贺邦靖、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主席林兰源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蒋济雄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萍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领域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350多人出席大会,并围绕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评估、金融创新与资产评估、抵质押品的管理与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五个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一、如何正确认识资产评估在促进金融市场安全中的作用
贺邦靖表示,资产评估作为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工具。资产评估具有“去资产泡沫化”和“稳定器”的作用,能够发现金融资产的真实和内在价值;具有资产流动的价值“媒介”和“底线”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和减轻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金融监管“预警”和“标尺”的作用,是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指出,价值评估在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它...
2009年11月24~25日,由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世界评估师大会”在广西桂林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财政部纪检组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会长贺邦靖、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主席林兰源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蒋济雄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萍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领域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350多人出席大会,并围绕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评估、金融创新与资产评估、抵质押品的管理与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五个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一、如何正确认识资产评估在促进金融市场安全中的作用
贺邦靖表示,资产评估作为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工具。资产评估具有“去资产泡沫化”和“稳定器”的作用,能够发现金融资产的真实和内在价值;具有资产流动的价值“媒介”和“底线”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和减轻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金融监管“预警”和“标尺”的作用,是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指出,价值评估在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它促进了金融企业价值发现和金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金融资产低价转让和流失。其次,它有效地提高了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独立、客观、公正地量化和揭示了金融企业的信贷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最后,金融企业通过与评估机构联合设计考核指标,开展企业价值综合评估,并以价值提升为核心制定发展战略,实施以价值创造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内在竞争力。
在全球关注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资产评估业如何发挥金融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是此次大会讨论的重点。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子林指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在于创新和风险经营,而在于价值尺度的缺失。“精英人士”误将公允价值等同于市场价值而产生市场价值崇拜与正反馈,导致了市场失灵。应该对滥用市场价值、误用公允价值作深刻的反思,充分发挥评估的价值尺度功能,合理反映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稳定金融资产的价格,促进金融市场安全。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认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将是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实践。资产评估在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实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健康发展,实现了行业整合、整体上市等战略目标,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殷剑峰指出,本轮金融危机前,主要经济体的金融资产膨胀速度远快于GDP增长率,进而积聚了大量风险。而我国似乎也正在经历资产膨胀的过程,政府应提高警惕,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既要保证稳定,又不要制造泡沫;资产评估行业应提升水平、加强自律,不要成为资产膨胀的加速器。
二、如何看待当前中国金融资产评估面临的诸多挑战
中国之所以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并不是因为中国金融资产评估很先进、很健全,而恰恰是因为中国金融业远没有美国金融业那样复杂和“发达”,而且金融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同样存在着杠杆化问题、创新问题、虚拟经济问题和风险,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金融业将在现代化方面继续向前迈进,因此,完善金融资产评估体系,我们任重而道远。
孙晓霞表示,当前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特许经营权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特许经营权为已设立的金融企业带来了无形的特许经营价值,成为金融企业区别于普通工商企业的价值核心,但受限于评估方法,目前尚难准确地对此价值进行测算。二是对经营中积累的品牌、网点、客户资源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品牌、网点等无形要素的价值是金融企业最重要的价值,支撑着金融企业负债经营,但如何区分每一项要素,并对其价值进行确认一直是金融评估领域的难题。三是对政府隐性担保和救助给金融企业带来的隐含价值研究不够。金融风险防范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政府在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金融企业出现困难时都会施以援手,以确保整个金融行业和经济社会的稳定,这就形成了金融企业不同于普通工商企业的特殊价值,但目前对这种隐含价值尚无很好的评估方法和理论。四是对宏观经济形势预测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企业具有高风险、高负债的特点,具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金融行业内的任何局部风险,都可能导致信心丧失和挤兑,产生风险传递,最终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此外,非金融行业的风险和不利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可能由于放贷、持有相关证券等因素给金融企业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主任孙树明认为,资产评估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评估行业现在划分为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价、土地估价、矿业权评估、保险公估和旧机动车辆鉴定评估等专业领域,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分头管理,政策缺乏协调性。二是评估行业自身存在内部治理薄弱、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和落实力度不够以及评估执业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三是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创业板的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产生,需要评估界认真研究、妥善应对。四是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均可参与企业的整体价值评估,给评估机构带来了竞争与挑战。
中国工商银行授信业务部处长于晨曦认为,目前制约中国抵押资产评估的“瓶颈”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才瓶颈。外部评估机构及其评估师缺乏对银行业务的深入了解和丰富的金融评估经验,而银行自身更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的评估人员或价值审核人员。二是数据瓶颈。银行抵押评估数据掌握不足,还未形成系统的、标准化的参数体系。三是法制瓶颈。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金融资产价值评估的准则性的技术规范,还未出台以保护金融债权为目的、明确债权人、债务人、抵押人以及评估机构责任、权利、义务的金融资产评估法规,还未形成协调、统一的行业监管机制。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张晓松指出,金融不良债权评估的困难表现在评估资料不齐全、估值范围不明晰、估值过程复杂、价值类型特殊和价值内涵难以确定等方面,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已不适用于债权估值,应该进行技术创新,建立科学的估值方法。
