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稳健性(也称为谨慎性)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属性,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坚持原则导向,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规定做出职业判断,这增加了企业在实际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判断与识别的一定权利自由度,对于运用这一权利过程中是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出现波动,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利用2006年和2007年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数据,以Basu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模型,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2006年和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均具有稳健性,而新准则的执行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针对研究结论所反映出的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谨慎性相关要求的可操作性。由于执行新准则过程中职业判断不准确及随意性,使得虚增资产和操纵利润等手法存在一定的空间。因此,准则制定者应完善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如完善与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及相应监管措施等。...
会计稳健性(也称为谨慎性)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属性,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坚持原则导向,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规定做出职业判断,这增加了企业在实际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判断与识别的一定权利自由度,对于运用这一权利过程中是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出现波动,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利用2006年和2007年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数据,以Basu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模型,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2006年和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均具有稳健性,而新准则的执行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针对研究结论所反映出的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谨慎性相关要求的可操作性。由于执行新准则过程中职业判断不准确及随意性,使得虚增资产和操纵利润等手法存在一定的空间。因此,准则制定者应完善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如完善与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及相应监管措施等。在适度稳健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要求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积极防止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鉴于新准则中某些准则在具体操作时会受到会计人员主观意识及随意性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准确把握新准则原则要求,力求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当然,从长期而言,这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和职业操守。
3.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各种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有关监管部门及中介组织应建立和完善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及报价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发布全国或全省的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使各企业对资产的计价具有合理统一的依据。企业内部也应该健全市场信息、价格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的收集各种信息并迅速传达给相关需求部门。这样,会计人员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公允价值等定义所需的各种具体计量属性形式,从而在会计外部环境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允价值等全面推广的外部条件,减少对公允价值等职业判断的偏差。
4.加强会计准则执行的会计监管,强化约束机制。新准则体系的实施整体平稳有效,但是不可否认新准则下企业仍可能粉饰利润,如新准则严格界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必须是保证所确认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然而,在具体执行时,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上市公司可能会将公允价值作为工具操纵利润。因此,必须强化会计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大违规操作风险与成本。
5.提高会计环境质量,加强制度性建设。在我国新兴市场的制度环境约束下,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是一个包括政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相互搏弈的政治过程,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建立健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而且离不开执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以提供有效的准则执行支撑系统。我国上市公司自身仍然存在很多治理缺陷,如国有企业的股东缺位、广泛的一股独大、债券监督的不力、对大股东的侵占行为缺乏治理约束等。同时,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还有待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与基本法治基础薄弱,这些不仅会导致公司缺乏对盈余稳健性的需求,而且助长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和粉饰报表的动机,从而降低了盈余质量。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盈余质量,在加强准则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推进公司治理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等制度变革,积极培育公司对高质量盈余的有效需求。只有准则建设和相应监管制度建设“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显现会计准则改革意向的预期良好效果,从根本上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
责任编辑 刘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