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9 作者:何瑛 万芊芊
[大]
[中]
[小]
摘要: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价值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对跨国公司财务策略带来诸多影响,如何通过公司理财帮助跨国公司在低迷经济环境中渡过困境,并通过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成为全球企业当下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析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等宏观环境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跨国公司应正确辨析局势, 通过优化理财举措实现企业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公司财务策略的影响
2020 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和快速蔓延,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性措施。跨国公司作为全球一体化
价值链分工中的重要一环,在海外市场投融资和经营生产方面都受到重大影...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价值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对跨国公司财务策略带来诸多影响,如何通过公司理财帮助跨国公司在低迷经济环境中渡过困境,并通过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成为全球企业当下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析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等宏观环境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跨国公司应正确辨析局势, 通过优化理财举措实现企业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公司财务策略的影响
2020 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和快速蔓延,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性措施。跨国公司作为全球一体化
价值链分工中的重要一环,在海外市场投融资和经营生产方面都受到重大影响,不得不重新调整和规划布局。根据贝恩报告分析,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其中汽车、零售和医疗等细分行业更是关注的焦点。另外,结合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染性强、未来持续时间较长、间歇性反弹等特点,疫情将给跨国公司带来长期性、持续性的影响。
一是短期内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受阻,中小型企业面临现金流危机。据葛琛和葛顺奇(2020)的调查显示,27% 的跨国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极其严重”, 63% 的企业表示“一般严重”,而仅有
10% 的企业表示未受影响。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体,在业务上极度依赖全球化。但在疫情影响下,部分区域企业的停工停产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基础,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受到巨大影响,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现金流问题。
二是疫情倒逼线上需求暴发,第三产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布局和经营模式有所变化。鉴于病毒的强传染性,各国居家隔离防疫政策的出台从地理空间上近乎割断了第三产业企业在线下生产销售方面与员工、消费者的密切关联,倒逼线上需求暴发。经营模式方面,以零售业为例,疫情居家隔离的政策使线上消费的方式成功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日常中,使其偏好社区生活圈内配送到家的消费模式,而这种现象对Costco、沃尔玛等跨国传统零售企业典型的“到店消费”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众多跨国公司为了维持不同国家业务的正常经营,不得不加速线上运营系统的构建。投资布局方面,以往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使得部分行业开始崛起,如2003 年非典,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并加快了电子支付结算对传统现金结算的替代进程 ;2013 年和2016 年禽流感暴发,线下活禽交易被切断,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等产业快速发展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线教育、线上办公软件、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零售、医疗健康、网络游戏与视频等诸多领域逆势发展,跨国公司逐渐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布局。三是各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开发带来机遇。疫情以来,各国陆续出台货币、财政、税收等经济刺激政策,其中主要从降息和量化宽松两方面入手。美联储在宣布启动7 000 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的同时,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0 ~ 0.25%,这是继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联邦利率区间首次接近至零。随后,新西兰、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央行相继采取宽松政策。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面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不同,我国疫情期间采取的货币政策较为审慎和精准,综合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稳定市场为核心目标。如为2020 年春节开市后的金融市场提供1.7 万亿元的短期流动性,以保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财政、税务、监管等部门及时出台专项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发展。监管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抽贷、断贷和压贷等情况的监管力度。财政方面,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放宽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要求并降低相关担保费用,并由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税务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减轻企业税负。另外不少国家还出台了减税、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旨在提振经济发展。各国政策和资金红利将有利于熟悉政策的跨国公司投资布局海外市场,实现公司发展和刺激经济的双赢目的。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跨国公司财务策略的影响
