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作者:李玉诚 苗兴臣 任振霞 李志义 徐莉
[大]
[中]
[小]
摘要:
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1+4”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建设
李玉诚 苗兴臣 任振霞 李志义 徐莉
作者简介:李玉诚、苗兴臣、任振霞、李志义、徐莉,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
摘 要: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积极构建“1+4”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以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内控机制建设和协调贯通机制建设为基础,形成对政府资金的全链条监督,提高政府资金财会监督的独立性,不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关键词:政府资金;集中支付;财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5.1;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86X(2023)24-0039-03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健全财会监督机制。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以下简称结算中心)成立20年来,始终强化政治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完善财会监督,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财会监督实现路径。
结算中心为市政府正局级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挂国库集中支付...
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1+4”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建设
李玉诚 苗兴臣 任振霞 李志义 徐莉
作者简介:李玉诚、苗兴臣、任振霞、李志义、徐莉,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
摘 要: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积极构建“1+4”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以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内控机制建设和协调贯通机制建设为基础,形成对政府资金的全链条监督,提高政府资金财会监督的独立性,不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关键词:政府资金;集中支付;财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5.1;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86X(2023)24-0039-03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健全财会监督机制。济南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以下简称结算中心)成立20年来,始终强化政治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完善财会监督,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财会监督实现路径。
结算中心为市政府正局级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牌子,由市财政局代管,主要负责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资金集中结算、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结算中心依法对实行集中结算单位(以下简称结算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政监督;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监督;与结算单位签订代理记账协议,对结算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实现了对政府资金支出的预算、结算、核算全过程监督,是一体推进财会监督的专业机构。截至2023年8月,共有264个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集中结算,年结算支付资金达到1 000多亿元。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新时代财会监督是涵盖了财政、财务、会计监督在内的全覆盖的一种监督行为。结算中心准确把握新时代财会监督的核心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1+4”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形成对政府资金的财政、财务、会计监督一体化推进的全链条监督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积极应对监督领域逐步扩大、监督内容日趋多元、监督对象愈加复杂的挑战,不断提高政府资金财会监督的独立性,发挥好“1+1+1>3”的效果。
结算中心党组高度重视财会监督工作,组织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并要求根据《意见》精神,立足主责主业,构建“1+4”工作机制,即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内控机制建设和协调贯通机制建设为基础的工作体系,不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一)具体措施
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为载体,把信息化建设贯穿财会监督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制度完善和流程再造,进一步加强政府资金财会监督工作。
1.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打造财会监督有效载体。坚持系统性思维,以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升级会计核算系统,在全省率先将预算执行监督和会计核算平台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贯通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核算和决算全链条,通过将预算指标、支付标准、审批审核流程等要素嵌入系统,确保无预算不支出、审核要件缺失不支出、审批流程未完成不支出;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扩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搭建单位实有资金网上支付监督模块,取代线下签单、支票转账,再造业务流程,建立“单位发起——结算中心审核——银行支付”线上结算通道,233个结算单位在全省率先启用。
2.健全完善业务制度,着力提升财会监督质效。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财会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工作。在统一结算标准方面,建立结算业务学习研讨制度,形成政策法规执行的预研预判机制;在日常管理方面,建立每日点评、拒付事项报告、业务会商“三位一体”的规范运行管理机制;在特殊业务事项处理方面,形成调研走访、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三位一体”的快研快处机制;在事后分析研判方面,建立管理建议书和财务分析报告制度,形成财会监督问题沟通反馈机制。这一系列为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有效运行而建立健全的制度,搭建起了“线下无死角、线上零距离、结算支付不打烊”的结算服务体系。
