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上总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2007年4月,我根据当时的一些迹象写了《财务的春天》-文,说“财务虽然还是春寒料峭或乍暖还寒的季节,但是离春天已经不算遥远了”。
可是,2008年一场虽然早有预兆却仍显突兀的金融风暴,裹着刺骨的冷风,迅速冰封了世界,使全球经济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当然,我期盼的那个春天也只好跚跚迟来了。
财务也是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这倒不是说“财务人”想这样,而是因为它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实在太大,受各种“权力人”的影响也实在太大,唯独受“财务人”(其中也包括CFO们)的影响不算太大。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财务会计被指责为危机的“罪魁祸首”。对此,学界反映各异,有人说是财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有人则认为这是谋得财会话语权的好机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倒是觉得我们这些“财务人”有时的确把自己看得太重,很有些孤芳自赏和一厢情愿的味道。尤其是近年来,为了不被其他领域的人轻视,不断拔高财会理论,以至于让人搞不懂哪些是财务会计理论,哪些是经济学理论,也搞不懂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的;为了提高财会工作的地位,把财务管理说成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等等...
世界上总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2007年4月,我根据当时的一些迹象写了《财务的春天》-文,说“财务虽然还是春寒料峭或乍暖还寒的季节,但是离春天已经不算遥远了”。
可是,2008年一场虽然早有预兆却仍显突兀的金融风暴,裹着刺骨的冷风,迅速冰封了世界,使全球经济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当然,我期盼的那个春天也只好跚跚迟来了。
财务也是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这倒不是说“财务人”想这样,而是因为它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实在太大,受各种“权力人”的影响也实在太大,唯独受“财务人”(其中也包括CFO们)的影响不算太大。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财务会计被指责为危机的“罪魁祸首”。对此,学界反映各异,有人说是财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有人则认为这是谋得财会话语权的好机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倒是觉得我们这些“财务人”有时的确把自己看得太重,很有些孤芳自赏和一厢情愿的味道。尤其是近年来,为了不被其他领域的人轻视,不断拔高财会理论,以至于让人搞不懂哪些是财务会计理论,哪些是经济学理论,也搞不懂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的;为了提高财会工作的地位,把财务管理说成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等等。幸好实务工作者并不太理会学者们自娱自乐式的研究成果,否则财会工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就真的洗不清了。
如今再讨论金融风暴和它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无可辩驳的是,在经济的严冬里,财务也只能是“冬天里的财务”,讨论一下财务在“冬天里”应该干什么和可以干什么可能更有意义。
过去,在北方的农村都有“猫冬”的习惯。一到冬天,穷一点几的和富一点儿的都会不约而同地呆在家里,坐在热炕头上,烤着火盆,自娱自乐,躲避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虽是“猫冬”,心里却在盘算着春天到来时应该怎么办。冬天里的财务,不管想或不想,大概也要至少“猫冬”一阵子。供产销都吃紧,那现金流也好不到哪里去,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比较谨慎的财务政策。但“财务人”却千万不要真地变成保守或悲观主义者,因为2009年信心最贵,要相信不管多么漫长的冬天终归都要过去,春天不会遥远。其次,千万不要消极等待,要在有信心的基础上来点儿实际行动,努力为春的到来做好准备,譬如,仔细检讨一下财务管理的缺失并改进和完善财务系统。最后,千万不要再像过去那样阔绰消费,因为当下节流与增效同样重要。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仍然把扩内需、保增长放在首位,一方面扩大政府的财政投入,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安然度过经济的冬天;另一方面实行减税政策,重在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担,保护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措施既为经济御寒,也为经济走出冬天迎接春天做好了铺垫。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还有很多“弹药”可以用来刺激经济的复苏,相信这个冬天很快就会过去。
牛年伊始,借着牛气送给财务人“三千万”,期望中国的经济早日复苏,期待财务早日走出冬天,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