自2018 年3 月美国对我国发起“301 调查”,引爆中美贸易摩擦,从最初的钢
铁行业蔓延到信息技术行业、航空航天行业、机械行业和医药行业等众多领域。而跨国公司作为中美经济纽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仅涉及美国在华、中国在美的跨国公司,对于其他国家想要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也有所影响。
一是中美跨国公司投融资受限,全球跨国公司资金流向有所变化。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美国对我国所谓的“制裁”有所升级,其重点针对领域集中于高新技术行业,如航空航天设备、智能机械设备、电子芯片等均遭美限制。在这种情势下,跨国公司在对方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受到国家政策及社会情绪的阻力,融资来源和融资渠道相应减少,投资布局难以顺利推进。尤其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而言,跨国投融资布局海外市场的进程必然受到限制。此外,我国在贸易摩擦过程中持续表现出对外开放的友好态度以及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使得诸多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比如丰田公司将高档品牌车“讴歌”中型 SUV 新款RDX 的生产线由美国转移到中国,宝马公司也试图将原本在美生产的宝马X3 于中国本地化生产。
二是中美跨国公司经营遭遇寒潮, 跨国公司现金流压力持续增加。当前中美贸易关系已呈现出美国对我国“在商品贸易方面逆差和服务贸易方面顺差, 但总体长期处于顺差”的新局面,双方进出口依赖度均较高。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波动,截至2019 年2 月31 日,中美已采取四轮加征关税措施,美方对部分我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 上调至25%,进出口产品成本骤升,销售利润则随之降低,在投融资受限的前提下,无疑对参与双边贸易的跨国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压力。除了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升高,相关政策的限制也对某些跨国
公司的产品生产活动和海外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如华为公司与台积电、陶氏、英特尔、高通等原材料供应商和代工企业的合作受限,字节跳动被要求向微软出售Tik Tok 美国业务等事件均反映出跨国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对跨国公司财务策略的影响
2019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贸易局势紧张,投资规模大幅缩减,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根据联合国公开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经济增速呈现十年内最低水平,首次降至2.3%。在全球经济低迷环境下,跨国公司在财务策略方面需要慎之又慎,企业自身业绩下滑、银行信贷规模缩减将导致融资约束企业的债务资本顺周期变动,经济负债成为重要的替代融资方式 ;同时需更加关注流动性最大化,并通过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缩减投资规模、加快营运资本调整等方式来应对经济下滑。
首先,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可能出现逆周期特征。经济周期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投融资具有较大影响,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低迷状态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更加强烈。依据传统的市场理论,跨国公司投资应具有顺周期特征,当全球经济向好时,企业投资者往往持乐观心态加大投资,扩大海外布局 ;当全球经济低迷时,出于规避投资风险和压低经营成本的目的,会降低投融资需求。然而, 随着众多学者深入研究,发现企业投资出现逆周期特征,即在经济下行时期, 资产价格缩水、“抄底心理”以及对被投资国家未来的新经济政策看好等原因成为推动逆周期特征出现的动力,使得跨国公司在经济下行周期进行战略性的投资布局。我国跨国公司并购投资的数据也可作为参照,2004 ~ 2015 年12 年间我国GDP 增速从10.1% 下降至6.9%,明显处于经济下行周期。而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规模自2009 ~ 2016 年增速高达27.9%,交易数量也实现了10% 的成长,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逆周期跨国投资特征。
其次,跨国公司偏好传统稳健融资方式,可以综合利用债券利差及税差优势。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各国市场信心不足,资金供应趋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跨国公司还要面临不同国家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融资问题更为严峻,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在融资时综合考虑融资成功率、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等方面。为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在外源融资方面可以权衡选用长期银行贷款、发行长期公司债券等低成本且融资程序相对简单的传统融资方式,有综合性质的可转债、优先股、可交换债券等混合融资方式,以及定向增发等稳健方式募集股权资本。此外,跨国公司可以酌情运用海外发行债券、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向所在国政府贷款、在海外发行股票、设立海外投资基金等国际融资方式,对于创新型融资方式的使用应持谨慎态度。跨国公司还可以结合东道国和本国的债券利差及税差优势,适当调整融资方式以优化融资结构。债券利差方面,自2011 年以来我国跨国公司在境外发行债券的利率水平明显低于境内债券利率,利用利差发行海外债券将一定程度降低跨国公司融资成本,随着债券利差的扩大,跨国公司海外发行债券的规模也逐渐增加。税差方面,2019 年以前全球平均所得税率通常高于我国基准税率 25%,因此我国跨国公司会提高海外子公司的债务融资比率,利用高负债比率降低税收压力。2019 年全球平均所得税率降至 24.18%,跨国公司则需要根据这种转变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即有税差优势的跨国公司可适当提高长期负债比率。
四、跨国公司财务策略与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路径
(一)投资方面 :关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经济体,前瞻性布局科技前沿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供给侧冲击造成全球供应链系统多方位中断,各个行业受到的影响差异较大。在汽车行业, 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发生断供而引发全球“蝴蝶效应”,韩国、日本的大牌汽车厂商如现代、起亚等陆续暂停生产 ;在零售行业,上游工厂停产导致货源紧张库存不足,同时受交通封闭和运输困难影响,供应链效率和吞吐能力也大幅降低 ;在医疗行业,全线生产滞后、物资紧缺致使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企业供应侧冲击和消费者因疫情改变消费意愿和购物习惯引发需求侧的明显变化,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首先,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 中、日、韩、东盟的经济互补性较强,产业链上下游联系相对紧密,且经过多年已经逐步形成经济共同体。此外,发展中经济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值得高度关注。未来跨国公司在投资选择上,可重点关注以上国家及组织,尽快熟悉目标地相关的经济政策,研判投资风险,重点选择发展潜力较大、增长迅速的行业。