3.推动数字平台建设,为财会监督赋能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打造监督模块,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促进财会监督转型升级。一是建立远程报账系统,研发远程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传输原始票据图片数据,审核监督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建立智能审核系统,将财经纪律规定嵌入一体化系统,自动对资金支付进行筛查,拦截违规支出,实时预警重点支出,根据预警信息进行人工核实分类处理,及时纠正。三是与财政局、大数据局共同打造掌上报销平台,推动差旅费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将差旅费报销标准嵌入业务流程,实现车票、住宿费、伙食补助和交通费自动控制,有效提升运行效能,规范差旅行为。
4.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织牢财会监督“安全网”。运用一体化系统数据加强分析研究,筑牢安全底线。一是建立财务管理建议书制度,加强对结算单位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的分析研判,及时向结算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督促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二是建立财务分析报告制度,设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开发财务分析系统,自动识别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一键生成”财务分析报告模板,结合结算单位实际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三是建立内部业务检查制度,对当月业务进行自查和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拓展财会监督的深度。四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对审核监督情况进行“再监督”。
5.加强贯通协调机制建设,形成监督合力。用好一体化系统数据,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信息共享、成果共用。一方面,聚焦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方面要求,制定执法执纪会计档案调阅制度、特殊事项会商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形成财务数据共享、重大问题会商、监督结果共用工作机制,选派财会业务骨干参加市委巡察、为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审计机关的工作联动,建立市级审计与集中结算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通过定期会商交流政策法规,实时共享数据,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共同督促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二)难点问题及对策
1.提升信息共享程度解决责任意识不强问题。部分单位对承担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对结算中心出具的结算提示单、管理建议书、财务分析报告等管理建议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支出有结算中心把关,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对资金支出风险关系不大,特别是在单位从业务到财务的“栓塞”现象突出、业财融合不足的情况下,集中结算监督风险积聚。为此,结算中心改进业务流程,将管理建议直接传递到部门负责人,以提高单位重视程度,抓好整改落实。
2.创新机制解决监督依据不足问题。依法监督是财会监督的基本要求,但目前财经法规制度仍不健全,有的制度规定只有原则性要求而没有具体标准和执行程序,财会监督依据不足。为此,结算中心建立了业务会商制度,集体研究支出的可行性、支出标准和记账依据,规定若处理不当要承担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风险。健全财经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快补齐法治建设短板,是财会监督亟待解决的问题。结算中心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研究经管类资产结算核算等问题,运用理论研究解决现实难题。
3.数字化转型解决财会监督手段单一问题。集中结算单位多、业务广,仅靠会计个人职业判断难以满足财会监督需要。在财会监督数字化转型中,既需要有关部门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也需要专业技术力量支持。结算中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财会监督专业要求和技术实现目标纳入部门工作计划,共同推动落实。如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动态监控规则,实时监控各项支出,有效拦截违规支出;与大数据局共同研究差旅费、会议费监控规则,推动掌上报销应用。
结算中心始终坚持运用改革思维和系统办法谋划工作、推进落实,政府资金财会监督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发挥“哨兵”作用。实施集中结算制度使监督端口前移,通过强化事前、事中跟踪,快速反映新动向、新情况、新趋势,及时纠偏校准,监督方式由传统的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从源头上防止了挤占、挪用、贪污和挥霍政府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发生。结算中心成立以来,累计纠正各类违规支出12.48亿元,纳入集中结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未发生严重财务违法违纪问题。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探头”作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清理纳入结算中心管理单位的银行账户,撤销账户655个,减少56%,有效解决了乱开银行账户、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编印10册共200余万字的《集中结算统一核算法规汇编》,建立“一问一答一链接”的法规知识库,统一结算依据,严格支出审核,杜绝违规违纪财务行为发生。2023年年初至8月,红灯拦截22个,黄灯预警2 591个,涉及资金1 937万元,纠正不合规支出12笔,金额280.09万元。
三是强化法治思维,发挥“标尺”作用。编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手册》《业务规范》,严格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和国家财经制度要求,统一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推进结算流程与业务规范标准化,实现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政策依据、开支标准“四统一”,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独特的制度优势。济南市成立结算中心的初衷是将监督关口前移,使政府资金全过程置于监督之下。专门设置机构能够确保其独立性,最大程度避免了行政干预对财会监督职能履行的影响,保证了财会监督的客观、公正、规范。
二是有力的组织保障。财会监督工作机制涉及财政、审计部门以及264家结算单位,涵盖集中结算支付环节各个领域,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需要多方配合、协同推进。结算中心建立领导小组和攻关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保证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专业的人才队伍。建立业务学习研讨制度、青年干部专业培养制度、调研制度和理论研究小组制度,分层次、分类型加强财会监督人才培训教育,通过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提高队伍履职能力和斗争精神,锻造财会监督“铁军”和“尖兵”。
责任编辑 刘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