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活动中传统的按医疗项目付费结算的办法,容易导致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服务的出现,不利于医院节约管理费用开支。因此这一办法将逐步被按病种付费(即DRG付费)所取代。笔者认为,医院应依据当前物价政策,结合医院成本核算数据,加强医疗收入结构控制,对现有卫生资源存量进行合理调整,全面实行成本核算管理,以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通过优化医疗收入结构,使医院走上了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一)医院收入结构控制管理实施对策
1.健全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首先要学会算账,不但要算好医院医疗总收益情况,还要算清各医疗项目的个别收益情况,健全成本效益分析体系,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对医疗收入结构及医疗总收益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弄清各项目收益对医疗总收益的影响程度,并据此进行收入结构的调整。
2.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健全成本核算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适当时机结合国家医疗保险和物价政策,向领导、科室说明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控制的目...
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活动中传统的按医疗项目付费结算的办法,容易导致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服务的出现,不利于医院节约管理费用开支。因此这一办法将逐步被按病种付费(即DRG付费)所取代。笔者认为,医院应依据当前物价政策,结合医院成本核算数据,加强医疗收入结构控制,对现有卫生资源存量进行合理调整,全面实行成本核算管理,以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通过优化医疗收入结构,使医院走上了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一)医院收入结构控制管理实施对策
1.健全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首先要学会算账,不但要算好医院医疗总收益情况,还要算清各医疗项目的个别收益情况,健全成本效益分析体系,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对医疗收入结构及医疗总收益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弄清各项目收益对医疗总收益的影响程度,并据此进行收入结构的调整。
2.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健全成本核算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适当时机结合国家医疗保险和物价政策,向领导、科室说明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控制的目的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医疗收入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通过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提高医院、科室的整体收益水平,通过适当降低药品收入和高值耗材收入的比例,提高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比例等方法,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开拓医疗市场,用提高医疗收益水平来统一员工思想,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合力做好医疗收入结构优化工作。
3.建立和完善指标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总量控制”政策对医院药费比例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情况制定医院总体医疗收入结构控制目标,依据以往各科室医疗收入结构数据,制定各科室收入结构分解指标,经济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的医疗收入结构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及时向科室主任反馈医疗收入结构控制情况,科室主任为指标控制第一责任人,医疗收入结构控制结果与科室主任的岗位津贴、科室年终评功评奖挂钩。
4.建立效益考评激励机制。为保障医疗收入结构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在科室医疗收益核算时采用结构收益核算办法,即药品收益和高值耗材收益不计入科室医疗收益,与科室的奖金核算完全脱钩,这样药品和高值耗材收入比例低于院平均数的科室的奖金会增加,相反比例高于医院平均数的科室的奖金会减少,通过奖金这一经济杠杆撬动,提升员工对收入结构的控制意识,保障医院收入结构控制指标的完成。
(二)实行医疗收入结构优化的主要成效
1.服务观念增强、工作效率提高。通过推行医疗收入结构优化,加大了对医院费用的控制力度,减少了“以药养医”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医药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医院领导和员工努力节约开支,在减少人为浪费的基础上努力开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社会和个人的医药费用负担,增强服务意识,明显提高了医疗劳务收入。
2.经济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通过推行医疗收入结构优化,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岗位职责,许多科室都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管理措施,使经济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和措施的完善保证了医院向着高质量、低消耗和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改革前我院收入结构状况是:收益水平最低的高值耗材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4.0%,收益水平较低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1.2%,收益水平较高的化验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床位等其他收入却只占医疗收入的较小比例。推行医疗收入结构优化后,医院对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成本做了严格规定,确保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物资的优质低价。各医疗科室也积极挖掘潜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成本,2008年医院的药品收入比例由原来的51.2%降低到44.6%,高值耗材收入由原来的14.0%降至12.1%,医院的总体收益率增长了5.4%,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医疗收入结构优化也使医院各环节处于精简、高效、低耗运转的状态,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上升,提高了对就诊者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