其次,万物互联将成为全行业的拓展重心。对于汽车行业来说,5G 和车联网的全面布局将开启智能汽车新时代,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将成为支撑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原有的购物习惯和消费意愿,零售企业应当积极探索新技术以满足全渠道需求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医疗信息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推动数字医疗的建设进程,加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者对新兴数字医疗的认识和接受
度,未来医疗行业将存在诸多潜在创新契机。因此,跨国公司在当下特殊时期应积极发现可能的战略合作或行业兼并机会,选择合适的目标对象,在不影响企业长期目标达成的情况下战略性跨界布局科技前沿领域,通过跨行业投资并购高新科技企业来增强自身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此外,跨国公司应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和调整,通过合作、入股、并购等投资方式打通内部供应链体系架构,减少对于上游供应商的过分依赖,将企业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紧密关联,实现自动化管理,提升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势,推动企业自身产业链优化、科技理念领先和产品质量提升的进程。
(二)融资方面 :采用多样化融资方式,内源与外源融资并举,优先考虑内源融资保证充足的资金额和稳定的现金流是跨国公司未来可持续经营的保障。
首先,跨国公司应建立多元化融资结构,善用东道国的优惠政策,规避资金供应潜在风险,利用其跨国经营的优势,进行多渠道、多国家的融资资源拓展。
其次,适当降低债务融资比例,缓解企业定期还本付息的刚性压力,另外各国制定刺激国内经济的降息政策,金融机构利润受到挤压,可能会将盈利压力转移至海外融资项目上,提高跨国公司债务融资成本。
最后,内源与外源融资并举,应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并优先考虑内源融资, 在尽量避免外界资金供应方施压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如可以将非核心业务尝试外包,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 ;将不适合公司长期战略、没有成长潜力的业务剥离出去,获得现金或股票回报,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组建战略联盟不仅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信息优势,利用联盟成员已有成果,还可以使跨国公司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得到联盟公司的资金支持。总之,内源融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跨国公司综合融资成本,还具有较大的资金利用自主性。
(三)经营方面 :聚焦商业模式创新升级,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消费行业的挑战迫使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反思并重塑商业模式。在线下业务模式受阻的情况下,企业应探索开发线上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下“线下+ 线上”的业务布局和“双线融合”。同时, 线上模式的构建对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具有更高要求,企业应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企业的创新升级。
其次,疫情暴发期间各国防控政策对商品和人员流动的阻断,致使跨国公司在停工停产之下一度陷入资金链频频亮红灯、经营风险骤增的困难境地,因此转变经营机制、降低经营风险成为企业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而以资源利用效率高、运营策略灵活性强、抗击风险效果佳为优势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无疑为企业转型开拓思路。其高比例现金持有的资产结构能提供强有力的内源资金保障,较高水平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可加速恢复疫情后企业的生产进程,外包经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更有利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够为风险管控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对于经营风险较国内企业更加严峻的跨国公司而言,应结合所处行业特征和自身具备的资源基础借鉴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抗击能力。
再次,跨国公司经营受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和广度的影响。跨国公司应高度重视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充分管控链条中各级供应商的风险,加速多元化价值链的开拓进程,摒弃唯成本论的供应链设计方案,基于危机管理的视角设计更具多元化和修复能力的全球供应体系以降低经营风险。
最后,在原有业务受限于外部经济环境的窘境中,新业务的正常开展也将适当缓解企业的现金流,降低跨国公司经营风险,以便渡过困境并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
(四)现金流管控方面 :从战略上规划好现金流量,从执行中控制好现金流量
跨国公司因其经营业务、融资来源和投资布局的多域化,使得现金流管控相比于普通企业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跨国公司现金流的分布、流向和利用效率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因而从战略与执行层面加强现金流管控措施尤为重要。
首先,跨国公司需要明确现金流管控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战略规划。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深化,风险的发生概率亦是“水涨船高”,这就要求跨国公司更应从战略视角出发,事先规划好现金流量与战略现金流的匹配程度,合理安排好现金流的流量、流向、流速,将跨国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现金流量适度分层管理,做到从战略上规划好现金流量,从执行中控制好现金流量,综合权衡企业增长、创造价值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其次,跨国公司应制定妥善的现金流管控策略,持续的投融资、经营与生产运作均离不开现金流的支持和保障, 科学高效的投资需以合理的现金支出为前提,而融资活动作为现金流入的重要一环需重点关注融资风险,经营活动应严格把控现金的流入与支出,牢记“稳字当头,现金为王”,必要时可以通过去库存、延期支付等手段来保证现金流的
稳定。
最后,跨国公司应借助新兴科技力量,探索先进的现金管控模式。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崛起,精细化管理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成为可能,复杂的现金流动将给跨国企业提供更多数据挖掘的机会,现金收入与支出蕴含更广义的管理内涵。
责任编辑 陈利花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