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特色对构建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启示
王巨红
经济管理离不开量化计算。会计就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借助数学计算,用数量关系和会计指标来描述或预测特定经济活动过程,因此会计与数学存在本质联系。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成《计算之书》(Liber Abaci),给欧洲带去了十进制,并透过其在记账、重量计算、利息、汇率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开创了欧洲数学和会计结合的历史新篇章,在有力支撑商业和金融领域经济活动开展的同时带来了会计方法的一系列突破。中国至迟在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和筹算制度已经比较成熟。汉朝诞生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作为一部综合性的科学百科全书,《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高度需求,并为经济活动、国家财政管理和会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学支撑。
一、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特征
中国传统会计的核心是“计”,国家经济管理称为“国计”,财政管理有“上计”,《周礼》中已有相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中国古代与“计”有关的制度、标准、方法一直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完成国家财政...
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特色对构建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启示
王巨红
经济管理离不开量化计算。会计就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借助数学计算,用数量关系和会计指标来描述或预测特定经济活动过程,因此会计与数学存在本质联系。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成《计算之书》(Liber Abaci),给欧洲带去了十进制,并透过其在记账、重量计算、利息、汇率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开创了欧洲数学和会计结合的历史新篇章,在有力支撑商业和金融领域经济活动开展的同时带来了会计方法的一系列突破。中国至迟在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春秋战国时期算筹和筹算制度已经比较成熟。汉朝诞生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作为一部综合性的科学百科全书,《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高度需求,并为经济活动、国家财政管理和会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学支撑。
一、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特征
中国传统会计的核心是“计”,国家经济管理称为“国计”,财政管理有“上计”,《周礼》中已有相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中国古代与“计”有关的制度、标准、方法一直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完成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官办工商业经营管理等需要,中央政府主持制定涉及经济管理的计量标准体系、管理流程方法、考核监督机制等,并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统一发布实施,其中也包括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经济计算标准方法体系。以《九章算术》为基础,我国传统会计理论模式与西方公理化演绎体系不同,采取国家统一制度规定与问题导向的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和发挥作用,即中国传统会计“理数结合”的体系。“理见于数,计之有多少曰数”。“理数结合”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立足“天下为公”职能定位,格物致知穷事物之理,调查分析总结提炼国民经济各行业运行管理规律,并进一步将体现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数量关系用数学算法表达出来,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可以分门别类直接用这些对应的“数”(算法)进行组合计算,全面提升预测、决策、核算、监督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一体系体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和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高水平的数学体系支撑了财会活动开展
作为一部综合了古代中国数学成就的巨著,《九章算术》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实际需求,其中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比例和比例分配算法是这类算法在世界上最早的文献记录。盈不足算法、开方法、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加减法则以及部分解勾股形方法等都超前其他文化几百年甚至千余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成就。
(二)形成了中国数学实事求是、事理数合一的算法体系
《九章算术》采取算法统率例题的体例,其算法具有机械化和构造性的特色,表现为“实际问题(问)+机械算法(答)+抽象说理(术)”的表达形式,数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是它的突出特点。刘徽在《九章算术》“序”中说:“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于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且算在六艺,古者以宾兴贤能,教习国子。虽曰九数,其能穷纤入微,探测无方。”比较清晰地表述了《九章算术》这种算源于数、数源于理、理源于事、尊重事物变化规律的特色。借助于《九章算术》体系,中国传统会计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特色。
(三)以解决问题服务经济管理为目标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汇集了近百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抽象性极高的数学公式及解法,具有长于计算、以算法为中心(与算筹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的特点。应用于工程和建筑、商业和金融、农业和水利等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服务于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具体需要,具有深厚的实用色彩,在古代社会的实际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具有涵盖全面、规范统一、简洁实用的优势。
(四)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以国家制度的形式推广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言“周公治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由此可见《九章算术》与《周礼》同出一脉,相辅相成,共同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周礼》中提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后被儒家演绎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数就是算术,为治国必备技能。从汉代开始,《九章算术》已被用作官方的数学教材。
二、对当前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启示
面对新时代经济和会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也要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回顾中国传统会计特色,尤其是会计与数学结合展现出来的优势,有以下启示:
(一)从国家治理高度推动会计知识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我国历史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国家治理理念与西方国家和政府职能定位有巨大差异。新时代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建设要尊重会计知识的规律性特点,吸收历史经验做法,站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会计法规制度、会计管理机制、会计工具方法、会计人才队伍等方面统筹谋划、系统推进。
(二)构建与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完整会计知识体系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性质的知识,必须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相适应,从各个方面推动经济管理活动健康开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树立系统观念,明晰会计概念,科学构建和论证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的树状结构图,强化会计知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整合,消除会计知识割裂分散带来的问题。会计知识体系是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要遵循中国传统“大会计”建设思路,加强会计知识与经济管理其他知识的融合。要强调会计全过程管理和科学管理,提升会计预测计划和过程控制功能,服务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事理数结合,依据经济活动规律选用会计方法
新的会计知识体系构建不能脱离经济实践和业务活动规律,不能只在工具方法上作技术性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继承《九章算术》“理数结合”的思维模式和“实际问题(问)+机械算法(答)+抽象说理(术)”的表达形式,把会计方法建立在尊重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各行业性质特点提炼理论,依据理论构建数学计算方法,确保会计方法选用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具体来讲,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相结合,按照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的原则,围绕新时代新经济开展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分门别类找准经济问题,理清脉络思路,提供会计解决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提炼,确保会计方法与现实经济业务问题科学对应,药到病除。
(四)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用数学支撑新时代会计发展
会计是经济管理计算性工作,从经济管理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算法对开展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数字经济时代,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用科学的算法和高效的数据系统支持会计工作高效开展更为重要和迫切。《九章算术》彰显了中国传统会计和数学算法相结合的特色和优势,要吸收其中蕴含的数学特点,将其融入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面提升建设成效。具体来讲,要把会计数学算法作为新时代会计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抓住从经济业务实践中提炼数学算法这个关键环节,把符合特定经济业务规律的计算环节和最优模式用数学算法固定下来,使会计信息化真正成为科学高效的工具。
(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业财融合,简洁实用
我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从解决现实财会问题入手推动。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和科技产业创新,积极采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新问题。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会计因事立论、理数结合、业财融合的特点,防止陷入会计知识脱离实践和“就财论财”的误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要明确经过实践检验、科学提炼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要注重国外会计知识的本土化改造创新,依据实践活动类别借鉴吸收。要强调中国自主会计知识的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简洁实用,能够在实践中被会计人员掌握并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厅会计处)
责任编辑 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