三、如何加强和完善金融资产评估体系建设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对中国企业改革、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更应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自我提升,积极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和服务金融体制改革。
贺邦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要在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和服务金融体制改革中积极作为,着力加强评估队伍素质建设,切实注重行业职业操守,全力推进金融资产评估理论研究,不断实现评估行业自我提升,以更高的专业水准、更好的职业道德为金融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林兰源认为,当前不可能期望任何一项单一的政策使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应当进行大范围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在决策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以成熟的资产评估规则和技术评估出的资产内在价值,同时,资产评估行业也应与金融市场同步发展,不断满足全球业务报告的要求。
财政部企业司司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贾谌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已经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适应行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构建了行政管理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中国政府已经在规范资产评估行政管理,为资产评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一是积极进行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建设,目前已发布了2项基本准则和20项具体准则、指南和指导意见,并于2007年11月成立了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以加强对资产评估准则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依法审批管理资产评估机构。三是规范专业领域资产评估行为,加强对不良资产、知识产权、森林资源、珠宝首饰艺术品、非货币财产出资等领域的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开展资产评估执业检查。今后,中国将继续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开创监管工作新局面。一是积极推进资产评估立法工作,促进《评估法》尽快出台;二是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推动资产评估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支持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大力开展行业自律,加强对从业人员和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四是支持资产评估行业开展金融资产评估业务,加强金融资产评估准则的制定工作,加快金融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孙树明表示,中国证监会历来十分重视评估行业的规范与发展,已联合财政部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监管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合作监管机制。同时,从2008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开展现场检查,督促资产评估机构加强内部治理、改进质量控制制度、提高资本市场执业质量。今后,中国证监会将在推动评估立法和评估准则的建设、加强资本市场评估执业监管、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执业指导和培训、支持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
四、如何提升金融企业价值评估的质量
对此,孙晓霞表示,一是加快研究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准则。二是深入研究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政府救助等因素对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加强对这些重要因素的研究,既有利于完善金融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又有利于防止金融国有资产流失。三是研究出台针对具体单项金融资产评估的准则,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判断能力。具体是要加强对信贷资产价值、抵押品质押品和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金融企业单项业务价值的评估研究。四是加快推进公允价值评估业务运用,发挥价值咨询功能,降低金融企业价值的顺周期波动。五是进一步研究探索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评估,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创新和完善,提高金融不良资产价值评估的可操作性。
在对金融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时候,不仅要注重资产的评估,还应注重品牌的评估。美国C&B公司总裁罗伯特.C.布莱科特指出,品牌评估的内容包括专利和商标、研发团队、分销渠道、营销和广告活动、市场占有程度、文化道德和宗教影响等,通常使用的评估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五、如何加强抵押品、质押品和金融不良资产等评估
于晨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抵押品、质押品的评估:一是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应成立内部押品评估管理机构,并培养专业的评估队伍,严格审核外部评估价值,确保抵押品“选的对、估得准、押的住”。二是应建立金融资产评估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知识面广、能力强、数量充足的金融资产评估师队伍。三是应成立数据联盟,构建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评估公司共同参与的抵押资产评估数据仓库。四是应加强对金融抵押资产评估的监督与管理,启动和完善对金融抵押资产评估的监管机制。
汉华评估有限公司金融风险管理部主任莉莎·郑指出,企业在投资于金融工具前要结合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选择恰当的评估模型。
张晓松认为,对金融不良债权的评估可采用假设清算法、综合因素分析法、现金流偿债法、交易案例比较法和债项评级法。同时,为弥补这五种方法的局限性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一是要综合考虑资料情况、法律权属情况、诉讼情况、企业配合情况、企业经营情况、市场信息情况等因素,选择恰当的估值方法。二是要注意估值结论的价值类型、假设条件和特别事项说明、结论的参考价值程度以合理使用估值结果。三是要提高估值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以合理防范估值风险。
会议期间,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前主席乔治·巴蒂斯库、澳大利亚APC公司总裁约翰·马丁、澳大利亚资产物业咨询顾问唐·E·吉尔伯特、罗马尼亚评估师协会前主席艾德里安·科瑞维、马来西亚财政部不动产评估司诺哈亚堤·多德分别介绍了其所在国家的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和发展情况,为我国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国际化视野。
闭幕式上,刘萍秘书长总结了会议的成果和特点,对关注、支持、参与评估师大会的社会各界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对今后中国评估行业发展提出了希望。刘萍指出,本届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备受关注。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的主题恰逢其时,是国际化的主题,是与评估行业紧密相连的主题,社会各方都给予了广泛关注,认为资产评估是金融市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二是探讨深入、触角广泛。大会既探讨了金融危机中的评估行业应对,又探讨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与资产评估互促互动的关系,并呼吁注重发挥评估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三是演讲嘉宾权威、成果分享。四是国际同行的深入关注、科学论述。刘萍同时也表达了三点心愿:一是希望与会的评估届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把本次大会产生的新思想和实践经验带回去,消化吸收,转化为推动评估事业的实践。二是希望每个机构、每个评估师都注重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并通过在我国以及国际评估刊物上发表文章等方式向国内和世界宣传中国评估行业。三是希望评估师能积极参加各级协会的活动,开阔眼界,提升视野,增强思路,提高自身的能力。■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