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6 作者:田玉红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大]
[中]
[小]
摘要:
2009年3月26日,WTO发布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重点分析了全球贸易下降的原因,并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2008年第三、四季度,美、欧等发达国家GDP负增长1.5%,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之最。与此同时,各国纷纷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又进一步加剧了贸易萎缩,延长了经济衰退的时间。各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使得保护主义措施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也随之增大。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08年11月签署避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承诺以来,20国集团中的一些国家已实行了47项贸易保护措施。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外国投资者撤资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和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初级产品跌价导致国际收支恶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订单减少导致出口增长减速、失业增加。面对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出口企业应及时调整财务战略,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保护的双重阴影。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保护
1.各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终演变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率先出台了各种救市和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2月13日,美国国会最终通过经济振兴方案,总金额达9.7万亿美元,相当于...
2009年3月26日,WTO发布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重点分析了全球贸易下降的原因,并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2008年第三、四季度,美、欧等发达国家GDP负增长1.5%,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之最。与此同时,各国纷纷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又进一步加剧了贸易萎缩,延长了经济衰退的时间。各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使得保护主义措施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也随之增大。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08年11月签署避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承诺以来,20国集团中的一些国家已实行了47项贸易保护措施。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外国投资者撤资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和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初级产品跌价导致国际收支恶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订单减少导致出口增长减速、失业增加。面对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出口企业应及时调整财务战略,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保护的双重阴影。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保护
1.各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终演变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率先出台了各种救市和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2月13日,美国国会最终通过经济振兴方案,总金额达9.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8年国内产值的2/3。之后其他各国纷纷效仿,如德国通过了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总计813亿欧元。但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却最终演变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2.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危机快速走向贸易保护道路。我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在贸易结构上属于竞争性关系,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的出口无疑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国内产业竞争。在2008年国际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中,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有45起,发达国家有32起;2009年1~3月,发展中国家有22起,发达国家3起。这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更甚于发达国家,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受资金实力上的约束,使其在应对危机方面显然不如发达国家有力度,这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选择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趋势更加明显。
3.贸易摩擦频繁。2008年1~6月,国外对华共启动48起贸易救济调查,金融危机之后,贸易摩擦更加频繁。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54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为68.4亿美元。我国的油井管、无缝钢管、玩具、钢铁、化工、纺织、汽车转向轴、炭黑、瓷砖、亚麻织物、轮胎等产品都遭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2009年4月8日美国七家钢铁企业及北美钢铁工人联合会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油井管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及本次调查的中国管材产品总金额高达27亿美元,是历次中美钢材贸易摩擦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次。这说明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国内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各国政府为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已纷纷选择贸易摩擦方式来实现贸易保护的目的,力图以此减缓中国出口商品给其国内产业带来的发展压力。
4.劳工标准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型贸易壁垒。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失业增加。欧盟统计局于2009年3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和欧盟就业人数均较前一季度下滑了0.3%,这意味着分别有45.3万人和67.2万人加入失业队伍。美国劳工部2009年4月3日公布,3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66.3万人,失业率上升至8.5%,为自1983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美国劳动联合会等机构组织纷纷利用劳工福利等标准限制中国等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工标准已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缓解社会矛盾的新型贸易壁垒和武器。而这一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从业人数众多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
5.我国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外贸依存度较高(2008年接近60%)。美、欧、日等前六位贸易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0%,这些国家进口需求的萎缩导致了中国出口锐减。而且中国进出口萎缩幅度也远远高于预期。中国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已由2007年12月的143下降到2008年12月的98.5。工业亏损企业单位数由2007年5月的61041家上升到2009年2月的99357家。由此看来,各国应对经济衰退的临时性措施已最终演变为保护本国落后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的损失还将加剧。
二、调整财务战略走出危机
面对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保护的双重影响,我国出口企业不仅要坚定走出危机的信心,还要适时调整财务战略,科学合理地设计财务管理方案。
1.实行成本控制,推动企业管理科学化。依照《WTO反倾销协定》的规定,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即为倾销。国际反倾销组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多采用推定价格(或称为结构价格),即生产成本加合理金额的管理、销售和一般费用及利润。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的出路就只有实行成本控制,降低对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估算,推动企业管理科学化。首先,应寻找成本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计划。通过对产品规划、设计、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价值链上诸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考核成本绩效。同时,应制定降低成本的计划,如考虑降低管理人力成本,变培训费用为实践报酬,借助网络技术节省差旅费用等。其次,应控制销售费用,提高现有销售渠道的利用率和广告投放的针对性。
2.建立政企、企企、行企之间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利用政府各项经济振兴规划,争取各项政府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中央政府已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改善出口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取消贷款限额、收汇单据抵押贷款、收汇保险、建立中小贷款公司,稳定人民币汇率及加工贸易政策等措施,各基层政府部门也在着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免对企业的收费。而企业要善于分析利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财务管理,走出危机。其次,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资金合作、供应商合作等也可有助于企业应对危机和维护国际市场竞争秩序。拥有同类产品或技术要素的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贸易摩擦风险,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可以避免危机与贸易摩擦双至之下的措手不及,减少贸易利益损失。最后,还应增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以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
3.以技术、信誉、人才支撑企业生命线。技术、信誉、人才是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可忽略的财务““金三角”。首先,短期内可考虑变自主研发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在不减少研发成本的同时提高研发效率,而且研发补贴的实施要落实到具体规则的执行当中。因为,研发补贴并不是““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如此简单,其中包含着对公司研究活动或对高等教育机构与公司签约进行研究活动的确认,而且具体的补贴项目、数额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或财务资料作为证据,并有具体的额度限制。因此,对研发补贴的认识和运用绝不能表面化,否则,不仅会使研发补贴付之东流,而且更易引发贸易摩擦。其次,应注意保留关键技术人才,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注重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加大支出,及时做出投入资金与产品销售情况的对比分析,守住企业走出危机的产品生命线。
4.转变贸易方式,减少加工贸易支出,增加一般贸易支出。2009年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091.4亿美元,下降22.9%,加工贸易进出口1737.5亿美元,下降27.9%。由此可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加工贸易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对此,企业可以考虑转变贸易方式,减少加工贸易支出,增加一般贸易支出。由于一般贸易享受出口退税优惠,加工贸易在采购国产料件时也可以退税,加之目前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逐渐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一般贸易投入或加工贸易的国产料件的采购比率来增加退税额度,以减缓企业财务压力。
5.优化资源配置,丰富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危机可能会导致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些经营业务,这就需要企业增强应变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丰富财务管理方法。首先,对于拟拓展业务的企业可考虑以杠杆收购的方式解决财务压力。杠杆收购是以少量的自有资金,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的一种并购活动。它适合于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有助于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进一步增强并购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实际价值,同时可以通过直接参股及实施有效的财务分析降低风险,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其次,对于拟退出业务的企业可采取托管方式。企业为减轻危机中的财务压力可暂时摆脱不具优势的业务,但在危机中如果彻底卖出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可考虑使用股权托管方式,在不改变或暂不改变原先产权归属的条件下,进行企业资产等要素的重组和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拓宽外资引进渠道及资产增值三大目的。
责任编辑 雷蕾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