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政府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考
李婷婷 于晓明
高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政府会计课程以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为背景,主要讲授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原理、核算体系以及具体业务操作。政府会计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举措之一,也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着紧密联系。公共部门的工作职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其财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道德要求和责任感。因此,在政府会计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政府会计专业知识形成协同效应,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双育人目标。
一、政府会计课程育人目标
与企业会计不同,政府会计工作与政府资源配置紧密相关,关乎国计民生、人民福祉,因此对于就职于政府部门的财务人员有着更高的道德和素质要求,其应具有更大的格局观、更好的系统观和更高的伦理道德观。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高校在专业育人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会计课程双育人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诚信教育融入,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政府会计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家财政制度和政府会计改革政策,理解政府会计基本原理和理论,增强其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熟悉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能够利用政府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政府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问题,领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培养其爱国情怀、经世济民和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政府会计工作环境。
二、政府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一)构建政府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逻辑关系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要自然、贴切,切忌生搬硬套、生硬融入。因此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逻辑关系。首先,梳理政府会计课程构架和知识点并与会计课程育人目标对接的基础上,明确政府会计课程核心是“专业知识与公共部门道德”,将政府会计课程的思政目标定位为“爱国情怀、经世济民和职业道德”。其次,在定位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深挖思政元素。以“爱国情怀、经世济民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结合教学知识点,细化思政教学的具体目标,拓展了国家战略、理想信念、“四个自信”、国计民生、惠民利民、责任担当、强技立身、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资源共享共用、全局思维、诚信意识、节约意识、规则意识、底线意识、岗位职责、管理思维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思政教学具体目标(见图1)。
(二)建立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知识体系
在明确了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和细化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程思政具体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收集和整理思政素材,建立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知识体系(见图2)。将学习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统一,结合政府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思政元素与思政素材的设计,将课程思政点自然贴切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其价值素养教育,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统一的目标。
(三)做好政府会计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设计
根据政府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逻辑关系和构建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细化政府会计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设计,将课程思政具体落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知识模块中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到与之相关的思政元素;以思政元素为线索,搜索能够体现该思政元素的素材;对思政素材进行提炼,使其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思政素材与教学内容结合后,通过问题设置或与学生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是需要教师持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以保持对思政元素的理解能力;二是需要教师对思政素材有提炼能力,切忌堆砌思政素材、生搬硬套,要通过教学内容与思政素材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进行有机统一。
以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中的模块1政府会计基本理论为例(见表1),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政府会计改革背景、政府会计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两部分内容,知识体系中对应体现的是国家战略、理想信念、“四个自信”、国计民生、惠民利民五个思政元素。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经提炼后的思政素材,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互动讨论话题以及抛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思政元素与课堂知识的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1 政府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逻辑关系图

图2 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知识体系
三、政府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
政府会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特别是在政府会计改革实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系统”运行后,其与企业会计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理论部分是政府会计知识体系的基础,理论教学仍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政府会计的理论体系和逻辑上,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和环境,建立政府会计的知识逻辑。同时,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在政府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相关政策动态,掌握最新政策和制度,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政策和制度时,应注重讲解制度原理和核心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思路,从而更好地掌握政府会计的实质和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和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认同感,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混合式教学
除理论教学引导,还应根据学情和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利用对分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作品展示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入真实的政府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培养其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情景式教学,模拟政府会计工作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或利用校外政府单位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政府会计实务中,体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可采用对分课堂的形式,通过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或实践项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组讨论并展示分享,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其参与感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表1 《模块1政府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设计表

(三)信息化教学
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政府会计课程思政改革中,能够将传统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转换成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支撑的智慧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等)推送政府会计课程的相关材料,包括PPT、视频、阅读材料等,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并对课程背景、政策法规等进行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布置任务,提前准备课程材料(如收集政府会计领域的新闻、案例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小组讨论等。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参与互动,回答问题或针对话题发表见解,另一端教师可以在在线平台上实时查看学生参与讨论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并根据目前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云端设计一些虚拟的政府会计实务场景,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操作和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政府会计课程的理论内容,提高其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以上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教务系统、学习通、微信等渠道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意见,拓宽教学的空间范围和师生联系的时间范围,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进而对课程进行反思和优化。
(本文系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政府会计》、河南省本科高校会计学科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 樊柯馨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中生,董必荣,凌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财会通讯,2022,(22):37-41.
[2]凌华,金玥,潘俊.思政教育与高校会计课程建设融合机理与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2,(12):31-35.
[3]周曙光.政府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22,(6):118-120.
[4]潘俊,姚继晴,李佳林.课程思政建设中政府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22,(15):166-170.
[5]朱义令,史兹国.“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下政府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商业会计,2023,(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