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四年中,我先后学习了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税务会计学以及审计、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基础学科。虽然学习了那么多理论知识,明白了会计循环体系,但由于没接触到实务,对什么是原始单据、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仍然懵懂无知,总担心将来干不好会计工作。大四第二学期,要进入实习阶段了,我联系了省城一家大的民营企业。财务部负责人让我先见习半个月,负责出入库统计。那段日子,除了吃饭休息,我就呆在成品库,掌握出入库规律,每天早、中、晚三次盘库,并协助仓库管理员做好出入库登记。十余天后,盘库记录准确无误,实现了企业多年盘库不清的大转变,并撰写了三四千字的盘库分析报告,得到了财务部负责人的认可与赏识。之后,财务部负责人直接让我担当三家下属单位的出纳,这是对尚未正式迈出校门的我的一种莫大信任。毕业之后,根据个人意愿和系里的安排,我来到了胜利油田。
油田是个没有围墙的大企业。胜利油田年产油近3000万吨,工作区域横跨山东8市28个县(区)。仅我所在的采油一矿就有11个采油队,年产油130万吨,干部职工近千人,油水井一千多口,计量站、配水间近80多座,大的接转站、注水站4座,各类资产3000多项...
大学四年中,我先后学习了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税务会计学以及审计、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基础学科。虽然学习了那么多理论知识,明白了会计循环体系,但由于没接触到实务,对什么是原始单据、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仍然懵懂无知,总担心将来干不好会计工作。大四第二学期,要进入实习阶段了,我联系了省城一家大的民营企业。财务部负责人让我先见习半个月,负责出入库统计。那段日子,除了吃饭休息,我就呆在成品库,掌握出入库规律,每天早、中、晚三次盘库,并协助仓库管理员做好出入库登记。十余天后,盘库记录准确无误,实现了企业多年盘库不清的大转变,并撰写了三四千字的盘库分析报告,得到了财务部负责人的认可与赏识。之后,财务部负责人直接让我担当三家下属单位的出纳,这是对尚未正式迈出校门的我的一种莫大信任。毕业之后,根据个人意愿和系里的安排,我来到了胜利油田。
油田是个没有围墙的大企业。胜利油田年产油近3000万吨,工作区域横跨山东8市28个县(区)。仅我所在的采油一矿就有11个采油队,年产油130万吨,干部职工近千人,油水井一千多口,计量站、配水间近80多座,大的接转站、注水站4座,各类资产3000多项,资产种类多,分布散,流动性大,管理任务重,特别是管线流程和油水井井位很难掌握。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向老师傅请教,有空就多往现场跑,了解每一项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存放位置。经过半年的努力,我借助搭建起来的基层资产管理网络,保证了各项资产的规范有序管理,在采油厂组织的验收中,排名前列,让刚走进油田大门的我,有了不小的成就感。
2000年,我担当了采油矿的财务负责人,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更加细心谨慎。期间,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完善各种制度,调整业务流程,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操作水平;细化预算执行分析,保障资金需求,将工资奖金按时发到职工手中;做好基层会计业务的指导和帮助,建立月度例会工作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保持会计人员的廉洁自律;加强岗位轮换和交流,注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等。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个人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
2003年,领导推荐我到油田财务处资产科帮忙。前期对资产管理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油田财产保险份额大,保险费用高,我从压缩保险资金支出、提高保险投入效益入手,与资产科的负责人一同开展了集中投保研究,将分散在各二级单位的保险业务在不改变投保和索赔主体的情况下,集中在油田层面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保险公司准入和保险业务招投标制度,将风险低的车辆险、雇主责任险与风险高的海堤、平台、滩海地带油气生产设施财产险进行捆绑投保,同时签订无风险返还协议,使保费支出降低幅度达到30%/-40%,受到了油田领导的一致好评。后来我将实践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撰写成论文—《胜利油田保险资金“大有可为”》,发表在《中国石油企业》2003年第12期。
2004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为繁忙的一年,领导安排我协助油田做好废旧资产处置工作。油田资产数量几十万项,原值数百上千亿元,每年都有一大批资产报废淘汰。由于资产处置价格低,导致国有资产处置收益流失严重。基于此,油田领导决定召开废旧资产调剂会,实现各类废旧资产的统一处置,让客户公平竞争,以提高废旧资产的处置收入。召开资产调剂会,由于涉及的环节多,会议召开前的一周里,我每天忙活到深夜,好几次晚饭都用方便面凑合。经过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油田首届废旧资产调剂会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场处置资产1400多项,获取处置收入400万元,大大超出调剂会前的估计数,也为以后废旧资产处置提供了模式和借鉴。
后来我被交流到预算管理岗位,适逢中石化和油田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因此,我结合采油厂的实际,根据领导的部署,采用生产要素定额预算方法,制定了以产量、工作量、人员组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单耗定额,全面反映生产需求。特别是在水、电、燃料、材料、作业、外雇运费、设备和工程维修方面,完全对应生产需求点、工作需求量、内外部定额价格进行测算,综合优化和调整,形成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的成本预算方案。与此同时,加大预算调剂力度,逐年扩大调剂的内容和范围,增进预算执行的灵活性。为推动预算工作深入开展,加强预算刚性控制,我着手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推动成本预算的制度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建立月度动态业务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年度预算总目标下,根据月、季度生产目标,将年度预算(包括业务量和价值量)分解落实到月度预算中,编制月度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由业务部门审核,作为月度控制依据。二是建立成本预警制度,对作业费、电费、材料费、外雇运费以及采油厂整体预算实行预警控制,凡出现超支的,必须向预算委员会进行报告,并说明原因和理由,否则,停止相应的预算安排和部署。三是建立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制度,初步形成了采油厂按月分析、重点费用(如电费、作业费等)专题分析、三级单位重点分析制度。此外,不断完善三级成本控制体系,将预算目标延伸至基层队,形成上下统一的预算指标体系,逐步满足以单井、开发单元、区块为主线的成本管理需要。
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反思与探索财务资产管理热点、难点,及时把采油厂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推广,为推动采油厂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积极参与现代化成果立项和合理化建议的申报工作。由我主导完成的《关于建立分层次预算管理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分别获油田合理化建议二、三等奖。另一方面把写作爱好延伸,紧紧围绕资金、资产、成本、预算管理的主线进行探讨和思考。自2000年以来,我累计发表和获奖的各类论文近50篇,潜心完成的《孤东采油厂的精细成本管理之路》发表在《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7年第9期,首次问鼎了最具权威的财会类期刊。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投身会计工作已有十余个年头。期间,辛苦过,辛酸过,但对会计的追求永不懈怠。有付出,也有收获。选择会计,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